奶茶的起源:原來我每天過的是貴族生活
300年前,英國人每天下午都要騰出固定時間來享有的貴族奶茶,到街邊小店裡中小學生最愛的沖泡奶茶,如今又搖身一變,成了所謂「新中產」自我標榜的象徵。奶茶經歷過怎樣的逼格變化?
茶葉起源於中國,而奶茶起源於英國。雖然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胞也有喝奶茶的習慣,但草原風格的咸奶茶,和現在流行的街頭飲料之間並沒有傳承關係。16世紀,中國茶葉傳入歐洲時數量很少,是只有少部分貴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1667年,英國作家塞繆爾·皮佩斯的日記中就提到,醫生建議他的妻子喝熱茶以治療感冒。把茶當成藥物,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英國人素有往藥劑中加糖的習慣,這就是後來往茶中加糖加奶的由來。
當然最早加入牛奶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窮。
當時英國本土生產的瓷器質量差,直接加入滾燙的茶水容易使它爆裂。於是,先倒入冷牛奶,可以防止瓷杯損壞。但這是買不起進口優質中國瓷器的窮人才會遇到的問題,上流社會依舊直接喝濃茶,不加奶,以炫耀他們的瓷器質量過硬。
轉折點出現在18世紀,英國進口茶葉的數量暴漲,國內價格也不斷下降,普通商人乃至工人階層也開始接觸這種時髦玩意兒了。要知道,1682年,荷蘭的瑪麗女王買一磅茶葉花費了80個金幣、6個碎幣。
價格下跌後,英國人喝茶的習俗由宮廷傳向民間,很快成為了「人人都愛喝一口」的流行飲料。原因很簡單,只有冷硬麵包充饑的工人和農民,越是寒冷和窮困的地方,對茶葉的需求越大。1846年,英國人J. R. McCulloch評論道:「在本世紀,茶葉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毫無疑問窮人比富人更離不開它。」
茶流行到什麼程度?1756年,英國作家Jonas Hanway曾在他的著作中冷嘲熱諷,認為這個國家的女人忙於沏茶喝茶,冷落了孩子的教育,而男人喝完茶連舉劍的力氣都沒有了。他質疑茶可能有毒:「我每次喝茶,就像喝了毒藥,肚子里翻江倒海,痛苦萬分,隨後四肢發抖,渾身無力。」
現在看來,他說的喝茶後的不良反應其實很正常:這不就是餓著了嘛!然而很多人藉此反對茶的普及。直到英國人發現,加點牛奶、加點糖,濃濃的紅茶喝起來就不會讓胃太難受。就連一貫反對茶葉的醫生F. N. 瑟詹都承認,加入牛奶、黃油、糖等食物物會讓不舒適的癥狀「短期消失」,奶茶才真正普及開來。
奶茶傳進中國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奶茶是在晚清時跟著時髦的西餐一起傳入的。在晚清民國,喝的人並不多,一般也只在西餐廳中有提供,或者一些高檔食品店。
在1949年之後,這種象徵著資本主義國家生活方式的飲料在內地肯定不夠「政治正確」,再加上牛奶在物質貧乏時代也很難得,奶茶在內地沒有生存空間。這幾十年,反而在港台地區繼續發展演變,出現了新的品種。
如果要給奶茶區分流派,那麼大致可以分為港式和台式。港式奶茶一般和茶餐廳、冰室這種極具香港特色的餐飲店聯繫在一起,發展出鴛鴦奶茶、絲襪奶茶等港式新品種,依然強調製作過程的講究和口味的正宗。港式奶茶和傳統的英國奶茶有明顯的接承關係,茶為紅茶,奶為純牛奶或者經過水分蒸發而成的淡奶。
但台式奶茶,對祖宗就多少有些「背叛」了。台式奶茶更加街頭,製作過程也因此更粗糙簡便,台式奶茶可不會像英式、港式那樣注重原料、溫度、程序等,有些奶茶鋪甚至直接用奶茶粉末兌水,就能做出一杯售價高於瓶裝飲料好幾倍的奶茶,裡面既沒有茶,也沒有奶。
但如果以影響力論,台式珍珠奶茶可能算是「改變中國的N個發明」之一了。1987年,台灣甜品店春水堂的經理林秀輝在一場無聊的商務會議上,無意間把當地小吃木薯球「粉圓」扔進了奶茶中,意外發現味道還不錯,最終促成了這種新飲料的發明——珍珠奶茶,又叫做波霸奶茶(Bubble Tea)。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開一家奶茶店?
※喝了147杯奶蓋奶茶,就為了看看喜茶到底排第幾
※牛奶直接和烏龍茶混合到一起會是奶茶味么?
※如何優雅的吃奶茶中剩下的珍珠/椰果/紅豆/布丁等?
※綠茶加牛奶,這樣的搭配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