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轟動全國的影片即將重映
10月15日下午13:30,在位於上海的海派文化中心內舉辦了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講座活動。
此次講座是「幕里觀瀾」影評沙龍系列講座的第一講,活動由關燈拆電影和海派文化中心共同舉辦,由全國文化名人分抵上海講述與電影有關的故事。
此次活動邀請到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國電影史專家李鎮老師擔任主講人,在影片上映七十周年之際與近百餘位影迷現場交流,共同追憶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台前幕後。
鄭君里導演原籍廣東中山,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中的翹楚。其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林則徐》等在中國影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鄭君里導演資料照片
《一江春水》由蔡楚生與鄭君里聯合執導,創下了當時解放前國產片的最高上座紀錄,影片又被稱為東方的《亂世佳人》。電影以個人和家庭為載體,以抗戰八年和抗戰勝利為背景,上演了一場現代陳世美的故事,展現了上流社會的驕奢淫逸和底層小民的市井艱辛。
《一江春水向東流》海報
小童星帶來珍貴史料,現場追憶拍攝細節
講座伊始,影迷朋友們就得見了一件珍貴史料。當初在片中飾演抗生的葛梅強老師得知了此次活動的舉辦之後,聯繫到了主辦方,將家中珍藏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演員通知書帶到了現場。
葛梅強老師的演員通知書
葛梅強老師在影片中飾演素芬的兒子抗生
同時,葛梅強老師也上台與大家交流。談到拍攝影片結尾的暴風雨鏡頭時,葛老師表示當初是用水泵將臭水坑內的水泵起之後營造暴風雨的場面,足見三四十年代電影人的職業精神。
葛梅強老師在活動現場
葛梅強老師的留言
影片史實分享,導演構思現場解析
講座現場李鎮老師和大家分享了有關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珍貴史實。影片中使用的正式演員就超過45名,起用的群眾演員更是超過4000名,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同時影片的製作成本也十分高昂,以至於當時有坊間傳聞說製片人花費了60根金條才使得影片問世,事實上的的成本也高達40億法幣。
李鎮老師在活動現場
同時,李鎮老師也從鄭君里導演的筆記中發現他獨特的導演構思。鄭君里導演在筆記中描述了自己如何從中國的詩歌、畫作、戲曲汲取養分完成作品,將傳統美感轉化為電影語言。李鎮老師特別提到,電影《林則徐》林則徐和關天培告別的場景可以被看做是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影像化。
電影《林則徐》海報
導演之子現身現場,追憶父親生活細節
本次活動也有幸請到了鄭君里導演的兒子鄭大里老師,他上台和觀眾分享了自己父親的一些經歷。當初鄭君里導演在寶山路的商務印書館看書時,每日就依靠大餅和自來水度日。也正是依靠著這樣的吃苦精神,鄭君里導演在思想自由的公共租界成長起來,踏入藝術生涯。
鄭君里導演的兒子鄭大里
現場觀眾熱烈提問,李鎮老師悉心解答
Q1:把《一江春水向東流》譽為中國版的《亂世佳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A1: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兩部影片的體量相當。其次,兩者完成的時間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兩者都是以女性的視角去討論,這點上比較類似。
觀眾正在進行現場提問
Q2:口述歷史似乎效率不高,怎麼樣才能高效地收集史料,做電影史的研究?
A2:採訪老電影人做口述歷史,從不同的人的角度去了解問題,才能拼湊成完整的史實。口述歷史不僅是了解史實,更多的是區了解電影人本身。
觀眾正在進行現場提問
李鎮老師正在給現場影迷簽名
有不少觀眾冒著大雨前來現場
「文化名人講電影」系列活動將從10月起,在周末陸續邀請知名作家或文化名人在海派文化中心舉辦電影專題講座,共計10場。
修復版《一江春水向東流》將在十月下旬與影迷見面,同時「關燈拆電影」也舉辦同聲評論場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喜歡聽同聲評論的影迷請持續關注,之後會有相關的售票信息放出。
推薦閱讀:
TAG:影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