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e:當科學家流動起來 他們的效率更高
科學家是遷徙的物種。這是這種工作的天然特徵:科學家把時間都用在了人類知識的邊界上。由於科學的原因,可能只有十來個人能夠深入了解他們的研究(更不用說幫助他們向前推進相關研究),而且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對很多人來說,在一個國家完成博士學位、做完博士後研究、永遠帶在一個實驗室工作幾乎不可能。所以,他們需要遷徙。而且,Nature分析顯示,四處活動的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平均引用率比其他人高40%。
Nature通過對近1600萬個學者2008-2015年間發表的1400萬篇論文進行分析,發現大約96%作者註冊單位只有一個國家,大約4%超過59.5萬名科學家跨國移動,這些科學家發表論文作者註冊單位屬於一個以上國家。結果顯示,旅行科學家文章的被引用率最高,即便在考慮了作者在文章中所佔比例之後也是如此。總的來說,這些學者的文章比同事更容易被引用,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在哪裡。研究還指出,東歐研究人員在移動時,他們的被引用次數增加了近173%,而北美科學家只經歷了大約11%的增長。
該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信息學家Cassidy Sugimoto表示,這一結果並不意味著研究人員由於四處活動而經常被引用。她說,相反,由於之前的被引用記錄,這些人流動的機會可能增加。這項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它只著眼於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流動性,不包括在一個國家內的行動。雖然該研究時間跨度長達7年,但仍然較短,無法獲得更多的移動性數據。
這項研究可能會對制定移民政策制定者產生影響。例如,很多國家採取反移民政策,比如,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上個月發表了他的第三個旅行禁令,並限制簽證續簽;更早些時候,英國首相Theresa May啟動了正式切斷與歐盟的關係,英國機構面臨大批歐盟研究人員難以進入英國參與歐洲合作項目。這些都可能導致科學合作產生寒蟬效應。
不過,美國仍然是人才凈流入收益最大的國家,歐洲和亞洲的人才還是處於凈損失狀態。這和許多評論稱為「人才流入」或「人才流失」情況類似。但是數據顯示出更複雜的「人才環流」現象。因為大多數科學家並沒有與祖國切斷聯繫,而是保持了一定聯繫,許多研究人員最後回到自己的祖國。人才環流可能是當代學者移動的一個更恰當的表達方式。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的關鍵信息是「科學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而且「當科學家動起來的時候,他們的效率更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