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真的有意義嗎?它是否被高估了?

旅行肯定是有意義的。那些說旅行沒有意義的人,恰好是旅行最多的人。並且,他們在說了這樣的話之後,依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去旅行。

說旅行有極大意義的人,和說旅行沒有意義的人,可能都源自同樣的矯情。旅行是自己的旅行,旅行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一樣,可大可小,因人而異。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旅行,就像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人生。

旅行讓我認識了很多人,有工程師、有畫家,有記者、有詩人,有腰纏萬貫揮金如土的大老闆,有老實本分任勞任怨的打工漢。他們中有一些人成為了日後的網紅和大V。在伊朗旅行時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位。

在我們談到旅行的意義時,她說:

旅行改變了我。以前的我是很自私的,只想著自己,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當我去了那麼多地方,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並且這種幫助都是完全不要求回報之後,我就在想,為什麼萍水相逢的一個人,可以不求回報地去幫助別人,而我卻連別人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這樣想著,覺得很慚愧,就慢慢地開始考慮別人的感受,慢慢地改變,雖然還是不能完全像別人那樣,但已經好很多了。

儘管每個人對旅行的看法不盡相同,旅行還是有一些通用的意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結交世界各國的朋友,這些都是旅行給人最基本的好處。旅行既非高頻,也不是剛需,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講,是在滿足了生理需要之後的精神消費。

每個人在踏出旅程第一步之前,都是有所欲求的。對於吃貨來說,旅行是遠方的一盤火鍋肉,是躺在春熙路館子里的龍抄手。對於攝影師來說,旅行是九月的壩上秋景,是摩洛哥藍白小鎮的一抹笑靨。對於追尋意義的行者來說,旅行是瓦拉納西的恆河晨浴,是菩提伽耶老樹下的一場頓悟。

旅行讓人更包容。如果你問我從旅行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那一定是包容,是像大海一樣廣泛地接納,接納各種存在,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和事,甚至接納各種亂象,並能於亂象的迷霧森林中,找到自己的路,然後一步步堅定地走下去。

旅行催人思索。得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一書中說:

旅行真的有意義嗎?它是否被高估了?地方比在行進中的飛機、輪船和火車上更容易讓人傾聽到內心的聲音。我們眼前的景觀同我們腦子裡可能產生的想法之間幾乎存在著某種奇妙的關聯:宏闊的思考常常需要壯闊的景觀,而新的觀點也往往產生於陌生的所在。

旅行打開了一個人的感官世界,不旅行的人生更可能是單維的。拿我去埃及旅行的例子來說吧。我承認自己剛到這個國家時幾乎一無所知,尤其是在盧克索和阿斯旺,這種無知感尤為強烈。我像一個獃子一樣盤桓於那些古老高大的建築中間,雖然也嗅到了歷史氣息,但完全看不明白,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囫圇吞下。

這種無知感就像聞到了肉香卻不知道是回鍋肉還是粉蒸肉,嘗到了酒味卻不曉得是紅酒還是特意調製的雞尾,聽到了樂聲卻不明白是交響樂還是鋼琴獨奏。

但這並非全然沒有意義。如果我從來沒有到過這裡,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埃及有帝王谷、有拉美西斯二世、有眾多法老王的美麗傳說,不會更好地理解它悠久輝煌的歷史和文化,不會關心這個國家當下正在發生著的事情。

或許我們都有對某樣東西視而不見的經歷,但這並不表示那個東西不存在,而是我們將它選擇性忽略了,因為它不在我們的認知體系里。

旅行擴了了我們的認知世界,它讓我們的感官變得更加敏銳。

事實上,旅行就是打開我們感官的過程。所謂感官的打開,就好比你以前聞不出那香味是回鍋肉還是粉蒸肉,現在不僅聞出是回鍋肉了,還聞出是爹做的還是媽做的;以前你嘗不出那酒是雞尾酒還是紅酒,現在不僅嘗出是紅酒了,還嘗出是拉菲的還是拉圖的,是八二年的還是兩千年的;以前你聽不出那聲音是交響樂還是鋼琴獨奏,現在你不僅能聽出是交響樂了,還聽出了是貝多芬的還是斯特勞斯的,是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還是法國愛樂樂團演奏的。

打開感官,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立體更多維,這是我認為的旅行最大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藏於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我們不能立即用語言表達出來。可是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了內心的轉變,才意識到這種轉變正是旅行得來。

我始終堅信: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迹。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20幾歲是旅行的最佳時機?
K醬日本行丨伴隨著旋轉,讓摩天輪成為幸福的回憶吧!
提醒在菲律賓中國公民暫勿前往馬榮火山景區
不去加拿大BC省滑次雪,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浪花朵朵旅行普吉島旅遊攻略清靜浪漫篇

TAG:旅行 | 旅行攻略 | 出境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