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到博士,為什麼還會迷茫?
讀書讀到博士,為什麼還會迷茫?
這是《讀博●救贖》 專欄的第八篇文章
中學的時候很喜歡讀書,一次暑假前,我在地攤上買了一本《蘇菲的世界》,是那種中譯紙質粗糙的盜版書。我很努力地去讀這本書,可還是沒看明白,後來就不了了之了。前段時間回老家,我偶然間在潮濕的角落裡看到了它,紙張鬆軟發黃,還長了些許青苔。大概已經10年了,書本上布滿了時間的伸展和蕩漾。14歲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哲學終極的三個問題。以為讀個博士就可以知己所長,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和情緒。其實不然,很多人一輩子還是沒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時常會迷茫,或許迷茫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對於「幻化殘生」的博士生來說,每當課題擱淺,你都禁不住地開始懷疑人生,猶豫所謂的科研還能不能夠堅持下去?科研的常態就是挫敗感,那種身體被掏空,不確定感,就像雲霧般繚繞在你奔三的路上,始終揮之不去,這或許讓我們迷茫。「我很失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我該怎麼辦?」
回首自己,我在剛讀研時曾被這個問題深深地困擾著。我渴望擁有一個不將就的人生,轟轟烈烈。可尷尬的是我卻找不到人生方向,那種焦慮和不安常常在我思想里出沒,讓我無所適從。數個午夜醒來,我問自己,如果當初不選擇讀研,那麼現在的我會是怎樣的?無需再去思考這麼糾結的課題,無需再去閱讀這麼枯燥的文獻。歲月稍長,我明白了昨天太近,明天太遠,年輕人無論怎麼做選擇,你的世界裡都沒有容易二字。我們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有資格談未來。科研也是這樣,你需要撥開挫折的迷霧,找到方向感,一種精神上的信仰。你把課題鋪的越大,就越沒有掌控感,甚至已經從根本上觸摸到了你能力的天花板。不如我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在堅守大框架的前提下化整為零,給自己的結果產出設置一個deadline,各個擊破。從每天的小成就中獲得大自信,這樣堅持下去,你對科研會越來越有信心,研究質量自然不會低。
對一個搞科研的人來說,日常交談的話題總離不開論文,似乎論文就是科研。我常思考做科研和造論文的區別在哪裡?我們到底是在造論文還是在做科研?卻總也無解。在我的思想中,科研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論文發表只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事情,可是現實生活中顯然不是這樣的。
或許通過對周邊的觀察,你已經敏銳地發現了要結束苦難,只是靠幾篇甚至一篇SCI。你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一個人的命運居然是由影響因子來決定的。導師們更多關心的是論文和基金,為發論文而科研,而忘記了思考研究成果是否真正對社會有意義?這可能就是假大空的殭屍SCI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回顧老一輩科學家的純粹,屠呦呦、袁隆平、李小文、南仁東,我莫名地感動。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影響因子和學術水平其實不是一回事,追求高IF並非正確的價值導向。科研若是回歸本質,我們的學術和研究生涯或許才會更精彩。
現今逆天高的房價和生活成本,加上國家經濟放緩,迷茫還可能來自於承擔責任的無力感。博士生大多已近而立之年,那點微薄的補助在面對責任時很蒼白,囊中羞澀的窘境更是令人沮喪。現今中國於一個學術界大躍進的年代,浮躁功利的科研環境中,年輕人面對更多的誘惑,冷板凳坐十年的情況鮮有發生。冷觀這浮躁的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研人員待遇的普遍低下,他們並沒有獲得與工作強度對等的報酬。奔三的路上讀個博本來就夠奢侈了,還要接著做博後,三十好幾歲熬到副教授,一個月工資八千塊,房價兩萬一平,在市場經濟下講情懷,你讓他們怎麼能靜下心來搞科研?夢想太貴,年輕科研人員被迫離開,我們拿什麼回答錢學森之問?這是科研之殤!
「別讓年輕的科研人員因收入低而放棄夢想,要讓科研人員覺得從事科研會有非常好的職業前途。」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劉珺在接受採訪時聲稱。近些年,黑暗中總算也透露著一絲光亮,除了國家、政府在不斷地支持以外,很多企業家、金融家、藝術家越來越關心科學,科學正在成為一個更主流的話題,比如設立於2016年1月素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又讓科學家們站在了舞台中央。隨著國家的進一步富強,在支持塔尖那部分優秀人才的同時,如何儘可能地兼顧塔中和塔底的普通人才也值得深思。
迷茫是一個所有人都會遇到的狀態,但它從來都不是我們人生的底色。它會讓你痛苦,但它並不可怕。迷茫也同時說明你在尋找自己生活的平衡點,尤其是我們年輕人,你要相信現在的我們,現在的選擇,重置自己的精神結構,勇敢地去和迷茫的溝通。其實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蘊含著萬物不悲觀的力量,嘗試著離你的焦慮再近一些,接受第一層痛苦,其實迷茫沒什麼大不了。
寫到這裡,我感到肩上沉重的生活彷彿被稀釋了一樣,就連周遭的空氣都變得輕盈起來。我似乎又找到了那個心無旁騖的自己,那種為目標全身心投入的感覺。
關注旦博記,分享讀博生活!
科學網-讀書讀到博士,為什麼還會迷茫? - 黃旭的博文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在讀博中明白的5點道理(Ⅱ)
※如果讀博是條孤獨的河流
※科研中的焦慮是什麼鬼?
TAG: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