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食色性也

小時候很好奇為什麼孔子會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不應該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嗎。現在才發現人並非是兩手空空來到這個世界的。都說食色性也,我們生來就要吃。也許有人說吃是滿足生理需求,但是吃真的是滿足肚子的需求嗎,我們在滿足肚子的需求上很多時候是為了滿足嘴巴的需求。性也是一樣,自己不是不能解決為什麼要找靚麗的配偶呢?而且按弗洛伊德的說法性本能是一切的本能,這種性衝動還轉化,青少年時期發泄不掉會轉化成暴力,好的會升華成學習工作為人類謀福利的動力。所以靈魂里的這個我並不是空空如也的來的。

不僅這樣人還有生性和死性,太多絕境中不可思議的生還都說明了人的求生性。有趣的是人的求死性,也是今天要探索的。

對於自殺的新聞很多,甚至我們的周圍也很多,之前很少細想,現在想想人為什麼有這樣的選擇?對於我這個唯物論者來講,死就意為著什麼都沒有了,而且是永恆的沒有了。沒有和永恆都是物質上的無限,當我小時候明白死這個概念之後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就心驚膽戰,不僅害怕那個真正意義上的死,同時害怕這一秒的逝去,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理解這種心態。而我們所遇到的就算再痛苦那也是有限的,怎麼選也不會選那個無限而是那個有限的痛苦。人總是害怕未知的,沒有人能告訴你死以後是什麼樣,所以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選擇那個最大的未知,但是那些自殺的人終究是選了,所以他們當時是什麼心態,是的有與求生性相反的一個心態「向死性」。

更有趣的是向死性每個人都有,這看上去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但的確這樣。因為當你睡覺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放棄你的意識,你就不知道你還能不能醒來。所以一個沒有向死性的人是睡不著的,當你選擇睡著的那一刻你選擇了你的向死性。

說實話我到現在都還沒能接受死這個概念。所以就睡眠這個事我也經歷過不敢睡不敢接受失去意識的情況。所以我也思考過別人是怎麼接受身體里這個向死性的。我想有一下幾個原因:1.對自然規律的相信,因為之前的每一天我都醒來了,所以我明天也會醒來。但是學數學都知道這個結論是不成立的。2.沒想那麼多,睡就睡了。這有點佛教的態度,過去心不可有,未來心不可有,現在心不可有。佛祖拈花一笑,我只活在當下,甚至連這個我也沒有。這個思路是成立的,關鍵是有幾個人看開了,這意味著接受向死性。3.信輪迴信上帝,生命是無始無終循環的,就不用害怕寂滅。但這畢竟是一種神秘主義,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我都信了這他媽對我不就是有了,這彷彿跟我玩文字遊戲。4.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比如某種主義,比如為了」未來的人類更好的生活」在你心中超越生命了,那死亡就不是最大的問題了.

世界這麼大,我想總有一些跟我一樣想的比較多的,一方面按亞里士多德的凈化理論,文字寫出來能消除我內心的負面情緒,一方面讓和我一樣經常考慮終極問題有想不明白的人知道很多人是一樣的,畢竟有一份共鳴,就多一分安定。

?]?T??!,


推薦閱讀:

我無條件地祝福你和愛你,哪怕跨越生死——致敬印第安文化,以及一切無用和脆弱的東西
人生盡量把有限的時間花費在大概率的事情上
27歲女工作能力很差怎麼辦?
年輕人怎樣豐富社會閱歷?
1988 年出生的你,靠什麼三十而立?

TAG:哲學 | 睡眠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