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3G資本帝國》第一章

第一章 百威啤酒門口的「野蠻人」

巴西銀行家雷曼與合伙人馬塞爾、貝托以及其他幾位英博的董事會成員,一同草擬了收購安海斯-布希的計劃:這家比利時與巴西合資的啤酒商想吞下全球最暢銷的百威啤酒。這個項目小組一起謀划了一個絕密的收購計劃,他們稱其為「阿姆斯特丹計劃」。

剛開始,這一切都在按計劃有序推進。可是這個秘密被《金融時報》的博客泄露了。收購安海斯-布希的路途可謂道阻且長。為實現這一夢想,他們採取的主要步驟包括:1999年收購聖保羅的南極洲啤酒(Antarctica),並創立美洲飲料;2004年與比利時的英特布魯合作成立英博;2008年,在收購博浪近20年後,雷曼、馬塞爾和貝托終於要把巨頭安海斯-布希收入囊中了。很顯然,就算計劃泄露也無法阻止他們圓夢的腳步。

事實上,安海斯-布希除了其悠久歷史和龐大體量尚可引以為豪,這家公司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安海斯-布希到20世紀末,它佔據了美國市場份額的60%,獲利總額在業內遙遙領先。然而,大公司的一個通病就是在事業到達頂峰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在安海斯-布希在專註於美國國內市場的時候,它白白錯失了殺入國際市場的良機。彼時像英博這樣的競爭對手已經開始加速海外擴張。隨後,安海斯-布希的盈利逐漸止步不前。

2008年6月11日,英博正式出價。英博報出每股65美元的收購價(對市場最高價格有18%的溢價)。在保留其美國名字的情況下,合併後的公司將改名為百威英博。一場對這家美國啤酒公司控制權的激烈爭奪戰打響了。收購提案不僅將股東和公司管理層分成對立的兩派,也點燃了互聯網上反對交易的巨大聲浪。至此,收購案儼然成了一個國家政治事件。甚至彼時的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也公開聲稱,如果安海斯-布希被外國公司收購,將會讓國家蒙羞。

巴菲特擁有安海斯-布希近5%的股份,是該公司第二大股東。當時,他開始以60美元一股的價格出售其所持有的股票,這比英博的出價低5美元。壓力之下,安海斯-布希的代表決定反擊。如果這家美國啤酒公司無法拒絕被收購的命運,那也要賣出一個最好的價格。

7月13日,經過數周的角力,若干次涉及500多位股東、律師、銀行家的會議之後,安海斯-布希最終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接受了英博520億美元的出價。

全球經濟的降溫此時已經持續了數月,隨著具有150年歷史的雷曼兄弟轟然倒下,恐懼開始在公司和銀行之間蔓延,並最終引發全球恐慌。對安海斯-布希的收購行動能得以繼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英博首席財務官費利佩·杜特拉(Felipe Dutra)與國際銀行財團簽訂的融資協議。與此同時,英博的主要股東也提供了一些資金。雷曼、馬塞爾和貝托自掏腰包,一起出資15億歐元來保證交易完成。由於他們大部分的個人資產都是公司的股份,因此他們不得不貸款而且砍掉個人支出。

2008年11月18日,整個收購流程終於結束了。三位巴西商人雷曼、馬塞爾和貝托,成為這家巨型企業百威英博的主要股東。這家新企業年營業額達到370億美元,旗下擁有200個品牌,業務遍布全球各地。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他們把一家只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啤酒製造商博浪打造成了全世界啤酒行業的最大企業。

而這之所以能夠實現,得益於它的企業文化:精英管理、嚴控開銷、努力工作,以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巨大壓力。雷曼則始終堅持將它貫徹到公司的經營中。沒人享受特殊待遇,沒人擁有特權。了解雷曼的人深知,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頂級的億萬富翁,正是因為他能帶領自己的手下幹將發家致富。對於百威啤酒的收購,也將讓雷曼、馬塞爾和貝托掌管的啤酒公司的另外一群高管變成百萬富翁,而這只是這群巴西人大舉兼并美國大公司的第一步。


推薦閱讀:

TAG:書籍 | 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