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放假, 在家反思今年的「內容營銷」做的如何?
說起內容營銷,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認為內容營銷是指用圖片、文字、視頻、直播等做的東西;
有的人則認為內容營銷包含平面廣告、電視廣告、網路廣告、微博微信、新聞稿、H5等能產生內容的;
以上各種解釋,我覺得,都對;只要營銷人能守住本心一直堅持在做,都不會錯。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這樣的。
內容營銷,指的是以圖片、文字、動畫等等介質傳達有關企業的相關內容來給客戶信心,促進銷售,就是通過合理的內容創建、發布及傳播,向用戶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實現網路營銷的目的。他們所依附的載體,可以是企業的LOGO(VI)、畫冊、網站、廣告,甚至是T恤、紙杯、手提袋等,根據不同的載體,傳遞的介質各有不同,但是內容的核心必須是一致的。
聰明從來都是把事情歸納得更簡單。by 何禾
以下開始自我反思。
我所理解的內容營銷,內容是「戰略層面」,營銷是「戰術層面」。
戰略層面,要清楚自己所要傳達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在今年上半年,本人堅信「做品牌就是做細節」,故在傳播中,在能傳達品牌的比如產品、事件、服務、vi、促銷等各個環節,都無不考慮品牌的露出;
而在下半年,深感這樣做,應該沒有錯,但是卻有如「無根之木無根之水」,總感覺有點「飄」的感覺。舉個例子就是公司內部人都會覺得「品牌傳播離他們很遠」。(此處有同感的同學可留言與我交流)
經過一番考慮,決定「回歸本源」,產品經理出身的我,最終決定還是「聚焦」產品。此聚焦,並非只講產品,而是以產品的實質性,去做品牌傳播的「介質」。
比如,傳播品牌歷史講品牌故事,就是產品的發展歷程;促銷或事件的傳播,就是依託於某一款新品或產品賣點的放大(這個賣點要具有社會普遍關注但競爭對手沒有);
戰術層面,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種媒體傳播,而是做好了幾種媒體的有效傳播。
本人一直認為,戰略是根本,戰術性的東西則可「相機而動」,不是那麼重要。
比如一個新品上市,新浪、騰訊網易、搜狐、或者移動端的頭條、微信等,我多做一個少做一個,或者這個上面是做硬廣?活動?話題?還是其他?我覺得這些差別都不大,不會對我的傳播產生本質性影響。故此時一般就會鼓勵部門人大膽去想傳播形式。好的傳播形式定會錦上添花。
最近做了兩個比較重要的事情。
一是某新品上市;可以說不管從戰略性上的內容還是戰術性上的傳播形式與媒體,都用到了。
比如,我做了產品視頻、產品評測(文字及視頻兩種)、硬廣、論壇、話題、促銷、線上發布、H5、倒計時海報等等,除了沒開一場新品發布會了(內部決定不開)。
但傳播的效果怎樣,很好,但是我覺得不是最好。
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對「內」傳播的震撼力不夠,即沒有在公司人員及同行的心裡留下深刻印象。
我是覺得,傳播要做的好,在消費者傳播做得好的同時,公司內部傳播也要做得好。
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去分享去傳播,才有信心與經銷商、店員、消費者等溝通;同時,還有一個「內」,就是要在同行內部產生影響;大家都在一個行業混,必須對他們及合作客戶都產生影響。(誰能猜到哪天他的經銷商或合作客戶不轉過來做我們的)
說到「對內營銷」做的好的,不得不提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就是我們冠名了「和諧號」高鐵媒體,從車身外部到內部,全部是我們的廣告,在全國投放了多條線路吧。
效果如何呢?
直接說帶來的結果:我們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內召開「首發儀式」的當天,我們的傳播就已經刷爆朋友圈、經銷商主動宣傳公司花了大價錢主動去做活動、行業內主動詢問此形式效果、媒體圈在瘋轉的同時,我們部門幾個人接受到了無數的廣告投放電話。
最重要的,外面在傳說的我們的廣告投放價格翻了好幾倍。
我想,這次傳播效果比較好。雖然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遠不如之前的新品上市,但現在來看,宣傳效果剛剛的,起碼「對內傳播」做到了。
消費者層面,我們所做的互動活動,目前參與的消費者也是很多,單單微信服務號後台短短3天已經有數千人參加活動。
內容營銷,不是傳播方式的一種,也不是企業很多傳播策略的一環,我覺得,應該是提高到傳播「戰略層面」的一種精神,一種思維方式。
作為營銷人,必須去堅持這種精神、這種思維。
還是回到之前我說的,只要營銷人能堅持住本心一直在做,都不會錯。比如杜蕾斯,微信營銷一種方式做到極致,做牛逼了,誰敢說你不是內容營銷?雖然可能確實不是完全的內容營銷。
任重道遠,希望自己繼續砥礪前行!
今天以上!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執行力-優秀的人必備四大能力之四
※ID營銷 :利用身份特徵來鏈接消費者
※2018年新媒體營銷思考
※市場調研-求職篇
※利潤區突圍路線圖: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