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課題遇到瓶頸?那都不是事兒
研究課題遇到瓶頸?那都不是事兒
這是《讀博●救贖》的第六篇文章
博士二年級,課題進入瓶頸期。
昨天和導師探討課題的時候,我輕聲地抱怨說「課題怎麼這麼糾結啊?」,她接過話來說「你已經夠幸運了,目的蛋在處理條件下進核;質譜鑒定的磷酸化位點經驗證也是有功能的,至少目前看來課題的兩個關鍵點都是成立的」。她又說「自己在美國做博後期間,對課題的一些疑問也很糾結,而恰恰是理清這些錯綜複雜問題的過程中收穫最多,是她成長最快速的階段,她要感謝那段時光」。
誠然,看到很多人在面對讀博這件事的境遇不同,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輕鬆完勝,有的人走過了相當漫長而艱辛的路才見到曙光,大多數博士生都屬於第三種。記得年紀還輕仰望夜空時,總覺得自己是最耀眼的那顆星,隨著年齡漸長,這種意識越來越淡薄。其實,在做課題的時候也是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過程,伴隨著很多自我認知的發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否定。在研究推進的過程中每個課題都會有瓶頸,每個研究者都會遇到瓶頸,某個瞬間你會突然意識到這是自己超越不了的極限,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不是消極逃避或是自甘墮落。對於每個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來說,面對這些失敗和挫折早已習以為常。課題瓶頸期的確熬人,但碩博生切勿沉淪在此,任由自己混沌下去,而是應該積極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最大化藉助自身和外界的科研資源早日撥開雲霧見月明,三點建議如下:
1. 列出一天或一周的實驗清單。
課題處在瓶頸期的時候,自己肩上的壓力會成倍增長,強烈的焦慮隨之而來。究其焦慮的根本原因還是自己對課題的茫然無措,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那麼早晨來到實驗室何不給自己一個冷靜思考的時間?列出一天或是一周的實驗清單,不建議時間過長,各個擊破為好。你可曾在結束一天實驗任務的時候問過自己:「我這一天都做了什麼實驗?有什麼收穫?」 如果沒有,那就從今天開始吧!
2. 加強與導師和實驗室成員的交流。
導師畢竟比你有更多的閱歷,即使沒有和你一樣的經歷,也會有一些解決困難的好方法,通過和導師的溝通,可及時更正自己的思維誤區,避免做無用功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另外,不同的人不同的視角,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我們會鑽牛角尖,很簡單的問題卻想不明白,可能導師或是周圍人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你豁然開朗。
3. 樂觀專註,堅持自己的科研節奏。
研究工作中遇到瓶頸,應該說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因為當你突破這個瓶頸後,課題包括你自身的科研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無論是視野還是思維。前景這麼美好,理當懷有一顆樂觀之心。
在科研工作中每個人投入精力消耗精力的速度不同,節奏就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研節奏非常重要。有關這個方面在彭思龍老師的博文《科研:找到符合自己的節奏》講的非常詳盡透徹。處在瓶頸期,要堅持自己的科研節奏,因為你的身心都已習慣這樣的工作頻率,這種狀態對你來說是最佳的。擾亂自己的節奏,你還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動蕩才能重新回到那個點上來,這期間許多工作無法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只會雪上加霜得不償失。即便是活在當下不易,也要全身心的投入你正在做的事兒。
課題遇到瓶頸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如果慘敗,我們可以重新評價課題,然後對一個更有意義的目標做出行動。我仍然相信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流的汗,但是凡事要講究方法。那些暫時的黑暗,轉歷歲月,或許也會變成美好的曾經支撐起我們之後的科研人生。
關注旦博記,分享讀博生活!
推薦閱讀:
※科研也要跟著感覺走
※讀博也是一場肖申克的救贖
※我們讀博,我們痛並快樂著
※那些年,我在讀博中明白的5點道理(Ⅱ)
※窮人孩子要不要讀研讀博?
TAG: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