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項武器 甩出中國二十一萬六千里

當中國人以為快要追上國際先進水平,並慶祝自己的成果時,卻突然匪夷所思地發現:被中國追趕的世界科技巨頭一個個地被印度人直接「接管」了:印度人成了這些國際科技巨頭的CEO(首席執行官)和其他高管。

如果說,在製造業和工作效率上,中國已經甩出印度十萬八千里,那麼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則已經甩出中國人二十一萬六千里。如果印度有機會超越中國,機會點就在管理能力上。

美國的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英國裔(籍)9位。另有來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等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人士擔任CEO。中國香港裔(籍)和中國台灣裔(籍)分別有1位,但中國大陸人卻榜上無名。關鍵問題是:除了谷歌與微軟,摩托羅拉、百事可樂、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在中國人心目中轟雷貫耳的國際巨頭,其CEO級別的高管位置居然都被印度人拿下!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沃達豐集團前首席執行官阿倫·薩林(Arun Sarin)也是印度人。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領導中,居然有4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

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能獲得管理崗位的不僅鳳毛麟角,而且還在全線潰退。能去美國的很多都是從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北大、中科大等等211、985名校)畢業的高才生,最終在美國卻只能當純打工角色的工程師、架構師。原來矽谷被稱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現在,矽谷的別名已經叫「印度谷」了。

在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管理或商科的專業學生從一進高校就學商科,更高學歷也是商科。這會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不太懂各個行業的專業技術。但是,印度的MBA是所有學科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國家難以企及的巨大優勢:專業和管理全都懂。道理非常簡單,當一個學生既懂專業又懂MBA時,即使做一個普通研發者,也有巨大的優勢,做管理者更是如此。

推薦閱讀:

印度老太太72歲了還要生孩子,背後有何隱情?
印度與美國是天然盟友么?地球知識局
如果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那麼中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的呢?和如今的中國相比會如何?
為什麼中國新航母最先讓印度不安?而不是日本,台灣什麼的?
達沃斯論壇上的印度:莫迪的數字外交

TAG:印度 | 中国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