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土博當自強

土博當自強

這是《讀博●救贖》 專欄的第五篇文章

當下958/211高校招聘基本上都要求應聘者具有海外背景,二本院校的招聘也開始傾斜海外經歷,土博士的學術前景黯淡。就拿復旦為例,我身邊的PI都是有海外經歷,我的導師在Joanne

Chory(美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做了五年博後被引進回國的;隔壁實驗室的PI師從Jorge

Dubcovsky(美國科學院院士),拿的青千;再隔壁是2009年回來的,現在已是傑青。目前,國內鼓勵並大量培養的這些土博士已被置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他們的歸屬空間狹隘,在夾縫中求生存已是土博士要面臨的事實。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高門檻,關鍵是要做出成績,自身的優秀是基礎

土博士的自強在於個人的學術積累。博士畢業後還能留高校任教嗎?對大部分博士生來講,現實是很殘酷的。現在高校基本上已經人滿為患,能去高校的是極少數的。對於博士而言,論文是硬通貨,高質量原創性的研究論文就意味著機會。如果博士畢業一定要走學術這條道路,你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認識到這個時間成本會非常高。學術成果的累積離不開時間的支撐,可以選擇去做博後來錘凝自己的學術能力。

土博士的自強在於個人持續性的創造力。僅僅以土博士出身就否定個人的發展前景,還為時尚早。無論洋博士還是土博士,只有持續性的創造力才有競爭空間。身邊不乏一些這樣的老師,當初手握CNS,被引進回國時很是風光。然而,回國後卻成績平平,泯然眾人矣。當然這是概率問題,大數據上看可能洋博士眼界開闊,優秀的還是居多。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作為土博士也不能為自己的背景妄自菲薄,畢竟那是你改變不了,唯一能改變的是未來的命運。厚積薄發才能展現出持續性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土博士可能付出比洋博士更多的辛苦和汗水。

土博士的自強在於個人正確的人生定位。你的職業願景是什麼?你的興趣在哪裡?你內心一直在追求的是什麼?正是這種對目標遠景的不斷思考,才是驅使我們不斷前進。正確且融入自己深度思考的的人生定位是獲得成就感的源泉。隔壁實驗室的一個師姐博士期間在植物學頂級期刊Plant

Cell發表文章,上海師範大學向其伸出橄欖枝,但是只能從講師做起,考慮到時間和考核壓力,最後選擇去了公司。其實,去公司也不失為一條正確的道路,尤其對那些工程出身的土博士而言,這樣的崗位需求很多的,發展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純粹理論性的研究極少數能在短時間內轉化為應用,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如果你能在碩博期間精通一門工程技術,去企業會非常受歡迎,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打鐵還需自身硬,不管你是土博士,還是洋博士,關鍵在於你是一個真博士,具備經得起考驗的學術水平。對於優秀的土博來說,所謂的門檻都是用來限制那些沒有成果的同志。倒懸之危中,早日看清楚自己的道路,向著定下的目標勇敢前進。我輩土博當自強!

關注「旦博記」,分享讀博生活!

推薦閱讀:

讀博也是一場肖申克的救贖
如果讀博是條孤獨的河流
做科研需要怎樣的心態?
我們讀博,我們痛並快樂著

TAG: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