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中的那些品種名是怎麼回事?
武夷岩茶,是一個很難懂卻又很好玩的茶類。
它的生長環境特殊,它的技藝繁雜,它的品種豐富。然而除了這些之外,岩茶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可謂「花枝招展」,那就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品種名。
你曾經在武夷岩茶各種命名規則中頭暈嗎?看這篇文章就對了。
為何岩茶名字讓我如此沉默
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發生的時間就在前一周。
出差武夷山,深夜晚歸。正欲回房摳腳,客棧前台小妹一聲嬌喘就過來了,「小哥哥,來喝茶呀!」
從眼光中明確地看出,小妹想推銷茶了。也罷,正好多試一家的茶,萬一有驚喜呢?果不其然,小妹掏出的是一泡武夷當家品種——肉桂。忍不住問了一句,「你家,有做什麼本地的小品種嗎?我想試試小品種。」
小妹頓覺賣茶有戲,很認真地回答:「嗯,我家本地小品種有啊!黃觀音、金觀音、梅占什麼的都不錯。」
我皺了皺眉:「還有別的嗎?」重點來了,小妹一臉天真爛漫:「有啊有啊,還有105啊,204啊……」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還是喝肉桂吧。」
那麼,問題來了——小妹究竟做錯了什麼,我要如此沉默?
這是一個有著數百近千名字的茶類
或許不少對武夷岩茶有了解的茶友已經明白了。小妹除了「小哥哥來喝茶」這句話沒毛病外,其他回答都是很讓人尷尬的。
首先,我問的是「本地小品種」,而黃觀音、金觀音、梅占都不是本地品種,其中黃觀音、金觀音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福建茶科所)的研究人員上世紀後期培育的新品種,而梅占則是從閩南引進的。
小妹後面一句話就更讓人尷尬了,因為「105」、「204」正對應的是黃觀音與金觀音在福建茶科所培育時的編號名。小妹把同一個茶換個名字又說了一遍或許自己還不知道……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也能窺探到,武夷岩茶命名規則繁多。光是品種分類就讓人頭暈,更別說,那些花枝招展的茶樹花名了。
臘面、粟粒,這是歷史上的武夷茶名
對於武夷岩茶的「名字們」,聽得最多的應該是「正岩茶」、「外山茶」這些說法。這個概念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有提及,這裡就不做闡述了。簡短注釋請見下圖中原福建茶葉檢測站站長陳郁榕所說的話:
而對於武夷茶本身的名字,歷史上均有不同說法與變遷。據林馥泉所著《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記載,在唐代,由徐夤謝尚書惠臘麵茶詩中得知,岩茶系「臘面」;在宋代,由蘇軾詠茶詩即知,宋時有「粟粒」之稱,還有龍團、烏餘,元代之石乳、京鋌;明代之靈芽、仙萼之類。等等,多不勝數。
此皆系歷代武夷名茶或貢品,在明代之前大都屬於蒸青綠茶,不過它們卻是發展武夷岩茶的基礎。
現在的武夷岩茶,有這幾種叫法
只要談及武夷岩茶,就有許多個名字讓你迷失在邏輯中。你有時會聽到「這是菜茶不是引進種」;有時會聽到「奇種出名叢」;有時會聽到「大紅袍就是奇丹」,甚至有時你只能聽到諸如「104、205」等一串數字編號……
我們整理分類了一下這些「名字」的來源,讓你心裡稍微有個底。
1. 以原生品種論
- 本地菜茶(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樹種,如大紅袍、鐵羅漢等)
- 引進品種(從武夷山之外引進的品種,也有人俗稱外來種,如鐵觀音、梅占等)
- 新品種(由福建茶科所培育,如黃觀音、金觀音、黃玫瑰等)
2. 以採制等級論
- 奇種(正岩採摘的菜茶群體種)
- 名種(正岩之外採摘的岩茶)
- 小種(品質較名種更次的岩茶)
3. 以品種質量論
- 單叢(菜茶中單獨採制的品種茶)
- 名叢(有了命名並品質特別優秀的單叢)
4. 以品質、形狀、地點等不同論
- 品種名(歷史流傳下來的植物名)
- 花名(歷史上茶農、茶商在包裝茶葉時自我命名的茶葉名稱,有部分與品種名是一致的)
5. 以科研編號論
- 這裡主要指福建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種代號,如黃觀音就是105,金觀音就是204。
最後要單獨說的是你常聽到人提起的小品種,其實小品種這個叫法有點特殊。用陳郁榕老師的話來說:「小品種,以前不存在的。這是近幾年市場上才流行起來的叫法,老百姓把肉桂水仙大紅袍之外的都稱為小品種了。」
陳郁榕老師也表示,在學術界上雖然沒有小品種這個名詞,但是如今在市場的推動下,這個稱呼也是可以引用的。只是按照專業的理解,並不是如老百姓俗稱的除肉桂水仙外都叫小品種,「能叫小品種的,我理解是必須為武夷山菜茶群體種花名。」
肉桂是菜茶?水仙是外來種?岩茶命名關係解讀
不僅叫法錯綜複雜,他們的關係也是如此。譬如奇種來自菜茶,名叢也演變自奇種,肉桂則曾屬於名叢。而在武夷山與肉桂分庭抗禮的水仙,則是個來自建陽的外來品種。
所以,我們還得詳細解讀它們的關係。
遙想當年,第一次聽說武夷菜茶,還以為它是最低檔的茶葉名稱,後來發現錯大了。其實武夷菜茶是武夷山本地原生有性繁殖樹種的通稱,在各種分類中,武夷菜茶這個系列都佔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
武夷菜茶的這個解釋,又不僅僅是指岩茶。譬如現在大熱的正山小種,就是屬於武夷菜茶,同時歷史上有名的武夷桃李園綠茶,也歸屬其中。
菜茶茶樹有性繁殖的特性與武夷山千變萬化的小氣候,成就了它們各自令人驚奇的不同品質特徵。這些長在正岩區域內又奇奇怪怪的菜茶品種,便被前人們稱為奇種。
武夷山當地茶人們在漫長的種茶、制茶過程中,不斷反覆地在菜茶中拼比、選育優秀單株,稱為單叢。
他們根據這些單叢各自特色命名,而命名後的單叢中複選出品質最優秀者,是為名叢。
武夷山名叢數量過百,而在武夷茶樹品種專家、高級農藝師羅盛財所著《武夷岩茶名叢錄》中,共收錄70個名叢。在茶語網與羅盛財交談時,他說道:「其實我當時共收集了130餘個名叢名字,但是通過嚴肅的科學檢測,發現其中一些屬於同種不同名,其餘一些缺少相關材料,因此只收錄70種名叢。」
303、506……那些神秘代號究竟是啥?
「現在肉桂和水仙,在武夷山主栽60%-70%,其中水仙卻並不是武夷山原生品種。」羅盛財如此說道,「最早有記載的發現外來品種大量出現是1943年,當時林馥泉調查後發現,包括建陽的水仙以及安溪的許多品種在武夷山大量生根發芽。」
「其實外來品種如此多,像水仙一樣遍布武夷山的並不多。對於茶葉來說,適合環境、適合工藝是非常重要的,外來品種不一定都能適合武夷山。一百多年下來,部分外來品種已經消失,留下的佛手、梅占、黃旦、烏龍系列等都控制在一定的種植程度內。」
在種質技術的推動下,福建茶科所科研人員運用人工雜交等方法,利用不同品種培育出一些品質穩定有特點,並適宜武夷山環境、工藝的優良性狀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出現的時間大概集中在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末之間。
而這些新品種,為許多不熟悉岩茶的人留下了許多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神秘代號」,也就是品種編號。
這裡,為大家翻譯一下市場上常見的新品種編號:
- 105——黃觀音,又名茗科2號
- 204——金觀音,又名茗科1號
- 220——金牡丹
- 303——九龍袍
- 304——丹桂
- 305——瑞香
- 506——黃玫瑰
9個解釋,那些千奇百怪的花名從何而來
在武夷岩茶名字中,最有意思的還是各種花名。有一些或許你很熟,而更多的,大概是你聽也沒聽過的,譬如:素心蘭、綠獨佔、千層蓮、老君眉、洛陽錦、出林素、正羅衣、步步嬌、正唐梅……
武夷茶單株選育命名的工作,從宋代就已開始,郭柏蒼在《閩產錄異》中提到:「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元代名叢有石乳,明代有白雞冠,清代則有不知春、肉桂、木瓜、素心蘭、老君眉、雪梅、紅梅、大紅袍、白桃仁等,清末民初則有水金龜。
關於這些好聽得不像茶的花名來源,林馥泉《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記載,「岩主茶工每因欲提高茶葉價值,多巧立名目……俗稱為花名,以眩惑顧客,其名稱之多,以數千記」。
羅盛財也對茶語網透露,當年茶人選擇優良單株命名,大多是自家命名自家的並代代相傳,所以武夷山會有部分不同名卻同種的茶樹。
據調查,僅慧苑一岩,就有830多個茶之花名。而這些花名的命名都是有規則的,在羅盛財《武夷岩茶名叢錄》中總結了總共9個不同的命名方式。
1. 以茶樹生產環境而命名
如不見天、嶺上梅、過山龍、石角、九龍珠
2. 以茶樹形態而命名
如醉貴妃、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醉八仙
3. 以茶樹葉形而命名
如金瓜子、金錢、金柳條、倒葉柳、向天梅
4. 以茶樹葉色而命名
如白吊蘭、紅海棠、大紅梅、綠蒂梅、黃金錠
5. 以茶樹發芽遲早而命名
如不知春、迎春柳
6. 以傳說栽種年代而命名
如正唐樹、正唐梅、宋玉樹
7. 以成品茶香而命名
如肉桂、白瑞香、夜來香、金丁香
8. 以神話傳說而命名
如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妖、白牡丹、紅孩兒、狀元紅
9. 以區別名叢分離類型而命名
如正太倉、付獨佔、正芍藥、正柳條、正玉蘭、正薔薇
這些"花名"加上它們的特徵再配以典故、傳說顯得韻趣橫生,更顯得武夷茶文化的底蘊豐富。
還是那句話,武夷岩茶難懂又好玩,而它名字那些事,一篇文章並不能完全道清。但至少對於它們命名的那些基礎規則與知識,你愛它就應該去了解。
參考資料: 林馥泉《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1943年6月 《崇安縣文史資料第四輯》,1984年7月 羅盛財《武夷岩茶名叢錄》,2013年6月
-www.chayu.com-
推薦閱讀:
※正山小種 大紅袍 金駿眉有什麼區別?
※使用蓋碗泡茶有什麼技巧?
※張老二三事 | 愛「折騰」的茶界泰斗,竟讓她感動於心
※為什麼原葉茶(現沖茶)作為中國的傳統飲料並沒有發展得像咖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