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人紫砂之輝煌,復刻玉成窯遺世之作
文人紫砂
古之文人寄情於壺,以坯作紙,在紫砂陶器上題銘鐫刻,抒發思想,托物寓意,將個人的文學修養、藝術審美和生活情趣,用
詩、書、畫、印的方式,與紫砂茶器進行殊妙結合,形成了文人紫砂的流派。
在流派之中不乏一些大家,如陳曼生、瞿子冶等,到清晚期的梅調鼎玉成窯,後者基本上已經汲取了這些文人紫砂開宗立派高手的精髓之處,達到一個巔峰,而梅調鼎,可謂是集前人的輝煌於一身的大成者。
梅調鼎,字友竹,號赧翁,晚清慈溪縣城(今屬寧波市江北區)人。《沙孟海論書叢稿》曾言道
△梅調鼎書法作品
「他的作品的價值,不但當時沒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沒有這樣高逸的作品」。如此毫無保留的評價,無疑使得梅調鼎在文人紫砂的流派中具有標杆性的地位。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這款仿古器紫砂壺,是梅調鼎玉成窯現今發現的老器中,僅有的幾個壺型之一——「玉成窯柱礎壺」
「柱礎」為中國傳統宅院的門柱基石。古人為了不讓木製的立柱受潮濕而腐爛,在木柱的底部墊上一塊石墩,使柱腳與地面分離,在防腐爛的同時又加強了柱基的承壓力。
△柱礎
所以,古時候人們對礎石十分重視,每一根柱子都有一個「柱礎」,缺一不可。逢梅雨時節,每當「柱礎」濕潤,則代表近日有雨,民諺稱「礎潤而雨」。
「柱礎壺」的靈感便是來源於院落的「柱礎」石,是款造型持重、格調古樸的紫砂壺,富有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大氣穩重,有中流砥柱、運籌帷幄之內涵。
「久晴何日雨,問我我不語。請君一杯茶,柱礎看君家」壺銘以清晰的行楷刻之,內容為風趣的生活之談。
在南方,一到梅雨季,空氣中濕度增大,形成了「返潮」,便「礎潤而雨」。本為自然規律,映射到壺上,作者反而借用了久晴不雨的特殊天氣背景,以注茶壺潤的方式來巧妙詮釋,切壺,切茶,切意。
心思之細膩,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生動的畫面感自然地呈現在腦海,引人無限遐想。
一些老茶客遍玩各式壺型,對文人紫砂的「柱礎壺」卻多有偏愛。古拙的壺形,透著一層不加修飾的典雅與敦實。壺身扁平,利於蘊香;壺嘴為直筒流,出水簡潔有力。
尋常沏茶,普洱、烏龍以及白茶皆不在話下,雖形似老物,但泡出的茶,卻也香甜醇厚了不少,因此,無論是對於初入門者還是老茶客,都有著無可比擬的號召力。
摹其形.刻其神
戴文濤,資深紫砂壺文化傳播者,履歷豐厚,身為「禪譯茶道」掌柜的他,也是「閱山堂」品牌創始人,同時是「一時道場」紫砂藝術品牌聯合創始人。
△戴文濤 紫砂壺文化傳播者
這款「玉成窯柱礎壺」出自青年陶藝家——李韜之手,書香世家出身的他,博紫砂古籍,2008年開始從事紫砂行業。
△李韜 青年陶藝家
期間遍訪名師,得到諸多大家指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作品師古雅緻,文人氣息濃郁,對曼生壺、子冶壺、玉成窯等文人流派紫砂器型,把握獨到,神韻兼備,品位著實不俗。
為了掌握文人紫砂器的精髓,李韜走訪了全國各大博物館、拍賣會,實地觀摩古代經典原作,從泥料到技法,細心鑽研,利用宜興的各個窯口進行反覆燒制試驗。
並參考史料上記載的玉成窯特點,與宜興的陶藝大家仿建了一座玉成窯的高溫窯口,力求還原真正的玉成窯,這般態度與用心,確實值得稱道。泥料上,最終敲定以原礦調砂紫泥來進行燒制這一款壺,成品十分值得期待。
調砂的泥料增加了壺身的透氣性,又使得泥料的呈現效果頗具老味與古韻;而1250-1300度的超高窯溫,又賦予了壺身細膩的金屬光澤。
但更令人驚嘆的是,仿玉成窯里的每把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窯變,在壺身形成罕見的漸變色,因此,同為「玉成窯柱礎壺」,卻找不到兩把一模一樣的,每一把都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古韻盎然.柱礎
初見「玉成窯柱礎壺」時,古樸沉穩的氣韻,亦壺亦城,渾身透著中國古建築的元素,大氣雅緻,古韻盎然。彷彿一座城樓那麼氣派,可樸直地刻畫又顯得那麼得敦實。
壺蓋為嵌蓋設計,在紫砂壺的創作上屬於高難度的製法,壺蓋嵌入壺肩,要求整體平整如面、間隙緊密、通轉流暢,使得倒茶時滴水不漏,對細節把控和考究可謂相當到位。
身筒與底部均為曲面的裙擺型,口沿鋒利,交匯處神似竹節。這種器型在紫砂壺中甚為少見,兩個不同曲面的結合,既要做到嚴密有致,又要做到自然流暢,對手法、燒造的要求之高,市面上怕是難以尋見如此精工之作。
壺口開口較大,利於投茶和散熱,壺嘴短促有力,出水更加自然優美,泥料調砂所帶來的顆粒狀,質感酥麻,與要高溫窯變下產生神秘漸變色彩,相融相生,為器型增添了別樣的韻味。
如果你也是雅士,也有一顆會意筆墨的心,文人紫砂的古韻與修養,盡數在此。
推薦閱讀:
※北京、天津頑主還有安徽倔強哥,他們的玩物是什麼、為什麼會被大家追捧?
※袁大頭到底值不值錢?
※尚誠妄談:俺文化少,不要拿于闐騙俺(主番玉說)
※為什麼橄欖核正圓那麼貴?
※【慶五千關注】我的錢幣藏品值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