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教訓,華為的啟示,魅族楊柘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在當前這種急功近利的社會,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要停下來等一等,還是繼續摸著石頭往前沖。互聯網就是一劑好葯,在萬眾說不清療效的時候,患者已經自覺不自覺被扒光暴露在公眾之下,手機界的「專家」楊柘同樣如是。
最近兩天,如果不提蘋果X,那你不是山頂洞人,就是裝X太深沉。然而,目前的網路輿情是,大眾對蘋果X的口水之戰大於溢美之詞,甚至於喬布斯都應該從地下出來。
傳言好幾年的蘋果全面屏手機靴子終於落地,跟隨的是一地雞毛。就在全面屏炸裂用戶之際,大大小小的手機廠商都在與全面屏較勁,三星、夏普、華為、小米、VIVO、金立……似乎不全面屏不手機,不全面屏無一爭天下。
而此時此刻,楊柘的新東家,魅族又在哪裡?楊柘又在幹些啥?
高調到低調,轉折的對與錯?
在Mate7與P7時代,「爵士人生」與「君子如蘭」,再到P8的「似水流年」讓楊柘在手機界如日中天。就算楊柘百科上自說在三星手機中國區任職長達九年期間,幫助三星Anycall品牌在九年內成功實現了從中國區第七到第一的躍升的成績,都沒有在華為來得猛烈。
一切並非水到渠成,相反的是楊柘在2015年10月底離開華為,並於同年12月正式加入TCL通訊中國區擔任首席運營官與中國區總裁。離職的原因千千萬,我們無需用「陰謀論」的眼光去猜測背後的原因。
接下來的事實上,楊柘延續了一慣的營銷思路,針對TCL手機提出了「Tout Comme La Vie —— 宛如生活」的全新品牌理念。但用戶認知的升級,手機市場營銷概念的混亂,這「三板斧」並沒有讓TCL砍下中國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相反,2016年度TCL通訊銷售通訊設備及其他產品6876.6萬台,同比下降17.7%。今年一季度,TCL通訊實現產品銷量1054.6萬台,同比下降38.7%。如此成績,竟然歸功於國外的市場銷售業績羅好。此消彼漲之下,楊柘的成績單比較難看。但這一切,也並非應該由楊柘個人全部來背責。
當然,在很早之前,筆者曾預言,楊柘在TCL未必能夠做到華為那樣出色:品牌的基因不一樣,時代背景不一樣,人文環境不一樣……
從一開始的高調加入,到黯然離場,楊柘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2017年6月,楊柘正式出任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兼魅族公司總參謀,負責魅族事業部市場營銷相關業務及團隊管理。
簡單的消息之下,魅族並沒有大張旗鼓宣告楊柘的加盟,但楊柘再一次做出了選擇!這一次,又是對,還是錯?
低調到隱言,無奈下的選擇?
楊柘很累,魅族很煩。也許在這種相互的撫慰之下,能二度激發各自的青春。
回顧一下,魅族這兩年的痛:
這兩年,魅族露臉確實足夠。據有效統計,僅在2016年,魅族舉辦了11場新聞發布會,共發布了14款手機,邀請了12組藝人演出,留下了26首歌曲。但是銷量仍沒突破3000萬,最多就是國產二線品牌的水平,同時,大多數都是千元機走量,而旗艦機做的要當一般。
機海戰術讓魅族一直活在左右互搏之中,雖然,拼盡全力下了血本推出的魅藍系列把手機的低端市場活生生地從紅米手中搶了過來,但這把魅族生生拉進了低端機競爭的陣營。
相比之下,魅族通過Pro系列和mx系列走中高端的產品方式來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以期佔據市場更大的優勢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最終,內部資源的損耗讓魅族只能選擇各自為戰。除了操作系統與商務化業務之外,魅族被一分為二。
據網路公開報道顯示,今年五月,李楠升任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兼魅藍事業部總裁,新成立的魅藍事業部除了品牌、市場、銷售等重要職能外,還包括了產品規劃職能。
與此同時,據魅族高級副總裁、魅藍總裁李楠透露,魅藍上半年的出貨量比去年同期提升41%,利潤貢獻比去年提高107%,魅藍Note
6在全渠道訂貨會的訂貨量比Note 5翻了一倍。
顯然,楊柘的加盟加了魅族裂變的進程。而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魅族為了平衡楊柘與李楠而做出的決定。
正如網友「馬拉不輕鬆」所言,魅族兩大高管:李楠,營銷風格直接暴力,且常帶攻擊性,但其個人很有氣度,性格溫和。新加入的楊柘,從他操刀的預熱海報看,營銷風格含蓄,但交流中常帶攻擊性,典型的話題終結者。兩者營銷風格與個人風格完全不同。
那麼,對於主管PRO系列的楊柘,一山不容二虎,更是性格不同的二虎會對他的工作造成莫大的困擾。
實際上,這種困擾已經發生。
就在魅族年度旗艦機型Pro 7發布之時,這款楊柘加盟魅族操盤的首款產品,帶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廣告語「雙瞳如小窗,佳景收歷歷」生動詮釋了Pro 7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但是卻引來了網友的挑戰。
事後,楊柘《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的文章諷刺追求高性能是人云亦云惹來眾怒。
也許,這對楊柘在於魅族工作的開展潑了一瓢冷水。此景之下,楊柘只能無奈選擇匿言?
隱言到功成,高手的寂寞?
常言道,盛名之下無虛士!當盛名成為楊柘的拖累之時,楊柘又該如何解套?也許,我們可以理解,Pro 7發布之後楊柘怒懟用戶的那種緊迫,那種急於表現的心理。
從楊柘的從業軌跡來看,無論是從三星,華為,還是TCL,甚至於摩托羅拉,黑莓,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手機行業的理解,很難有人超越他。
但是,這一切也許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楊柘思維突破。
現在,行業融合加強,科技應用體驗性加快,傳說的信息壁壘與技術壁壘不足以用戶形成根本性的影響。最為重要的是,隨著雞湯文化的盛行,請高大上的格調在沒有足夠的品牌底蘊之下,我們也許能理解為「賣狗皮藥膏」一樣誇張。
Pro
7沒有給楊柘加分,可以理解為入職之後,產品已經定型。但是,接下來,魅族又應該拿出一款什麼樣的誠意產品來回報用戶?這才是楊柘的重中之重。而這款產品的反饋,同樣決定了楊柘能否度過一年安全期。說到最後,離開了華為,也許是平台與人的匹配度存在偏差。但如果想要認證,離開華為,同樣會做得很成功,楊柘恐怕還需要努力。如果,楊柘能把魅族帶上一線,所有的評論不攻自破。
但問題是,楊柘能做到么?我們拭目以待。
大家以為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