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讀博,我們痛並快樂著

我們讀博,我們痛並快樂著

這是《讀博也是一場肖申克的救贖》專欄的第2篇文章

自從讀了博士,很多人會問:讀博到底有沒有用?我不喜歡這個問題,也不覺得讀博的人有什麼特別。關於能從讀博中能得到什麼?答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拿到博士學位有一定難度,站在學科前沿所面臨的壓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從這個角度看,讀博最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平常心。如果真的決定深造,最好明白三件事:你是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的?你是否了解學術界真實的生存狀態?獲得博士學位能給你帶來什麼?你的選擇應該是基於充分了解信息之上的理性思考,而不是抽象的「優秀」,或是不切實際的對於學術研究的浪漫幻想。

第一,你是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的?不要以為博士頭銜可以給你很多,你能做些什麼?你的價值在哪裡體現?這些才會你應該考慮的。首先,當下的事情處理好,才有資格談未來。博士生的必修課程基本上在半個學期就結束了,剩下的時間都是自由支配用於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說真的,3-4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一定要抓住前2年,就算是辛苦點累點,也不要到後期由於時間緊迫不能完成課題而十分狼狽,整天憂心忡忡。雖然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難度很大,但還是要儘早準備,儘早達到畢業要求,要有憂患意識,不要讓論文成為你畢業的障礙。其次,博士畢業之後是工作還是做博後,這要根據你的想法和成績而定。以現在的形勢看,博後幾乎是去高校做PI的必修課,博士畢業後直接成為PI的可能性較小。除非你特別優秀,讀博期間有多篇大Paper握在手中,身後還有位大Boss做鋪墊。否則,就可以考慮在國內或者申請國外的博後,藉此來錘鍊自己的學術能力。錘鍊的關鍵是你如何獨立開展研究,包括獨立思考,獨立判斷以及負責籌劃的能力。同時,你也可以積攢更多的學術資源,有利於以後的獨立發展。生活不是鐵軌,我們也不是火車,一些人可能沒有規劃,這並不代表你就是Loser。最重要的是Follow your heart and Do the best of yourself。

第二,你是否了解學術界真實的生存狀態?博士畢業後起點確實比本科是高很多,但高處不勝寒,做學術也是一個艱難行走的世界。在山頭佔盡、科研資源被瘋狂瓜分的今天,基金申請和論文發表的競爭都已經趨於白熱化,想要在這個圈子生存下來也實為不易。看看身邊那些剛進高校的青椒,在面對教學和科研的雙重考核壓力下,常常也是有苦難言。其次,學術界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樣美好,非學術領域的人並不是都很Low,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自負到被蒙蔽雙眼的地步。再次,當下958/211高校的職位基本上都已經人滿為患,二本院校也開始向具有海外經歷的應聘者傾斜,本土培養的博士學術前景黯淡,在夾縫中求生存已是要面臨的事實。博士畢業後還能留高校做研究嗎?恐怕對大部分博士生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在唯SCI是從的評價體系中,論文是硬通貨,高質量的論文就意味著機會。若是決定博士畢業走學術研究這條路的話,要意識到這個時間成本非常高。研究成果的積累拋不開時間的支撐,你的情懷餘額會否足夠支付你這幾年的清貧?

第三,獲得博士學位能給你帶來什麼?作為一名合格的博士,你應該有能力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為人類創造新知識,並通過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對這個社會乃至這個世界有更深層次的見解。你可以說你讀博是內在情懷的驅動,甚至更任性地說你來讀博是為了體驗一種不一樣的生活。然而,你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博士學位並不能讓你富貴,拿到學位還將是充滿艱辛,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經常觸摸自己能力天花板的趕腳並不是很好。相對於本科教育而言,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經歷。但是在這段教育經歷中很能磨礪你的心性,在精神和知識層面上將一筆無可替代的財富。這段經歷可以培養你獨立的人格,在遭遇眾人反對的情況下,敢于堅持己見,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可以培養你開闊的眼界和大格局,站在更高點。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你的一生;可以深度認知自我,找到合適的定位,正確且融入深度思考的定位是獲得人生成就感的源泉;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包括孩子未來的人脈、財富、教育等資源,通常優秀是可以遺傳的。

讀博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沒有對錯,優劣相對而言。可能有人會說博士畢業後依舊前途未卜,讀博猶如賭博。對不起,請不要把責任都推給讀博,難道你不讀博就前途一片光明?關鍵是你的能力是否和你的學歷以及背後的付出相稱。一個人窮其一生都在挖掘自我,而讀博是一個認識自我和征服自我的絕佳機會。在這個過程中,痛和快樂是兩個心理上的反映,它們相生相剋,相互依存。我們讀博,我們痛並快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旦博記」,分享讀博生活!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在讀博中明白的5點道理(Ⅱ)

TAG: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