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商和設計師打交道,只有給回扣一條路嗎?
先聲明下,本人現在建材家居行業,與裝修公司設計師打過交道,在此只談個人體會,禁止任何個人或企業對號入座。
開始,直接進入正題。
先不說設計師是否要收回扣,現在很多我們材料商的業務員,自身的出發點就是以「利」相誘,當然這個「利」有很多種(具體後面再說),但是他們只用一種「利」,官方叫「商業賄賂」、行話叫「返點」,白話就是「回扣」。
當然不否認,這招很好使,至少在目前的家裝行業背景下。
大家想想,誰家裝修沒有「踩」過裝修公司及設計師挖的各種「坑」呢。
大家肯定會關心設計師拿的回扣是多少?然後算算自家裝修被「坑」了多少。
這個嘛,今天不是我談的重點,但是後面會稍微帶一點點。
現在重點談,作為材料商,怎麼和設計師打交道。
這個要分類談。
第一類設計師,就是那種「銷售型設計師」。
此類目前在行業內最多,他們一般都掛在某個裝修公司,他的目的就是把設計方案推介給客戶,促成簽約。他們一般有銷售任務的,完成任務有獎金有提成,個別裝修公司會將超額完成的都會「返」給設計師。
針對此類設計師,材料商能做的,其實就一件事:給回扣…直接與設計師或採購員談返點。沒辦法,他們有任務壓力的,這種方式最直接。
這裡要解釋下,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設計師都是吃回扣的,自己壓力成本肯定大了。
其實,家裝公司及設計師可能真是拿了「返利」,但是並不一定會增加普通業主的購買成本啊,因為這部分,材料商「承擔」了,淚目… …
裝修過、自己買過材料的業主可能會有感覺,自己去買要1萬8或2萬才能買到的東西,設計師陪你去可能直接就1萬5拿下了,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類設計師,「追求品質」的設計師。
這類設計師比較高級了。
他們一般不會為了那一點點回扣或獎金而放棄自己的追求的,更看重自己設計產品的品質。當然要有這樣的底氣,一般都是較為知名,或有自己固定客戶群的。
與此類設計師溝通,建議材料商與其打交道,就不能單純以回扣敲門了,你要拿出「真材實料」,拿出其他的「利」。
這個「利」,就是你的品牌、你的產品。比如,去找他們前,自己要先做好功課。先「知己」,自己企業的優勢、產品的優勢等;再「知彼」,了解這個設計師的設計風格(至少去看看他之前做的案例吧),他對同類產品的要求;這樣,再與他溝通的時候,才能「讓你的產品適合他的方案」。做到這些後,如果企業能拿出一點誠意,既不會影響他的設計追求、又不讓業主多花錢,皆大歡喜。
第三類設計師,個人工作室,包括一些行業大咖。
此類設計師一般小項目不接的,離普通消費者比較遠。
此時他們比的,更多是品牌+產品的。
比如本人曾經與同事一起拜訪過一個大咖,只接別墅項目,300萬元以下不接,他要的產品,對質量要求非常高、對品牌更是苛刻,會跟你仔細的研究你的產品,提各種設計要求。
原因很簡單,他的客戶,都是不差錢的,只要裝修品質好,甚至願意增加預算,所以他就對品牌和品質嚴格要求。對這個業主群體,口碑是非常重要的。
你覺得這個層次,他會在乎那一點「回扣」?
上面講的,是本人遇到過的三類設計師群體。
其實歸根結底,產品的品質好,才是設計師與材料商能長期合作的根本所在。
像第一類設計師,能給的回扣是多少,一般一線品牌3-5個點吧,二線及三線品牌會以此類推到5-10,10-20.但是這種裝修公司,你覺得能堅持多久呢?
現在好的一線家裝公司其實也越來越注重品質、注重服務了,對「回扣」這塊卡的很嚴,對裝修的「售後」也更加註重。
最後,也要替設計師說句話,他們也不是大家想的那麼「黑」的(不排除部分人確實很貪)。
很多設計師,尤其是基層的設計師,其實賺的是「辛苦錢」,在國人不注重版權,很多人認為設計不該收費、他們自己又要承擔業績壓力的導向下,「回扣」確實是普遍的情況。
他們也需要成長,也需要整個設計行業、整個社會版權意識的成長。
目前一切都在慢慢的回歸正軌,哪天設計師只收「設計費」,只對結果負責,不承擔銷售業績壓力時,相信會有很大改觀的。
今天以上!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