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中國餐飲界「三大黑暗不明組織」中的正宗蘭州拉麵為什麼不正宗?
最近公司附近又開了一家蘭州拉麵店,打著「正宗」的口號,便去嘗試了味道,發現所謂的「正宗」大都是為品牌做廣告。縱觀餐飲市場,不缺乏這樣的餐館強調「正宗」一詞, 那麼「正宗」到底是什麼?評判的標準又是什麼?誰又決定是否正宗?
狗頭也在好奇,餐飲商家打著「正宗」口號,到底意義何在?
一、餐飲「正宗」情節泛濫
有人說:蘭州拉麵已經佔領全中國了,堪稱小吃快餐界的龍頭老大,大部分的蘭州拉麵打著「正宗」旗號,但事實上我們所吃的蘭州大多都不是蘭州人開的。
那些年我們吃的蘭州拉麵其實都是青海拉麵,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化隆人走出大西北,在南方開起來麵館,以丈夫拉麵,妻子炒菜,孩子跑堂的經營模式,開起蘭州拉麵店鋪,並在少數民族優惠政策下,迅速遍布全國餐飲市場。
(正宗蘭州拉麵)
雖然全國人民習慣叫做蘭州拉麵,但實際在蘭州人的字典里是沒有「拉麵」這個詞的,他們都稱為牛肉麵。
所謂「正宗」蘭州拉麵,其實並非完全的正宗,只是在藉助蘭州拉麵的這個品牌在為其做廣告,開拓下一家店鋪,這也是蘭州拉麵能夠快速佔據中國餐飲市場原因之一。
上一輩人習慣了吃正宗,是在一個食材流通較少,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資源,製作所謂的正宗美食。那時候吃的是正宗,但現在大家吃的是品牌,但品牌也進入「正宗口味」競爭,標榜「正宗」口號。
觀察餐飲市場不難發現「正宗」現象已經泛濫,去年眾多潮汕牛肉火鍋商家風風火火進入餐飲市場,卻在年底迅速退出餐飲市場競爭。
(家家潮汕牛肉火鍋都說最「正宗」)
商家打著正宗的旗號,將產品打包成為品牌,餐飲市場上大多出現都是 「某某正宗潮汕牛肉火鍋」,因為「正宗」情況泛濫,導致顧客記憶點只在「潮汕牛肉火鍋」,並沒有深刻記住牌名,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餐飲市場,沒有品牌就像戰爭中沒有盾牌,赤手空拳競爭對手,只能敗下陣來。
這種情況只是將品類打出知名度,但自身品牌沒有得到傳播,試問消費者,是不是和狗頭一樣,只記住「正宗蘭州拉麵」,反而一個品牌名都記不住。
二、到底要不要強調正宗?
品牌「空白期」的「正宗」理念
某天某條商業街尾開了一家「小王雲南菜」,作為首家進駐這條商業街的品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每天店鋪門口都會有許多等位。
但很快一家標榜著「正宗」的雲南菜的餐廳入駐,便把客群吸引到了新餐廳。因為打著「正宗」的旗號,大家便對餐廳菜品產生記憶點,覺得這才是正宗味道,不自覺中將品牌力推廣出去。
狗頭認為這樣標榜「正宗」的競對方式適用於競爭對手少,餐飲市場競爭不激烈的地區,當沒有商家提出「正宗」概念,你的餐飲品牌率先樹立「正宗」旗幟,便可以更快的與其他品牌形成差異,突出自身品牌力,更精確的吸引消費者。
如果換做一二線大城市,餐飲競爭激烈,各式餐飲都相對立的情況,這時候標榜「正宗」會將品牌帶入雷同的局面,很難將品牌區分開來,進入品牌「正宗」泛濫的局面。
正宗≠好吃
正宗≠好吃,正宗的口味大多參雜著這個地區的生活環境與習慣,而說到正宗就會想起某地某餐廳的菜品,但是如果將餐廳變成連鎖化,而這個經過沉浸的味道就會相對應會改變。
餐廳菜品的製作本身就過於依靠廚師,如果新門店開業必須要找新的廚師烹飪,口味上就會有些許改變,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海底撈火鍋為適應上海餐飲市場,會降低辣度與火鍋中油和水的配比,或在印度阿三將牛封為神的國度,麥當勞無奈也只能將巨無霸牛肉起司漢堡中牛肉換成雞肉,面對全新的環境,這些品牌選擇重新「配置」,如果一味強調「正宗」就會過於保守且不真實可靠。
(麥當勞印度王公漢堡)
餐廳入駐一個新地區,就得適當配合當地的習慣,就比如說北京的西粉堂,以經營新疆米粉為主,為了更好的適應北京市場,在保持中辣、重辣與新疆口味一致的同時,把自己微辣口味降低1/2,不過多減少辣椒量來保持辣椒主色,不失新疆特色。
正宗更像是一種匠心,遺傳了餐飲文化底蘊和生活習俗,具有地域性,已經根據餐飲市場改變味道,再去強調正宗的意義就不大了。
2、正宗<入鄉隨俗
餐館在開店時找准品類後,往往會加上「正宗」兩字,在店內設計上也充斥大量與「正宗」相關的氣息。
某次狗頭去上海某家打著「正宗湘菜」旗號的湘菜餐廳用餐,店內設計採用紅色為主要色彩基調,在店內掛滿了辣椒,充斥著濃濃的湘味,並且延續湖南消費習慣,將餐桌大都設置為6~8人使用的大桌。
用餐過程就發現餐廳店內小桌坐滿後,大桌卻都沒有顧客就坐用餐,可門外等位客人大都又是2~4人結伴同行,餐廳無奈只好將人安排到大桌用餐,導致餐位沒有得到正確的使用。
(2~4人小桌更適合上海餐飲市場)
這家餐館在餐桌的設計上就出現了問題,強調 「正宗」湖南消費習慣,沒有從根本去適應上海市場,而恰巧上海餐飲市場的消費主力大都是年輕人,並且消費結構主要2~4人為主。
既然餐飲品牌想要做大,入駐到各地的餐飲市場,餐飲老闆就要懂得入鄉隨俗,做出適合這個地區消費習慣與結構的決策,充分利用好餐廳每一部分,更好為餐廳謀取利潤。
3、正宗=個性
消費者在用餐後,都喜歡用「這道菜很正宗」、「菜的味道不正宗」一類語言去評價菜品,那他們又是根據什麼去判定一道菜品是否「正宗」的呢?答案很明顯,是消費者自身喜好與飲食習慣。
今天,重慶的消費者吃重慶火鍋,覺得咸辣度都剛好適合他們的口味,就會覺得這個味道是正宗的,並且產生記憶點「重慶火鍋就是這個味道」。明天,換做廣州顧客去到同樣一家火鍋店,湯越煮越是又咸又辣,並不適合自己的口味,變會產生這家火鍋「不正宗」的觀念。
(正宗=個性)
重慶顧客對於麻辣的接收程度高,但廣州顧客喜好清淡,注重產品原來的味道,熱辣的鍋底便不適合他們口味,換言之,消費者認為的正宗其實是因為個人的喜好。
所謂的正宗是個性,缺乏共性,但餐廳的經營恰巧又需要共性。為什麼海底撈和巴奴火鍋能夠在火鍋市場中站穩腳跟,抓住味道的共性就是成功原因之一。
這兩個大品牌抓住每個消費者消費喜好,就算火鍋走出重慶,抓住味道共性,因地適宜便可以更好的將品牌帶出去。
三、餐廳改良「正宗」能走的更遠
「麻辣火鍋」當屬重慶最為出名,毋庸置疑這裡的火鍋是「最正宗」的,但其實這裡的味道夾雜著當地獨特的人文傳承與生活習慣,是一步步積累、長期沉澱的某種味道,而非一個全新環境中的人們能夠接受的。
就像文章之前提到海底撈火鍋為適應上海餐飲市場,會降低辣度與火鍋中油和水的配比,其實品牌會對每個城市門店味道進行把控調整,味道就有可能:
廣州:油和水比例設置為1:3(廣州人口味清淡)
成都:油和水比例設置為2:1(成都好辣)
重慶:油和水比例設置為2:0.5(重慶人喜歡油里吃火鍋)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口味,但正宗卻只有一種味道,哪能以偏概全呢?
(海底撈更懂消費者對味道的需求)
拋開品牌最近的「食品安全事件」說,為什麼能夠在全國擁有190多家直營店,開拓海外市場,改良 「正宗」川味火鍋,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是其品牌走向壯大的原因之一。
拋開傳統觀念,與時俱進,跟緊消費趨勢品牌才能夠得到永久的流傳。消費群體追求已經方向改變,正宗傳統在他們眼裡是思想禁錮,反而更願意去嘗試創新的東西。
當外國文化沒有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火鍋品類競爭小,可當文化的快速傳播,各國文化紛紛湧進中國後,火鍋品類中又多了日本壽喜鍋、韓式芝士年糕火鍋等競爭對手。近幾年這些品類受年輕消費者追捧,將火鍋改良才能與之抗衡,適應消費市場。
小結:
餐飲老闆以「正宗」的理念做美食,靠的是菜品味道和廚師的技藝,但經營連鎖品牌則是需要是共性,往往需要跳出「正宗」觀念。
其實餐飲界最大的偽概念也許就是「正宗」!
當下傳統餐飲很難單靠「正宗」找到餐廳發展方向,它更傾向於與時俱進,找到餐飲共性,去適應不同市場消費變化。
圖片素材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眾郝創意諮詢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連賣包子選址都這樣精細,小店選址應注意什麼?
※中國餐飲怪象:網紅餐廳一炮而紅,一下就死。
※餐廳提高客單量,有六招!
※〔旅遊+生活〕海法餐廳推薦 【16年1月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