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受託理財

上半部,我們先是介紹了個人信息安全,提出了個人資產負債表,然後講解了銀行選擇、支付體系以及信用卡,最後分析了相當於給個人資產負債表評級的個人徵信。下半部,我們要針對資產負債表中的投資部分做一一講解。

第一個要介紹的當然是聽到得最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即受託理財(以下用理財產品指代),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收益與風險承擔方式,為客戶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對客戶而言,其實就是去商業銀行買一籃子投資標組合。

買理財產品不等同於理財,真正的理財應該叫財富管理,先從資產負債表出發,合理安排負債比例,讓資產增值保值。然後開源節流,做現金流規劃。最後是財富傳承。買理財產品屬於其中讓資產增值保值的範疇,本質上是投資行為。千萬不要以前買個理財產品就是會理財了,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存款利率太低,儲蓄存款不得不轉為投資。而個人的投資能力與水平往往有限,就委託商業銀行去做資產管理,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穩健、期限豐富。在老百姓眼裡安全係數高,在存款利率一直降低的環境下,理財產品的購買量逐年增加。

不管是去哪個銀行買理財產品,買之前都要做的一個步驟是做一份風險評估表。這是根據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從2012年1月1日起就施行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做風險評估就無法買理財產品,且第一次一定要到銀行網點操作,建議是開戶環節就把風險評估做好,省得多跑一趟。每次評估有效期一年,完成第一次評估後再次評估的可自行在手機銀行或網上銀行操作完成。

風險評估一般有10到12道題目,儘管看起來很複雜,句子也不太好讀通。但其實非常好理解,基本都是從5個角度設計,分別是: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收益預期及風險偏好、投資目的及流動性要求、風險損失承受程度。除了年紀勾選之外,基本都是最後一個選項表示財務狀況好,投資經驗豐富,風險偏好高,流動性要求不高,損失承受能力強。

銀行一般都是把投資者類型設置成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激進型5類。所以如果全選最後一個得出來的評估結果就是激進型投資者。相對應的產品一般也有5檔風險等級,各有銀行表述可能略有不同,如R1至R5,PR1至PR5,等級越高風險越大。

風險評估說有用吧,確實有用,認真做完可以反映出當下的個人風險偏好。說沒用吧也又沒用,有時想買一款產品,還得提前把風險評估改到與產品風險等級相同的評級。失去了根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推薦產品的意義。所以實際操作上,自認激進的投資者可以直接選最後一個選項,其他的投資者可以直接選中間的選項,按孔子說的「中庸」來總是不會錯的。

除了風險評估一定要做,另外少不了的一個是錄音錄像。自行在家操作購買可以不用錄音錄像,但在銀行網點購買的就一定要錄音錄像。錄音錄像有什麼用呢?一個是防止「飛單」,銀行賣不在代銷範圍內的其他公司的產品,比如收益明顯高過理財的產品。凡是銀行自營或具有代銷資格的產品,都會做進錄音錄像系統,投資者購買時千萬要核對系統中的產品名稱、代碼是否與實際一致。另外一個原因是,理財不承諾保本,存在出現虧損的情況;或者有些產品是基金、保險、信託,非銀行自營,只是代銷。萬一出現問題,投資者來銀行討理鬧事,銀行可以拿出錄音錄像當做證據,因為視頻裡面投資者親口說了清楚其中風險、願意風險自負。所以買前要考察清楚產品的性質、風險等級等等。

很多投資者會說,第一次買,什麼都不懂,該怎麼去考察一款理財產品呢?這個問題就是本章要重點回答的。如同冰箱,電視會附帶一份產品說明書一樣,每份理財產品也會有對應的產品說明書,要做的工作就是讀懂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而已。無論是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還是櫃檯買,都有這份產品說明書。可能放的位置不是特別明顯,買前可以問銀行的理財經理。知道查找方式後,空閑時間至少得讀上三份理財產品說明書,以加深了解。下面以工商銀行發行的《工銀理財45天(工銀財富客戶專屬)產品說明書第28期》為例,做詳細的解讀。

第一部分是風險揭示書,簡要指明產品風險,做風險提示: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當然根據第三章我們知道即使存款也是有風險的,一家銀行最高只保50萬存款。

產品類型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也有風險評級為R1的保本型,但收益率上不是很有吸引力。市面上發行最多的就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另外按照收益表現方式的不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凈值型、預期收益率型和其他收益表現方式。凈值型提供單位份額凈值,類似基金,比如買入時為每份凈值1.3元,投入130000元本金買到的就是100000份該產品,賣出時如果每份凈值大於1.3元就意味著實現盈利。預期收益率型最為直觀,往往給出多少,不出風險的情況下,最後就是拿到手就是該收益率。凈值型則未來收益率未知,只能給出近7天、近一個月、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作為參考。計算公式為:年化利率=(當前凈值-初始凈值)/初始凈值/(當前日-初始日+1)×365天。其他收益表現方式的可能每個月披露一次,或者到到期結算時才知道收益率。三種收益表現方式沒有孰好孰壞。

產品期限45天。即投入資金要放45天。理財產品的好處就是時間分段非常多樣,短的7天,長的1到2年。可以根據自己資金使用時間需要靈活安排。但除了開放式,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固定期限類的絕大多數都不允許提前贖回,部分銀行可以以理財質押的形式做貸款,但需支付額外的利息。部分銀行允許提前贖回,但需支付贖回手續費。部分銀行允許轉讓給其他投資者。如果特別關心理財的流動性,購買前務必諮詢清楚。

風險評級PR3,即平衡型理財。總體而言理財市場發售的PR2、PR3評級是最多的。所以建議是把風險評估等級做到平衡型投資者。緊跟著的就是風險評級說明,PR2為:產品不保障本金但本金和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較小;或承諾本金保障但產品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PR3為:產品不保障本金,風險因素可能對本金和預期收益產生一定影響。評級說明對風險的解釋比較含糊,影響較小、可能有一定影響。所以風險到底是何種程度,多大的概率發生,理財經理也是講不清楚的,只會告訴客戶,穩的,沒多大風險,放心買。但可以明確的是不保障本金,PR3比PR2風險大。

接下來是產品具體的說明。產品名稱、產品代碼,這個主要用於銀行內部,如錄音錄像系統中的一一對應。比較重要的是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登記編碼,一般是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或15位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具有唯一性,是判斷產品是否合法合規的重要依據。登陸中國理財網可以查詢登記編碼驗證是否買的是假理財。中國理財網是經銀監會同意建立的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網站,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開發、運營、維護和管理。具有權威、專業、全面、及時的信息優勢。

計劃發行量和銷售範圍有一定的講究。發行量大就不用急著買。銷售範圍分全國和地區專屬,全國性的一般由銀行總行發行,地區專屬通常由地方的省一級分行發行。存在一些全國發售的理財,總行划出大半額度分配給全國各分行,分行再分配到管轄下的各個支行。這部分就成了理財經理手裡的資源,可以預留給想要買,或者值得挖掘的客戶。

募集期是個很重要的時間段。一般都是7天,個別會縮短。募集期內只要有額度,任意時間都可以買進,但只計活期利息。預期收益為4.3%,產品期限45天,5萬本金。產品的預期收益即利息計算為:預期收益=投資本金×預期年化收益率/365×實際存續天數,即50000×4.3%/365×45=265.07。不管哪天買進,不出風險的情況下,拿到手都是這個收益,但募集期內早買和晚買差異很大。假如7天募集期,第一天就購買,真實的收益率計算為:真實收益率=預期年化收益率×產品期限/(產品期限+募集期等待天數),即4.3%×45/(45+7)=3.72%。所以募集期內額度充分的情況下,盡量晚點買,買得越早,收益率打折越明顯。另外越是短期理財,募集期對真實收益率的影響越大。盡量去利用可以實時贖回的現金管理類理財,扣著起息日前1到2天買。募集期內可以撤銷購買,但等到扣款日,募集期結束後的第一天就無法再撤銷。

募集期結束後的第一天又為起息日,正式開始算利息。產品到期為到期日。投資者最需要關心的是資金到賬日,到期日不代表資金立即到賬。有到期日當天晚上到,第二天到,第二個工作日到,甚至久得10個工作日即半個月才能到。資金到賬時間購買前務必問清楚,肯定是越早到賬越好,到期日後第一天至資金到賬日都會清算期,不計利息。個別對資金使用時間安排要求高的投資者尤其要問清楚。

理財產品託管人。託管人為商業銀行發行的本外幣理財產品提供資產保管、資金清算、會計核算、投資監督、信息報告等託管服務,並收取服務費。一般看到的都是發行行與託管行一致,但部分中小銀行沒有託管業務資格,得委託給有託管業務資格的銀行託管。託管費率低的一般為0.02%/年,即一款50億規模的理財產品,一年的託管費為100萬。也有很多比0.02%/年高的。

除了託管費,還有銷售手續費率,也叫銷售服務費。這部分的費率差別比託管費要大,低的銀行可能0.02%/年。工商銀行的這款工銀理財銷售服務費得0.4%/年,整整20倍。銀行給到客戶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是已經扣除託管費率、銷售手續費率後的。儘管委託銀行幫忙投資收點費用無可厚非,但具體收費多少好歹要了解清楚。

超過預期收益+託管費+銷售服務費的部分為管理費。即如果最後實際收益率為5%,扣除預期收益4.3%+託管費0.02%+銷售服務費0.4%後的0.28%作為管理費歸銀行所有。

起購金額。一般為5萬,也有10萬、20萬。遞增金額一般為1萬或1千的整數倍。即可以買78000,但不能買78854。開放式的現金管理類理財遞增金額限制小,一般滿足首次5萬起購,之後1元可追加。

工作日。理財產品一般都是根據國家法定工作日走。尤其要注意的是現金管理類理財,要看清是T日(交易日)還是T+1日起息,如果是T日起息,得趕在周五或者節假日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的交易時間前買進,這樣才能可以享有節假日的利息收益。另外理財產品到期日在周五,或者假期前的也要注意,很可能得之後的工作日到賬。

以上都是只是買理財產品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並沒有涉及核心。投資者買理財產品的核心問題是,通過買理財產品把錢給了銀行,銀行怎麼投資這筆錢?這個問題在產品說明書的投資對象一欄里給出了答案。一是債券、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各類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質押式回購等貨幣市場交易工具;二是債權類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債權類信託計劃、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委託債權等;三是權益類資產,包括但不限於結構化證券投資優先順序信託、其他股權類信託計劃、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等;四是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合,包括但不限於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或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計劃等。

這麼多投資品種要直接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得打個岔介紹一下我國的金融行業背景。在計劃經濟時代,全國就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響噹噹的金融機構。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隨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了工、農、中、建四家專業性銀行。1984年10月,黨中央召開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986年開始金融改革試點,一批新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出現,打破四大國有專業銀行的的市場壟斷格局。在經營過程中,銀行突破行業分工界限,形成了混業經營的模式,比如當時的交通銀行,業務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投資、房地產、租賃、信託等諸多業務。直到199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開始整頓金融秩序,年底國務院發布《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銀行業與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脫鉤,標誌著實行分業經營時代的開啟。

於是就有了今日我們看到一行三會監管各業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分業經營的局面。想要經營某個金融業務領域,光有資金實力還不夠,最重要的是拿到金融牌照,即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是批准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正式文件,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部門分別頒發。一行三會審批的金融牌照具體如下:

央行/銀監會

銀行機構(存、貸、匯、結算、外匯、銀行卡等):3家政策性銀行、6家國有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民營銀行。

非銀機構:信託、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省級金融辦批准,銀監會監管)、個人徵信/企業徵信、金融租賃、汽車金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非銀行支付機構、貨幣經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

證監會

證券公司(經紀、自營、承銷、融資融券、證券投資諮詢、資產管理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證券市場資信評級、證券期貨業務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期貨業務資產評估機構、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由中證協備案)、基金銷售、基金銷售支付、基金託管、基金子公司。

保監會

保險(人壽險、財產險)、再保險、保險中介(公估、代理、經紀)、保險網銷。

其他監管(如商務部)

非銀機構: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融資性擔保、典當、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P2P。

其他:眾籌、地方性金融資產交易所、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數字證書認證機構CA。

其中最重要的7張牌照是: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期貨、租賃。儘管目前名義上處於分業經營的狀態,但實際上,為了業務開展的需要,各大集團紛紛集牌照,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混業經營再次進入眼帘。舉例如下:

目前,僅中信、平安、光大三大集團集齊7張重點金融牌照,成為全方面的金控集團。國有產業資本如國家電網、中航工業集團除了經營自身的電力、航空產業,也不忘涉足金融領域,而且都只差一張銀行牌照。主營保險的中國人壽在2016年入主廣發銀行,開始新布局。近年來叱吒資本市場的「野蠻人」安邦集團離全牌照僅差期貨、信託兩張。信託方面,安邦已經入股天津信託,佔比5%。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一起收集了第三方支付、徵信、眾籌、基金銷售、小額貸款等牌照後,核心金融牌照也已經有4張納入囊中。

為什麼這些金融牌照能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對象,是集齊七顆龍珠召喚神龍,還是各個都是收集狂?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第一,對外可以給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提高客戶的遷徙成本,留住更多客戶。平安集團尤其明顯,一個平安的業務員既可以給客戶辦平安銀行信用卡、又可以推薦平安保險的車險、還可以完成平安證券的開戶。第二,集團內形成的一個內部資本市場,減少融資約束,可以左口袋裡掏錢裝進右口袋,金融市場起起落落,口袋多了總有一個能裝到錢。第三,全牌照可以實現投資武器的多樣化,擴大投資的領域和範圍,提升資產管理能力。同時還能利用牌照監管差實現監管套利,比如保監會和證監會的監管差異,使得保險資金通過萬能險在A股市場頻頻舉牌,安邦在二級市場上瘋狂掃貨,「萬寶之爭」成為資本市場焦點,「野蠻人」、「妖精」等言論風極一時。金融機構越來越明顯的跨行經營,使得監管上三會合一的呼聲也越來越強。

回到銀行身上,1995年的《商業銀行法》將銀行的經營範圍定在存、貸、結算、金融債、銀行卡等業務上。我國銀行作為金融系統中最大的金主,資產規模連年增加,同時坐擁其他金融機構不可比擬的網點優勢,狹窄的經營範圍顯然制約了銀行的發展。而彼此的美國,1999年,柯林頓總統簽暑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結束了66年禁止金融業混業經營的歷史。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浪潮開始席捲全球。2001年,我國銀行開始經營中間業務,比如開始代銷基金、保險。再隨著市場利率化的不斷加深,利息收入空間一步步被壓縮,傳統的賺存貸差的盈利模式被徹底改寫。由此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不斷被重視,業務版圖不斷擴大,涉及資產管理業務(個人理財、私人銀行、機構財富管理)、資本市場業務(債券承銷、併購整合、財務顧問)、資產證券化業務(ABS、MBS)等內的投行格局。

所以我們今天所接觸到的銀行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攬儲放貸賺中間利息差的商業銀行,而是慢慢變成投資銀行。投資者在網點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應該已經能感覺到銀行作為第三方撮合交易不承擔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風險,一點投資銀行意味。反映在個人的資產負債表上就是現金、銀行存款越來越少,金融資產比重不斷增加。但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產品結構設計的日趨複雜,使得普通大眾的金融知識明顯脫節於當前金融環境,以為理財是存款,理財不會虧的投資大眾比比皆是。

理財產品屬於投資銀行里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可以理解為對資產負債表左側所列全部資產進行管理。回顧第二章的資產負債表,即將最原始的現金資產轉化為各類金融資產投資於資本市場以實現增值的一個實際過程。可以投資人自己做資產管理,但更多是委託金融機構做資產管理,最常見的就是委託銀行。但銀行資管並非自己單獨做,得和其他很多資管機構聯動才能完成。比如以下這些:

證券公司資產管理。由證券公司或證券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業務,產品包括: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產品。其中個人可以購買的主要為基金產品以及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常看到的名字為集合理財、大集合、小集合。投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諸多市場。

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如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單一資金信託計劃,一般起步金額為100萬。信託產品能夠投資的領域很廣,包括證券、信貸資產、基礎設施、房地產、各種工商企業股權等。

保險公司資產管理。保險公司因為保費收入的持續增長,以及保費收入實際賠付之間的時間差,形成了很大規模的資本。很多保險公司設立了保險資管子公司來經營母公司的這部分資金以實現保值增值。保險資管投資範圍廣泛,基本實現了從傳統到另類、從公募到私募、從虛擬到實體、從境內到境外的全覆蓋。個人可以買到的保險資管產品比較少,有部分保險資管推出了基金產品可以認購。

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基金公司憑藉優良的市場投研實力,在資產管理業務領域有出色表現,主要服務於企業等機構客戶,以專項資管計劃的方式管理企業年金、社保基金。針對個人的產品有個人專戶,投資於交易所或銀行間交易的產品。有一對一服務一般3000萬起步,或者一對多服務一般100萬起步。

基金公司子公司資產管理。相比於基金母公司,基金子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範疇更廣,同時所受的監管與限制更少。主要服務於機構客戶,產品有現金管理產品、專項定增、衍生產品投資、收益權投資、房地產項目投資、股權質押融資、資產證券化、財務顧問等。有特定需求的高凈值、較高風險能力的客戶可以從中購買。

私募基金資產管理。私募基金是向特定的合格投資者以非公開的方式募集資金。與之對應的公募基金是向社會大眾公開募集資金。分為私募證券、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PE)、創投基金、其他基金四大類別。國家規定的門檻是100萬起,主要面向高凈值投資者。投資範圍廣,包括:權益類、固收類、混合類、期貨及其他衍生品類、併購、房地產、基礎設施、上市公司定增、紅酒藝術品等。

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期貨資管可以採用對沖模式,投資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證券市場、債券市場、境外衍生品市場甚至現貨市場,在提供期貨對沖、套利和風險管理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同時,期貨公司是連接境內、境外期貨市場的重要渠道。但總體而言期貨資管規模最小。期貨資管面向個人投資者提供一對一和一對多產品,起步金額為100萬。

可以看到7張金融牌照中,除了租賃以外其他皆涉足資產管理業務。根據2017年7月4日人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截至2016年末,銀行表內、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分別為5.9萬億元、23.1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7.5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產管理計劃、保險資產管理計劃的規模分別為9.2萬億元、10.2萬億元、17.6萬億元、16.9萬億元、1.7萬億元。剔除交叉持有的因素後,各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60多萬億元,而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744127億元,資管總規模約佔GDP的80%。若非互聯網金融長期處於媒體風口,傳統金融行業進入以混業經營為主的大資管時代早就該被老百姓所悉知,而不是僅停留在相關從業人員上。

而全牌照經營在資管領域上的優勢也就顯露無疑。讓我們回到理財產品的投資構成上,沿著線索去探究一番。工銀理財的產品說明書上提供了這樣一張表。

表格中的資產得分為兩類,一類是標準化資產,包括: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資產。主要為其中高流動性資產部分。

另一類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簡稱「非標」,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

標準資產留到下一章講解,這一張主要講非標資產。非標的具體投向並非每家銀行都披露,要研究得一清二楚絕無可能,只能窺豹一斑。工商銀行網站上未找到相關信息,但交通銀行的官網上有發布關於非標投向的公告,同是銀行,產品設計上一般不會差多少。找到《私銀產品非標變更公告20170703》表格中的資產得分為兩類,一類是標準化資產,包括: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等資產。主要為其中高流動性資產部分。

另一類是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簡稱「非標」,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

標準資產留到下一章講解,這一張主要講非標資產。非標的具體投向並非每家銀行都披露,要研究得一清二楚絕無可能,只能窺豹一斑。工商銀行網站上未找到相關信息,但交通銀行的官網上有發布關於非標投向的公告,同是銀行,產品設計上一般不會差多少。找到《私銀產品非標變更公告20170703》,拿出其中幾類非標資產做大致分析。

第一筆。交銀國信全名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是交通銀行控股的信託子公司。交通銀行將所募集來的資金投資於交銀國信發行信託計劃,然後再由交銀國信向湖北聯合交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發放信託貸款。

第二筆。世紀證券為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服務,並收取一定利息,大約為8%。對券商而言這筆錢就形成了對投資者的債權。券商想進一步擴大融資融券規模,就要進行融資,於是將融資融券業務債權收益權打包成資管產品賣給銀行。銀行支付一部分理財資金給券商,同時獲得5.3%的利息。

第三筆。交銀施羅德資產管理公司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的基金子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屬於交通銀行旗下的基金版圖。內蒙古金河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是上市公司金河生物(002688)的第一大股東,這一筆大概率是股票質押業務,即交通銀行募集的理財資金購買交銀施羅德資管成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該計劃的資金用於受讓金河建安持有的金河生物股權收益權。同時金河建安質押金河生物的股票作為主要增信措施。

第四筆。鄭州市非稅收入管理局隸屬於鄭州市財政局,主要管理範圍為行政事業型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非稅收入。鄭州市非稅收入管理局讓出部分所有權,通過增資的方式引進新股東的融資,同時承諾在一定時期內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回購股權。因為有回購承諾或者其他形式的本息保證條款,這種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的風險特徵實質上體現為債務屬性,即所謂的「明股實債」類融資。對鄭州市非稅收入管理局而言,一方面可以滿足自身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賬目上擴大自身的股本金,有效降低資產負債比,同時又不佔用授信額度。同樣理財資金先購買交銀施羅德資管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再把資金給鄭州市非稅收入管理局。

這只是簡單地解釋了一下,實際操作中還要複雜很多,中間會有多個資管計劃嵌套,或者多家銀行參與其中。銀行為什麼要發行帶非標的理財呢?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將貸款轉為非標資產投資,轉換了會計科目,將貸款科目轉化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應收款項類投資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科目,減少了對貸款規模的佔用,規避75%存貸比紅線,同時也降低風險權重的計提,減少對資本的消耗。第二,規避信貸領域限制,獲取高額收益,銀行通過引入信託公司、證券公司、過橋銀行後,以投資信託資產、資管計劃、委託貸款等形式,實現向受限制行業(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融資。第三,提高了銀行的綜合盈利水平。扣除給到客戶的收益率,銀行可以在投資端賺取託管費、銷售服務費等,在融資方賺取財務顧問費,以及憑藉議價能力獲得的超額收益。

基於國內對銀行的一貫信任,資金都是先流向銀行理財產品,使得銀行成為國內金融業中資金體量最龐大的一個。然後其中一部分資金借其他金融資管機構為通道,支付一定的通道費用,投向銀行主動管理的融資方。或者受制於理財規模太大不便於管理、中小銀行資管能力有限,將部分資金委託給其他金融資管機構做操作並支付管理費。

這好比張三借錢給李四,李四再借給王五,中間隔了多個坎,到最後王五承擔的實際利息必然也要加高。或者說到了王五這手,投資收益率要求已經被多次抬升,想要實現收益必然會考慮加更高的槓桿或者選擇風險更大的投資標的。產品多層嵌套會導致風險傳遞,最關鍵的還是看底層資產是什麼,撇除各種增信手段,如上述第一筆是貸款用於投資實業,後續產生所產生的收益是否能覆蓋利息。第二筆是融資融券客戶在證券市場中是否實現超過融資融券利息的收益。第三筆是資金投資收益是否能超過股權質押成本。第四筆是當地財政收入是否能持續穩定增長。一旦最後一環出現問題,比如股市波動劇烈、經營不善導致資金流短缺,就會出現違約風險,然後回傳到理財產品的投資者。

另外如第三方支付一樣,理財產品在買入賣出的過程中也會形成資金池,但是更加得複雜。因為這個資金池得有兩個入水口,兩個出水口,包括融資方的融資與返還,投資人的投資與返還。比如第一筆非標的剩於融資期限為54月,得4年多時間,而出售給客戶的理財產品往往都是一年以下的短期理財,明顯的就是銀行在進行資產錯配,也就是短存長貸操作。多個長期非標同時投,一旦投資人這邊出現大額贖回,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再者資金入池前分張三、李四,但入池後就不分張三還是李四了,萬一出現流動性風險,就看誰跑得快。

於是監管上就要求理財產品降低非標佔比,禁止部分資管通道,不得開展理財資金池。所以未來的預期收益率型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少,凈值型、和其他收益表現方式型理財會不斷增加。表現為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單獨編製估值表,根據申購、贖回時的凈值進行收益率定價。另外就是嵌入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結構型理財,一般來說,此類產品在設計時都隱含了市場趨勢觀點,即對掛鉤資產標的(原油、黃金、滬深指數等)的看漲、看跌或看平。限於篇幅不展開具體解釋。總體而言這類產品,對投資者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即使銷售該產品的理財經理也是如此,沒有專業性和良好的未來市場把握,難以實現所謂的最高收益率。

到了這裡想比會問一個問題,理財產品還能買嗎?對大多數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投資者而言,風險等級R3、R2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很好的選擇。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6)》,2016年底理財產品的具體資產投資結構為:債券43.76%(其中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 8.69%,商業性金融債、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外國債券和其他債券 35.07%)、存款16.62%、貨幣市場工具13.14% 三大類資產73.52%,非標準化債權資產17.49%。可見非標的佔比已經不是很明顯,比不得最早時候可能一隻理財產品90%都是投向非標,整體而言趨近於債券基金,但信息披露上遠沒有債券基金那麼規範。

另外一個問題是理財產品怎麼挑選?對於普通大眾而言,多半沒有時間精力去具體研究理財產品,所以這個問題就抽象成了選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於是就可以回到第三章選銀行的問題上。另外一個可以參考的利率指標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Shibor),可以理解為銀行間無擔保借款利率,如下圖為2017年7月7日,銀行間從隔夜、一天到一年的拆借利率。

購買時,根據理財產品的期限參考當期Shibor期限。如果理財產品收益率+託管費+銷售服務費小於Shibor+60BP(Basis Point,1BP=0.01%,60BP即0.6%),問題應該還是不大的。至於為什麼是這樣,也只是經驗之談,談上不上任何保證。未來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出現虧本的是必然的事,建議投資者不要把錢集中在一款理財產品上。另外就是花時間學習金融方面的知識,以應對越來越複雜的金融環境和金融產品。

推薦閱讀:

TAG:理財 | 銀行理財產品 | 理財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