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這麼多山場,你知道有什麼不同?哪裡的更好嗎?
初次接觸岩茶的人,相信對岩茶的各個山場名稱也是疑問多多。
「九曲溪流,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
岩岩有茶,而茶味卻又岩岩不同,每個小山場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微域環境和氣候,這使岩茶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也孕育了岩茶獨具魅力的山場特徵。
岩茶世家
茶歷史悠久,起源於明末清初,武夷山上世世代代流傳著岩茶獨有的技藝。
青獅岩茶廠,位於武夷山天心村,由吳家祖輩開創,也是在岩茶歷史洗淘下屹立不倒的「老廠牌」。
與吳俤仙老師交流中,得知在歷史書籍《民國三十年茶廠》中,已有關於青獅岩茶廠的記載。到吳俤仙老師這,已是第四代傳承。
吳老師的父親焙了五十年的茶,也曾參加過焙茶比賽,憑著技藝精湛,獲得了優先順序別的獎項。
岩岩有茶
既是武夷岩茶世家,吳俤仙老師對武夷山各個山場的茶如數家珍,都可悉數道來。
茶人普遍最推崇坑澗的岩茶,因為坑澗的山場周邊通常有岩崖和森林的遮掩,夏季茶樹接受「漫射光」,冬季高崖擋住西北冷風,且終年有不斷的岩隙山泉滋養。
茶樹是喜陰植物,這樣的小環境尤為適合茶樹生長。因其山場條件和岩茶的品質優異,民間常常把三坑兩澗視為正岩茶區。
吳俤仙老師也不例外,認為三坑兩澗才是岩茶的精髓所在。
根據生長條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詞。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和流香澗、悟源澗等地,便是三坑兩澗香高味醇的來源。
流香·留香
流香澗位於武夷山風景區天心岩北麓。澗邊岩壁夾峙,懸崖峭拔,非亭午不見日月。澗邊多生山蘭石蒲,幽香沁人,造就獨特岩韻,且還有泉水滋養出的回甘。
「茶園長在一片山坳里,依山傍水,旁邊是一股清泉,一年四季不斷。」
如吳俤仙老師所說,一般坑、澗、洞等的茶大多「重水」;
峰、岩的茶大多「主香」。光照影響著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積澱以及芳香物質種類、數量的積累和形成。
光照多的地方,一般做出來的茶偏高香型,但水較薄,屬於香艷霸道型;而偏陰涼的地方做出來的茶甜度好、茶水厚重,香氣較幽卻不張揚,屬於優雅穩重型。
「山北諸澗,皆自西而東,獨流香澗反道西行。品之辛而不辣,幽而清雅,芳香怡人,香顯持久,香入水骨,柔柔綿綿的,甚是舒爽。」
正因為流香澗肉桂所處位置的優勢,採用吳家傳統木炭的炭焙,中足火,帶特殊炭香。
其茶味與我們通常印象中肉桂的辛辣香氣高銳的有所不同。
沖泡之,桂皮香彰顯,飽滿而豐富,醇厚韻足,喉韻舒爽,不緊不斂。
甘甜幽微,典型的水蜜桃香氣,香氣層次豐富,蘭香、果香交替出現,久久地,從喉頭翻上的茶氣也是甜而帶香的甘潤。可以稱得上肉桂中的「優雅佳人」了!
「待茶湯稍微涼一些,含在口裡,輕輕地讓茶湯在嘴裡打幾個滾,滿口的香氣,口張開,讓這種香往鼻腔上面,仿如武夷山撲鼻而來的野花香氣.......」
沖泡方法
茶品:流香澗肉桂
茶量:8g左右
茶具:蓋碗1個,白小茶杯3個
沖泡水溫:三沸水,瀝湯飲用。
儲存方法:貯存於陰涼、乾燥、防潮、防污染處。
推薦閱讀:
※滇鶴養生館:自測是否已淪入「亞健康」大軍
※茉莉毛峰 | 茶香入心亦醉人,來看這杯茉莉茶
※中醫和現代醫學的差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佛系養生的流行你get了嗎~~但 真正的養生指南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