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決演講緊張心理?

歸因,顧名思義,就是歸結行為產生的原因。社會心理學分析認為,人們在取得成功以後,往往容易歸屬於自己的努力,而一旦失敗,則較容易歸結為外部的原因。在此,我們姑且不討論這種思維模式是否有悖於我們習慣的模式(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習慣於將成功歸結於他人的教育及幫助,將失敗歸結為自己的過失與不足。這和我們長期所受的要「謙虛謹慎」的教育息息相關。比如,大多數人取得成功之後,首先要說的就是一連串刻骨銘心的感謝,這就是典型的對成功的外部歸因),但必須說明的是,將成功歸因於內有利於自我價值的確定,將失敗歸因於外,可以減少自己對失敗的挫折體驗,這是一種重要的心理防衛模式。這樣的歸因模式,有助於人們樹立自信,超越自我。

要想錘鍊好口才,我們就必須要學習和習慣用這種歸因模式來對待當眾講話的成與敗、得與失,多做對提升成功和自信心理有益的正向歸因,少做甚至不做產生挫敗感、造成不自信的負向歸因。

具體來說就是:當你當眾講話獲得成功的時候,請有意識地「放大」內部歸因,「縮小」外部歸因。也就是說,當你講得好的時候,你要驕傲地告訴自己:「因為我語言優美、聲音悅耳、表述生動,激發了聽眾的共鳴,所以我成功了。」而對於促成講話成功的一些外在因素,則可以適度地漠視。

相反,如果你當眾講話的效果不理想,甚至非常糟糕,那麼你就要有意識地「放大」外部歸因,「縮小」內部歸因。也就是說,當你講得不好的時候,你可以安慰自己那是因為今天身體不舒服,或者因為音響效果不好,或者是因為不熟悉現場情況,等等,而對於講話失敗的一些內在因素,則應該適度地漠視。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樣的做法,認為這是推卸責任的精神勝利法。的確,現在許許多多勵志的書籍都要求人們「要為成功找方法,不要為失敗找理由」。但是,當眾講話對大多數人來說還處於起步和學習階段,這就好比剛開始學習寫字的幼兒,當他(她)歪歪扭扭地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鼓勵,在這個階段培養興趣與信心,遠比「一棍子打死」要明智和有效得多。所以我們說,在練習當眾講話、錘鍊好口才的過程中,為失敗尋找理由正是走向成功的方法!因為,一個人只有先接納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改正它,只有先悅納自我,才能更加完善和發展。

推薦閱讀:

演講技巧:切忌語速過快
不會說話的人,競聘演講中能有多倒霉
那些口才好的名人是怎樣練習口才的?
競聘演講:演繹獨具風采的兩種語言

TAG:演講技巧 | 演講與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