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敦刻爾克 Dunkirk 平靜而殘酷 世界可否再無戰爭

我看過的戰爭片沒有很多,它們有的展現了個人英雄主義,說的主要是個人或者小團隊在戰爭中的英勇睿智,幾經艱辛,最終戰勝敵人,如《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

有的極度展示了戰爭的殘忍血腥,人性在戰爭中的轟然崩塌,驚醒著戰爭的可怕,如《諾曼底登陸》《血戰鋼鋸嶺》。

有的,描述了悲劇人物在戰爭中的慘痛經歷,令人感同身受潸然淚下,如《鋼琴師》《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英雄主義式的電影,告訴我們要勇敢,要不怕犧牲,要相信人性之光,正義必勝。而且主角也常常有各種光環,總能活下來。當然,對於敘事來講,如果以一個中途會死的人作為主線,就講不下去了,當然要選那個活到最後的人來做主角。

我所想的是,目前在網路上,有挺多的人,也許是年輕人,一遇到些什麼日本問題、南海問題、台灣問題,甚至是別人朝鮮那邊的問題,就輕易的說打吧,似乎輕易覺得戰爭能解決一切問題。雖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但我還是希望支持和平的人更多一些。為什麼?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主角,沒有那麼多的傳奇,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旦發生戰爭,很輕易就會死掉,可能隨便中一顆子彈或被石塊砸中,都會死。萬一真的發生戰爭,我們當中的絕大部分只會無聲無息的死去,變成遇難人數中的一個數字。

我們看到了各種抗日戰爭或英雄電影的勝利,熱血沸騰,覺得只要一言不合就打吧,我們能勝利。勝利的信念需要有,我們需要不怕戰爭,但也不能鼓吹戰爭。但

《敦刻爾克》所呈現的,我覺得更接近普通人在戰爭中的經歷,對歷史的平鋪直敘,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視覺,只為回家的努力,從陸海空三個方面,一周,一天,一小時的時空交錯敘述。Tommy是個幸運的普通士兵,因為他活到了最後。

【重要提醒:以下有劇透】

開篇Tommy和幾個英軍撤離到了敦刻爾克,沒有食物,甚至沒有水,湯米是個普通士兵,所以這裡,他想解個手。卻不幸遭到敵人襲擊,都是普通的小兵,陸續就都死光了。湯米躲到圍牆裡撿到一把槍,蠢蠢的想反擊一下卻怎麼都打不開(這時候他更應該繼續逃跑),人在慌張的時候容易做錯誤的行動,幸而他最後一刻落荒而逃,摔倒在己方防線外,終於進入了防禦圈內。

本片中的納粹德軍始終沒有露面,雙方的交火停留在音波上,在這裡寂靜的小鎮上,突兀又極其刺耳的槍聲始終擊打著我們的神經。納粹德國空軍的轟炸機,機未至而聲先到,響徹天際的轟隆聲由遠及近,慢慢地牽動著你的恐懼。

然後湯米遇見吉布森(法國人,真實姓名不知,為逃生假扮英軍),他們一同假扮醫療兵,混到防波堤,伺機乘船。混入高地兵團,終於上了掃雷艦。但掃雷艦被魚雷擊沉,好不容易逃回沙灘,躲在一艘拖網船里。等待漲潮期間,拖網船又不幸被德軍打成篩子,沉船了(可憐的吉布森溺亡),湯米最終被前來營救的道森先生的遊船搭救,回到英國。

【關於法軍】

歷史記錄上,共40萬盟軍被囷敦刻爾克,最終撤退了33.8萬,但盟軍 2.8萬餘人陣亡(死於空襲、沉船、防衛等原因),4萬人被俘(被俘的主要是法國後衛部隊,他們鑄成了敦刻爾克最後的防禦圈)英法本來是盟友,但在生存面前,在撤退計劃中,英國當然讓英軍優先,所以有了影片開頭法軍卻被拒絕登船的情節。

這也是為什麼吉布森要假扮英軍的原因,從個人事件來看,吉布森是個善良的人,因為他想活下去,所以找了已死英軍的衣服換上,還好心埋了他。然後,在一次空襲中,吉布森和湯米看到醫療兵死了,卻有傷員活著。兩人並沒有交流,同時換上了醫療兵的衣服,終於混到了防波提。在掃雷艦上,湯米和其他人都進了船艙吃東西,吉布森一是怕被發現不是英國人,二是出於對之前沉船危險考慮,獨自留在了甲板上。在魚雷襲來的瞬間,他,卻沒有第一時間逃跑,還是去幫船艙里的人打開了閥門,可以說是他救了那些高地兵團。可是在拖網船要沉的時候,這些高地兵團卻以他不是英國人,想要他下船,即使外面是敵人不斷的槍火,出去就等於死。人性的確在這一個崩塌,只有湯米維護這吉布森。

可惜的是,在拖網船進水的時候,吉布森一直幫忙堵拖網船的槍眼,最終沒有逃出沉船,這真的就像法軍的命運。

希望世界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能夠和平,不再有戰爭。

像中東那一塊,公元前幾千年就是文明繁華的土地,有過許多驚人的帝國,可如今,兒童、婦女、老人還有平凡生活的男男女女,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錯,卻因為戰爭,失去家園,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

我們現在能安居樂業,人生每天最大的問題只是考慮吃什麼,玩什麼,都是得益於和平穩定的社會。而這一切,都是那個年代的軍人和奮勇抗敵的人為我們建立的。

整個世界要放下分歧,只有當地球村這個概念從地理交通意義上,變成經濟、文化、生活意義上的,各國人民對不同的民族價值觀和文化都能尊重和理解,那我們離天下大同就不遠了。


推薦閱讀:

TAG:敦刻爾克電影 | 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作品 | 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