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意識是一個三體問題——讀梁漱溟《人心與人生》有感

何為三體問題?在360百科中有如下描述(至於為什麼不用百度,你懂的):

三體問題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它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

現在已知,三體問題不能精確求解,即無法預測所有三體問題的數學情景,只有幾種特殊情況已研究。

三體問題(three-body problem)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太陽系中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記,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質點。如果不計太陽系其他星球的影響,那麼它們的運動就只是在引力的作用下產生的,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的運動看成一個三體問題。又因為相對太陽而言其它兩者質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計,就可以比較精確的知道三者的運動規律。

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三體》即是以此問題為基礎而創作的。

對上面的這段文字劃重點精簡如下:多個變數(三個以上)互相影響的時候是無法精確求解的。應用到我們自己本身意識的表達方面,也可以做出類似的解釋。

我們人類,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會形成各種各樣的人格,從而即使在同樣的外界環境中會形成不同的意識表達,讓人無法得出統一的結論呢?關於這個問題,一直是心理學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近現代不斷有人提出各自見解,我比較認同的是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一書中所主張的三分法,即將人類意識和情緒的表達深層原因劃分為如下三個:理智,理性和本能。下面我來談談我自己的一些體會。

本能:人之大患為吾有身。老子道德經中有一句這樣的話,我的理解是人一旦擁有了身體,也就具備了基因為了求生存和繁衍所附帶的各種最深層的需求。《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對各種生物所具備的各種結構和功能以及意識進行了深入剖析,發現其根源都是為了基因的生存和繁衍這兩個功能。我們的身體就如同基因的附屬產物,是這實現這兩個功能所配備的零件。因此人們就會天然具有所謂的求生慾望,就有著面對異性的各種衝動,基因控制著我們很多的慾望和行為,操縱著我們做出種種選擇。而這一切有可能潛藏在我們的意識深處,可以視為弗洛伊德所提出潛意識。我們的思維,表面上看來是我們自己的自由選擇,但其究其根源根源都有基因求存求繁衍的特性所潛移默化的影子。

理智:一切都是只不過是利益。在理智看來,就是如此。它是我們在大腦發育到了比較高端階段,具有了反省、分析、思辨等各種能力之後用來衡量外界從而最大化利益的工具。應用理智這個工具,我們可以脫離身體本能的限制,「靜以觀物」。人類的行動不再是類似動物那種機械的行動,一有所刺激就按照身體的本能行動。具備了理智,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反本能的工具,在行動之前進行長時間的構劃、思考,製造各種工具,按照設想的步驟來實現比較長期的目標,改造自身的環境讓它一步步的朝著預期的方向變化。這是我們人類獨有的技能,它在人類大腦發育到一定程度後就完全超越了身體本能的限制,使我們掙脫了肉體的束縛,擁有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理性:這個詞其實是羅素最先開始倡導,梁漱溟從而用之並加以適當發揮。用一個比較有中國特色的詞語來替換就是「良知」。這也是儒學中一以貫之提倡的「仁」「性」「道」「理」等字眼,其核心就是羅素提出的「無私的感情」。它是生命本身的特性,是自本自根的不失於清明自覺的感情。所謂的「慎獨」「允執厥中」「誠意」等言語,都是強調人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本性,並且依照這個本性行事,做到「勿忘勿助」「常惺惺著」「至誠無息」,如此方能夠「存,吾順事;殞,吾寧也」。依照理性行事,是每個儒學踐行者應該遵守的大原則,也是每個追求幸福的人所應該追尋的道路。

人們的言語行動都是由自我的意識所支配,但意識的支配卻是來源於這三個互相矛盾互相影響的因素,就如同三體問題一樣錯綜複雜,毫無正解。當本能做主的時候,我們就成為一個沒心沒肺的畜生;當理智做主的時候,我們就成為自私自利的混蛋;只有當理性做主的時候,我們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但現實生活中可能三者各有表現,無法準確區分,就有了人們的各種錯綜複雜的決斷和朝秦暮楚的變化,使得人們生活充滿了各種不如意和悔當初。

我們應當以良知做主(以理性為考慮問題的大前提),不要隨順驅殼起念(被本能和理智的利害關係所驅使),就可以在事事物物的思慮決斷中做到精明無惑而無愧於心。不斷在生活中擴充自己的理性,使它不斷壯大,最終「天君正位」,就如同光耀大地的太陽,掌控著類似地球、月球的其它兩者,庶幾可以解決這個「三體問題」。

理性做主,號令一切,才是人生的正途。

推薦閱讀:

有個姐姐是什麼體驗?
邊界:太遠孤獨,太近傷害
人慾即天理
人人都需要滿足的7個慾望

TAG:心理 | 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