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VENI VIDI VICI(我來,我見,我征服)

  少輸出些垃圾

  「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僅僅憑藉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就沒有任何重大的意義。」

  有一天,當我看到約瑟夫·熊彼特的這句話時,我在想: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不虛度此生?從前所做的事情,是否都是正確的?我想讓我自己這輩子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無法複製的個體,走完這一生便沒有可能再重新來過。

  7月1日晚,當我發完最後一篇博文時,退出賬號,內心裏面稍微有一點失落,畢竟在這,用了六年時間。六年時間(2011.06.30-2017.07.01),我已經儘力讓我的時間過得慢一點了,但是,時間還是過得好快好快。

  我這人喜歡金融、心理學、商業、碼字、鍛煉,我就以碼字來舉例。這裡,我給你的建議是:你所寫的文字,半衰期時間越長越好。

  比如說:很多人就喜歡追熱點、蹭熱點,文章與熱點緊密結合,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吸引一批流量,但是,這個熱點一旦過去了,你所寫的文字/文章,將會毫無意義,熱點一過,以後幾乎就沒有多少人會再看了。再比如說:某些人在知乎上面的回答,十分簡單,回答某一個問題不到一百個字。一、很多人所提問的問題的本身,根本沒有什麼意義,都是一些簡單、膚淺、大量重複的大眾性話題。二、某些人自身的回答,不到一百個字,一個人一天能夠回答數個或數十個問題,這樣的回答不看也罷。字數太少的回答,完全都是瞬時即興回答而已,通常來說是沒有多少深度而言的;而一日回答數十個問題的人,不過是在吸粉而已(前期積累流量-後期商業變現)。

  請不要把你的時間、精力浪費在大量無用的事物上面,要學會提升個人時間單位的效率、密度以及質量。即,在同樣的時間單位內,你要去做那些更為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去看/去做一些無聊、瑣碎、膚淺的事情。

  上面這段,我想要說的是:知道道理和知識的人有很多,但多是呈道理和知識而存放於大腦,沒有轉化,無法輸出出來,這不是自覺。「自覺」是自己感覺到的,自己有所察覺,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你的知道是自覺,我現在是讓你「覺他」。知人者智,洞察他人,覺悟他人。讓你覺他的什麼?覺他的無明,覺他的很多道理和知識的沒有用。有用的條件只有一個:能夠用得上才有用。某某明星八卦,娛樂新聞,對你的生活和工作,絲毫沒有起到任何幫助,就完全沒有必要看,浪費時間,精力,你只不過是人家的一個IP而已(流量),感覺我們大部分的人過著還是一種渾渾噩噩的生活,他們並不會主動、積極地思考,也不知道到底如何思考。

  不用多久,你就會慢慢變老,然後離開人生舞台。你的個人時間是有限的,不要浪費在反覆重複別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條所束縛,按照別人的想法去生活;不要被其他人所發出的噪音,來淹沒你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去傾聽你內心的聲音,成為真真正正的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裡,我想對現在正在或未來某個時間點——已經/準備靠文學、藝術、心理學領域來謀生的人說一句。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這三個領域較難轉化成生產力。能夠成為真正大師的人極少極少,有的人只看到了大師身上的光鮮,卻沒有看到其他的大多數人都處於溫飽線附近徘徊,掙扎,很多人還沒有轉化出生產力,自己先餓死了。因為吃不飽飯,這也會讓人特別容易地去向世俗低頭,為了混口飯吃,其所生成的作品,都是一些違背自己意願/本意的垃圾。

  我見過很多人所寫的那個文章,通過挑逗人的心理情緒來獲得文章的轉發,進而謀取各種利益。其現在作品的藝術感覺就剩下那麼一點小感覺、小情調了,缺的是一把骨頭,而骨頭就是見解,就是魂。這裡,很多人,想當年也是讀著世界名著,青春歲月滿懷夢想,而今靠著拙劣的文字、誇張的標題吸引眼球激發讀者情緒為生,看看你現在的作品,心裡可否有過一絲失落。如果您是為了掙大錢過好日子去當作家、藝術家,我覺得您既掙不來大錢也產不出好作品。您熬了幾十年最後也沒能熬成大師,原因就在於此。

  「做」並不等於「得」,有的人,求名得利的心愿雖有,但並不等於結果。心是願望,神是境界。那是文化,天賦和閱歷的融匯,而融匯在一起就是:有願望的心,境界上的神。願望雖有,但境界遠遠不夠——心到,神未到,此路不通。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某一行業的人,才能夠客觀而不懈的去鑽研、統計、總結、感悟、提高,在提高中利潤自來。所以,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建立在熱愛基礎上的鑽研、學習和感悟,多提高自己的水平、心態和修養,收穫自然可以伴隨著你實際綜合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而這個收益則是你的真實水平。

  無論在聲色食慾的生活基層誘惑里,還是在出人頭地,功名利祿的社會式誘惑里,無一不是在過少的饑渴和過多的空虛里掙扎。境界這東西,從高處往低處看是一馬平川,通透豁達;低處向高處看,那是水天一色、全然不覺。用道眼看與用人眼看一樣嗎?不一樣。什麼叫挖掘要深、立意要高?什麼叫特殊感覺?那不是挖地溝,想挖多深就挖多深;也不是爬樓梯,想爬多高就爬多高。你不在那一個道上,你不可能會看到那一道的真相。挖掘要深、立意要高,充其量是個猜測和揣度的版本,不得究竟。

  文化產業

  7月份時,我把《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又重新閱讀一遍。說實話,這次閱讀並沒有產生過多的思考/感悟,但是,還是可以整理/分享出一些東西的,先湊合看一眼。

  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夠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那個暴利是由人的主決定的,主讓眾生把他口袋裡的錢掏出來,由不得他不掏。主無處不在,簡單地說,支配人的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文化產業,內容其實很小,但內容製造出來影響力之後,它能夠帶動的產業鏈非常的大,十倍、百倍於內容本身。比如說故事連載,如果只賣十篇或者一百篇,那只是手工業。文化產業下的這個故事連載,可出紙質書,也可以是電子書,可拍電視劇、電影、遊戲、動漫、手辦等等,甚至可以做成包包、抱枕、水杯、雨傘、餐具等藝術衍生品,把文化變成一種產業,把深奧的哲學、文學作品推廣至日常生活,推向全世界,這樣在我看來更有意義。

  融合各種文化,兼容並蓄,突破所謂的種族、類別和文化差異。將各種不同的元素混合起來而不是去建立界限是一項很有挑戰性和刺激性的事情。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把一個故事連載先在網路上發上幾年的連載,再合併成書出版,再拍成電視劇,最後又拍成了電影,順便賣賣周邊產品,可算是充分地挖掘了同一批消費者對於同一個故事的重複消費能力,不愧為一代頂級奸商(笑)。

  人活於世,從根本上說,面對的問題只有兩個:一是生存,得活下來;二是得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

  不管是文化藝術還是生存藝術,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你的前途在哪?就在無明眾生,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

  一流的定義生活,二流的享受生活,三流的追求生活。

  只想賣給你物質/思想的人,只會告訴你,精緻的生活來源於高標準和高追求,而高標準和高追求是由他們來定義的,他們會告訴你什麼叫做潮流,什麼叫做中產,什麼叫做炫酷,把概念印到了你的腦子裡,影響你的認知,驅使著你不停地朝著這些定義追趕,身為一個傳播鏈末端的你,這就是你的宿命。其實,那些你所渴望追隨的事物,都只是引領這個時代的人希望你去追隨而已。

  比如說,讓買XX的念頭像一顆種子在你的心裡迅速發芽、膨脹,孕育成為一種純正的慾望和渴求,讓你痴迷、而不可自制,甚至連你自己也不知道,那是心靈的感應還是靈魂在尋找寄託?在慾望與理性之間反抗、鬥爭,再反抗、再鬥爭,能夠讓你感覺買到XX這無疑是一種奢侈,人家的目的就達成了。最終,你的防線還是在心理需求的攻勢下全面崩潰了。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定義什麼叫做「生命」,什麼叫做「生活」,什麼叫做「愛情」,什麼叫做「精彩」。

  同樣的Input(輸入),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這個很難說清楚,每個人的立場、觀念、心態和思維模式都不一樣,獲取的信息量和解讀信息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這種文化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骨子裡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期待救世主、期待救主隆恩的文化,這怎麼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濟?衡量一種文化不是看它積澱的時間長短,而是看它與客觀規律距離的遠近。

  如果神是神的神,還神嗎

  宗教信仰的理由是:因「信」得救了,上天堂;因為「不信」有罪了,下地獄。用這種哄孩子、嚇孩子的方法讓人去信教,雖然有利於宗教的傳播,但這也恰恰充分利用了人的怕死、貪婪的一面。這樣的因果關係已經不給人以自覺、自醒的機會了,人,如果連追求高尚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以高尚呢?

  宗教信仰的教義如果不能經受邏輯學的檢驗,在實踐上可能就會存在邏輯障礙。如果經受住了邏輯學的檢驗,那即表明神的思維即是人的思維,就會否定神性。換一種說法講,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會大打折扣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麼人還需要神嗎?

  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覺悟和太複雜的煉造過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難邁進的窄門。宗教讓凡夫俗子因為恐懼死亡和嚮往死後世界而守約。這是智與善的魔術,非讀懂的人不能理解。

  《聖經》告訴世人,要進窄門。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具有極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窄門,窄門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價值。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

  但是,證到如此也並不究竟,神是什麼?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道就是道,無法用任何其他的文字來精透的進行描述和解釋的。而佛法中所講的「空」,也並不是人們慣常思維理那種空無一物的解釋,而是遵循自然、遵循現實的態度。

  有人問佛:我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悟道成佛,須有三階:勘破、放下、自在。不放下,又何來自在?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小時、一分鐘都有意義。人的法則是,一顆陰暗的心永遠都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這不是衛道士的說教,這是人性。天國在哪兒?天國在你心裡。

  殺富富不去,濟貧貧不離。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說,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之道,不是有錢之後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覺悟。

  特別針對這個有救沒救的事再絮叨兩句。翻開歷史看看,你從哪一行哪一頁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記錄?沒有,從來就沒有。如果一定要講救世主的話,那麼符合和代表客觀規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靠自己。如果你根本就沒打算自己站起來,老天爺來了都沒用。

  這話在這兒講有點轉文了。具體到當下,就是認準市場,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受別人受不了的罪,做別人做不到的質量,服務和成本。這個,就是你的救世主。只要你行,你就有機會。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兒都一樣。

  類不同,價值觀必有不同,那是兩個世界不必相互關注也不必非要聽懂的聲音。

  繼續思考

  孟子有警世恆言諄諄告誡世人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三千繁華,彈指剎那,世間有什麼事是不能思考的?

  《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我從初次閱讀至今日,大約能有7年時間,雖然近幾年已經不怎麼看了,但我仍然認為它是一部十分難得的好作品,看完之後會發自內心讚歎,這本書這些年我個人至少向100個人推薦過。這就是一個好產品的魅力,向他人推薦,讓更多的人看到。一個好的產品有著優秀的產品體驗,會促成二次消費,而且自帶熟人推薦功能,能夠繼續導入新流量。

  能讓迷者進步的經即是真經,如果知識不能得到傳播,學不學習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把多年積累形成的知識結構內化成個人修養,保持微笑,善於傾聽他人的想法。錢的確可以讓人活得舒適,但知識能讓人活得更有尊嚴,這是錢不能比的。認同創新,尊重知識,認知是人類前進的源泉,應該把認知這一類的行為作為我們最高的一個標準,在這種價值觀下,保持一種飢餓感和創新的態度、精神。

  尋找你自己獨特優勢,發揮你所具有而他人沒有的特質,並投入到一個你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中,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極致,直到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除此之外,還必須訂定明確目標,且分分秒秒朝著目標逼近,不懈地在提高著自己,不斷地進化、精進。

  到底應該如何求解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

  有時候,站在一個特殊角度進行縱深思考,以及站在系統層面進行宏觀思考,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中鎖定一個複雜的問題進行深入和持續地思考,從這種思考中能獲得莫大的樂趣和認知,在自身融會貫通後,並要能夠橫向關聯,進而觸類旁通(點—線—面—網,知識體系不斷的塑造/構建,多種空間想像、思維組合,將各類知識捏合成一個大的系統,以系統化的方式聯繫,發展,變化地看待問題)。

  先贏是紙,後贏是錢。只要你在市場中停留一天,都叫先贏。後贏是你真正從市場中取得的收穫,包括資金管理,交易理念,自我價值的體現,包括三觀,這是貫穿於整個交易生涯的,甚至是整個人生的。如果堅持下去,到退休的時候,你一定會獲得超出常人的精神財富。交易和人生,能懂其一,皆可通萬事。世間萬物雖各有其性,但理一萬殊。

  站在整個行業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面對具體的用戶時,偏重對用戶最深層的動機/需求進行探索,幫助用戶活得更好,思考那些能夠解決用戶的生存問題、發展問題、在某種特定情境下的一個關鍵問題,積極探尋用戶價值主張——找到一種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新方法。

  求解一個問題的第一步是獨立的、不帶任何限制的思考,而不是尋找參照,因為參照本身會形成對思考的束縛。提出創新的想法並不是特別難的事情,最難的是對這些新想法進行正確的評估,而這些評估又必須是能在未來的場景下能夠可實行的,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大量的不確定性。

  把任何一個項目,在頭腦中拆解成為一個個可執行的具體步驟;將一些模糊的想法,合理地拆解成一個個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要對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有種近乎瘋狂的迷戀,想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必須會把任何一個問題再進一步具體細化,迅速找到一個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向,最終,創造出超越具體問題本身的解決方法。

  我們曾經仰望著浩瀚的星空,思考自身的存在。像我這樣的年紀,已經不需要再去證明自己,也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評價我,不需要刷存在感。這個年代,執著出人頭地並不難,難的恰恰是不執著出人頭地。

  轉載無需註明出處,這篇就說是你寫的。


推薦閱讀:

成長所失去的,不是墮落的資本,而是墮落的理由
為什麼那些事業有成,財務自由的人仍然過不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突然想在知乎寫點什麼
內心世界崩塌了
《頭腦風暴》之出國留學值不值

TAG:人生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