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遇上虛情假意(2) - 《從零開始做銷售》

關於關係

讓關係充分發揮作用,前提是對方有足夠的安全感,這句話簡單,卻值得細細品味。

不管做銷售還是日常生活,人要解決問題少不了找關係。自發理性的做法是夠用就行,好鋼用在刀刃上,殺雞不能用牛刀。一是沒必要,還可能得罪下面人,二是好鋼都比較貴。

每個人用關係,一是看成效,二是看成本。救急不救窮,在關係上同樣適用。

稀缺關係握在少數人手裡,撇開早期機緣,也是因為他們現在有能力承擔這些高成本。其他人想用好關係,夠不上就得花大成本,還要做好有去無回的準備,不然落下不會做人的名聲,別人也就怕了你。

長線關係投資是另一條路,有點像天使投資求超高回報率;不同的是長線關係投資即使沒有大回報,一路收益多半也足夠成本。退一步,即使沒收益,損失也可忽略。但就是見效慢。

做銷售,求短平快的多,誰沒在關係上打過水漂?道道多的銷售就依靠公司平台做自己生意,以賣養賣,水乳交融。

說到底,關係是一種資源的私人交換,有時是感情,有時是金錢,有時是互助,有時則是風險。

做銷售就得求人,求人就是要建立關係,發展關係,尋找關係,利用關係。不管多風光,這都是從求人開始的。雙方社會身份越不對等,各自付出看似越不等值。

如何用好高級關係

只有在勢均力敵、形勢焦灼,或臨時突發的情況下,當事人才會考慮動用更高級關係或出奇兵,這考驗的是關係儲備庫里是否有這種資源,以及有沒有這個關係的登錄密碼。

因此很多銷售項目的失敗原因並不能簡單歸結為關係不到位,更多是在於銷售人員對形勢的解讀和把握、危機感、利益自我評估,以及人脈資源積累和利用程度的差別。

早期預留B計劃的人少,備有C計劃的少之更少。

簡單說法,就是善作局者,套路不可謂不深。

打個比方,你正在追蹤一個標的為100萬的項目,利潤已經被打到僅剩10%(在原有關係幫忙情況下),仍然有丟標的危險。你才想起手上還有個高級關係,但本次收益已經入不敷出,如果動用完這個關係,很可能就斷了。

值不值得?還是留著下次用?如果還有看得到的後續生意,那是不是這次就應該用?這和做生意的魄力是不是一回事?

換個情況,如果你在追蹤項目的前期,就考慮到可能的風險,及早將這個關係的成本考慮在內,一旦競爭激烈就觸發這個關係。理想結果是既拿下項目,又履約各種關係成本,即使銷售人員自身收益並無變化,但得到了關係復用的無形價值。

那事先該如何周全覆蓋到這個高昂成本?不理想的狀態又會怎樣?

還有人可能會說,費那麼大勁,一開始就用這個關係不就結了,運作好就行。這又有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

一是關係有價,二是現在辦事,經辦人是不好繞過去的,真被逼急了,人家也有專業分工的雞毛令箭。

以往領導一個電話就把什麼都推翻了的事稀有了或者更隱蔽了,即使在國企。一旦陷入這個局面,除非鐵杆子關係,你覺得會有人頂著不安全感幫你辦事嗎?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面子要有(流程),里子也要有(關係),否則出局的還是第三方。

還有一點,企業性質不同,找關係搞關係的方法也會不同。

不同如國企、外企、上市公司、集體企業、私企等,角色的利益點不同(比如歐美和亞非拉的老外訴求很不同,股份制老闆和國企老闆的做派又不一樣),但所有關係(包括董事長、總經理、CEO等)都會有人想著法借用。

在私營企業,都會也應該盡量避免與老闆直接打交道,因為羊毛就出在老闆身上。除非萬不得已,只圖項目,不求利潤(品牌、實力、服務等也會起些作用,但私人老闆最關心的只會是他的錢,而且嗅覺更靈敏,套路更多,殺價更絕)。

私有財產,不容直接侵犯。

又扯遠了。

A的新項目

結識A客戶

我和廠長(原技術經理)的聯繫建立在掃街第一年,那時我選擇了冷啟動(陌生拜訪,雖然我有他手機號碼但沒有直接用)。就像電腦斷電後的重啟,我當時設想傳遞一個信息。「我是新來的,不了解以往,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

(當然我不確認對方會不會這麼想。)

廠長的風格同事先了解的一樣,還是話不多。最開始的見面,他端坐在辦公椅上,我則坐在桌對面,公事公辦的聊幾句,就結束了。他推說對產品很了解,並不給我機會介紹。

雖然是競爭對手的用戶,他們也沒有計划上新項目,但我還是保持了每月一到兩次的拜訪頻率,相比其他人,我算是出現次數多的,這可能為我贏得了些好感。

那時我也沒有客戶管理的概念,更多是憑感覺。坦白說有時也是為了應付每日客戶拜訪量。我不編故事,去了就是去了,沒去就是沒去,即使是為了拜訪而拜訪。時間久了就體會到好,有這些鋪墊才能了解自己的地盤,了解客戶,了解產業,才能做好客戶區分,才能下通盤棋。

有個頂級銷售曾與我分享,好的銷售都是自己地盤的總經理

漸漸熟悉了些

四五個月之後,與廠長的交流時間慢慢變長,也能坐在沙發上一起喝個茶,聊些其他話題。他要有事,也會先招呼我坐下。我也就能向他做些介紹,如公司結構的調整、產品系列的優化、以及行業內的一些資訊,這為廠長後來認可技術方案打下了基礎。

當我打聽廠里產品使用情況時,得到反饋是總體還行,除了某些應用存在小問題,不難但煩,得常有人去現場處理,選型合適或許能避免這些問題。

提到的是流量設備,並不在我範圍。可廠長為什麼說這個?

當話題轉到項目執行時,廠長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反應:「談不上好壞,代理商並不來這,我們有需求了,偶爾會派個人送送貨。」

但稍縱即逝的表情變化還是被我捕捉到了。

(四年前,廠長還不受重視;料想代理商沒事後打點。對了,當時工廠DCS控制系統也是Y品牌,不過是獨資公司直簽。DCS相當於工廠腦袋,為保持一致性,被替換的可能性很小。

而其他標準產品的可替換性很強。這些區別直接影響著銷售方式。)

按套路,我私下三番五次邀請過廠長,都被客套如「會有機會的」等話婉拒了,不過他還是收下了幾個小禮物。就這樣客戶關係維持在不溫不火間。又是漫長時光。

直到新項目的出現。

推薦閱讀:

有的人做生意或者項目方案總想找一個沒人做過的的領域,而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個可能,這思維有什麼問題?
帶你3分鐘精讀川普的《做生意的藝術》
回家經營果園怎麼樣?
為什麼廣東潮汕人特別會做生意?

TAG:銷售 | 渠道 | 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