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採風 | 新加坡鄭永年:對中國人來說,哲學即是宗教
來源:哲學課堂(P-class)
復旦哲學課堂為亞洲領先面向公眾的哲學思想課堂,秉承「守護思想 引領時代」之宗旨,致力於「哲學+的時代,天才為之責任」的使命!其中「哲學+」的思想概念最早為復旦哲院現任院長孫向晨教授創建並提出,現作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復旦大學哲學課堂、復旦哲學大會的辦學理念正在加以實施中!
4分鐘3651字 | 可覽未來變革
原載於/聯合早報
作者/鄭永年
一、知識重建、道德重建與社會重建
在當今世界,沒有其他任何國家像一個快速轉型中的中國那樣,需要通過知識重建來進行社會重建。
在很大程度上說,今天的中國類似於春秋戰國時代,從一個社會結構轉向另一個社會結構,而社會重建的過程更是道德體系的重建過程。
舊的道德體系解體了,就需要建設新的、符合時代需要的道德體系。歷史地看,目前所經歷的困難不難理解。數千年的農業社會在經歷了近代以來的各種戰爭和政治革命之後,經過數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終於迎來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革命,對中國社會的深刻影響可想而知。
其他很多社會都經歷過類似的階段。歐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論是近代的文藝復興還是啟蒙運動,無論是一戰、二戰還是戰後福利資本主義,都是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形式的商業革命的反應和反動,而每一次反應和反動都導致了知識體系的重建。
在歐洲的背景里,知識的重建甚至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宗教的重建,例如人們以新的方式重新討論上帝是否存在等問題,歐洲歷史上的宗教改革,實際上就是知識體系的改革。
較之其他任何具有宗教信仰的社會,知識在中國社會(道德)重建過程中的作用,怎麼評介也不會過分,這是由中國社會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至少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來認識。
第一、宗教從來沒有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人有「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但從來就沒有發展出像基督教和伊斯蘭那樣的宗教。從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開始,中國人從來就是注重現世,而對來世缺少宗教上的興趣。即使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也得到了轉型,更多地具有了教育意義,而非信仰意義。
道德隱含在知識體系中,通過知識重建實現道德重建,這是中國社會最大的特點。從這個視角看,春秋戰國時代不僅是國家和社會重建時期,更是中國知識體系重建時期。另外一個知識重建時代當為宋朝,因為直到宋朝,中國文人才真正把佛教吸收消化成為中國的宗教。之前,佛教對中國社會和政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甚至是大規模的衝突。
基於知識之上的道德體系,這一中國特徵也為西方一些哲學家,尤其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崇拜。
對中國人來說,哲學即是宗教!
對海德格爾來說,這和西方的宗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基於哲學之上的道德是理性的,而基於宗教之上的道德包含了太多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導致人類的衝突和戰爭。
第二、歷史上統治者對宗教的限制。
這種限制並非現代的現象,數千年都是如此。傳統上,士大夫階層是統治階級,他們接受儒家的「敬鬼神而遠之」的原則和精神,即使他們個人在私生活領域也會「信鬼神」,但「信鬼神」不能適用於政治領域。
傳統上,各種民間信仰都是存在的,只要它們對政治不感興趣,它們的存在也不會被統治者干擾;但一旦它們顯示政治興趣,統治者必然想盡一切辦法加以控制,甚至消滅。人們可以把各種民間信仰或者宗教體系視為是民間「知識體系」。
那麼,今天人們所面臨的問題或者挑戰是什麼呢?就知識重建而言,人們再次面臨著另一個春秋戰國時代,抑或另一個宋朝。在社會大轉型期間,從什麼地方尋求道德或者「信仰」的資源呢?儘管很多人轉向宗教(無論是合法的還是地下的),但大部分人仍然像傳統中國人那樣,轉向社會意識來尋求道德的需要。
從「百家爭鳴」的表象來看,這個時代猶如甚至甚於春秋戰國時代,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今天的中國有多少種社會意識,又有多少正在崛起。從知識整合所面臨的挑戰來看,今天的中國猶如宋朝。宋朝文人整合的是佛教,而今天的挑戰是如何整合近代以來的各種不斷湧入中國、並且已經被很大一部分人所接受(所信仰)的外來思想,尤其是西方思想。
今天的社會大轉型過程也是中國崛起的過程,這個過程為知識創造和重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包括異常豐富的社會思潮(無論是來自國外的還是內部產生的)、強大的中華民族復興意識、投入知識創造的巨大人財物力、輔助知識生產和推廣的互聯網等等。但所有這些優勢在不知不覺地演變成劣勢,人們所見到的並非是知識和道德的重建,而是知識和道德的加速度下行、墮落和衰敗。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沒有任何單一的因素導致了這種狀況,恰恰是那些本來被視為是優勢的因素結成一體,成為了阻礙知識創造和發展的劣勢。人們可以用「知識繭」這個概念來分析。
二、「知識繭」加速分化中國社會
「知識繭」類似於人們所說的「諮詢繭」。所謂的「諮詢繭」指的是今天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諮詢包」,由他人「打包」之後通過各種方式(主要是智能手機)傳送給人們的。「知識繭」也就是人們所得到的由他人「打包」傳送給我們的知識。
說它是「繭」,是因為人們對所得到的「知識」有高度的認同、高度依賴於所得到的「知識」,而把自己裝進一個個「諮詢繭」或者「知識繭」,再難以「破繭而出」。
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出現使得信息隨手可得,這為個人掌握全面的信息、提高人的格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但實際上的情況剛好相反。因為諮詢的重要性,無論是資本還是社會管理機構都在努力控制信息。道理很簡單,誰控制了信息,誰就控制了權力;誰控制了信息,誰就控制了財富。這也是今天社會管理機構和資本熱衷於「大數據」的根本原因。
因此,社會管理機構決定我們可以接觸哪類信息,不可以接觸哪類信息;資本告訴我們選擇什麼,不選擇什麼。再者,對個體來說,因為信息過於豐富,人們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而排斥自己不感興趣的信息。這些使得人們的世界觀變得越來越小,把自己關在一個個「繭」裡面。
就現象而言,這些「知識繭」可說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內容往往是對一個概念、一個思想、一個人物(政治人物、明星等)、一個物體的「神化」。任何一個內容,只要包裝得好,傳播得當,都能吸引到大量的信眾。中國的人口基數極其龐大,在這個大轉型階段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他們都在選擇一切可以安慰自己心靈的「諮詢」或者「知識」。
在這個轉型時代,很多因素為「諮詢繭」或「知識繭」的推送者和販賣者,獲得了巨量的市場。大部分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樸素性,他們很容易受人欺騙和操縱。商人對生活失去意義,需要尋求宗教意義。錢越多,不確定性越高,生命越無意義,越需要宗教的慰藉。
有推送「諮詢繭」者說,今天中國商人的錢是最容易騙的,這話不無道理;實際上,沒有商人的大力「燒錢式」投入,「諮詢繭」或者「知識繭」業很難這樣快速發展起來。政治人物的巨量需求,無論是反腐敗運動還是其他各種社會政治壓力,政治人物也需要心靈的慰藉或者尋求生命的意義。
無論是「諮詢繭」還是「知識繭」,推送者大都為知識界和媒體。這些行動者並不在乎知識的發展或者社會的重建,而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流量」,就是「金錢」。他們要不斷地對其「粉絲」不停地重複推送傳播他們所包裝的「諮詢」和「知識」,把這些變成「粉絲」的信仰,從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也不難理解,在所有的社會意識形態之間,沒有任何有意義的爭論與對話。一切知識都被「群化」,碎片化,進而是互相敵視和對立化。而這就是這些「繭」創造者們的意圖,因為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這裡,社會管理機構的立場和處理方法非常重要。如果管理機構沒有自己主導的意識和知識體系來統領社會,這本來就是社會意識「群化」和碎片化的根源。更重要的是,管理機構對意識「群」的態度是選擇性的;也就是說,管理機構對一些「群」選擇支持態度,對另一些「群」選擇控制態度。
現實地看,一些「群」的確被控制下去了,而另一些「群」則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就管理機構立場來說,那些得到其支持的「群」被視為是有利於整體社會利益的。
其實不然。歷史地看,一旦各種社會意識形態之間失去平衡,整體社會也會跟著失去平衡。除了那些非常極端的社會意識需要加以管理和控制之外,一個正常的社會應當是各種思想並存,多元的。尤其是當社會利益已經多元的時候,社會意識必然表現為多元。
平衡各種社會意識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經驗,「極其激進」和「極其保守」都是需要管控的,而不是只是管控一方,而讓另一方獲得自由。 更為重要的是,在知識「群化」和「碎片化」的情況下,各個「群」的思想越來越激進化、巫術化,甚至邪教化,最終是愚昧化。這符合知識發展的邏輯,因為格局越來越小,人們變得越來越非理性,自我激進化等現象不可避免。
悲觀的地方在於,在信息技術、管理機構和資本「三合一」的情況下,沒有任何辦法和可能性使得人們可以「破繭而出」而再次見到知識的陽光。這對國家的發展勢必具有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人們所見到的是碎片化的利益、碎片化的知識、整體道德的缺失和解體。一旦時間成熟,任何一個「群」都可以挑戰社會,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改造社會,從而和其他「群」發生衝突。
歷史上不無這樣的案例,尤其在明清兩代,一些處於社會邊緣的群體,在改朝換代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政治作用。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群」更是能夠聚集足夠的力量對整體社會產生威脅。
今天「繭化」的知識和諮詢正在加速度地分化當今社會。如果這種情況不能改變,社會的解體可能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不是一個可能性問題。道理很簡單,古今中外,很少能有一個社會只靠金錢和權力能夠長時期撐得下去的。
編輯|P小博
攝影|李健 姚恆毅
復旦大學哲學課堂,時代創新思想殿堂!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主辦,立足復旦哲院繼續教育平台,面向社會各界精英提供亞洲一流的思想課程,匯聚世界頂尖思想文化,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純正思想課堂!
—— 申請哲學課程、更多精彩思想,可關注我家更專業更牛叉的微信公眾號「哲學課堂」(ID:P-class)哈!↑↑↑
推薦閱讀:
※中國的道觀、寺廟的收入都是如何分配和支出的?都用在了哪些方面?
※許多信佛的人不善良?
※神與科學矛盾嗎,如果不矛盾的話,那麼神的能力跟科學矛盾嗎?
※為什麼東方的宗教大多相信輪迴轉世?
※是什麼說服了你放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