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的部點陣圖與做法攻略
羊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人們的歡迎,但餐飲人對羊肉各部位的了解未必透徹。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一篇文章象這篇那樣,從食用的角度,將羊的部位名稱談得如此全面。
羊部位肉特點
1羊頸肉
肌肉發達,肥瘦兼有,肉質干實,夾有細筋。適宜製作肉餡及丸子,燉燜
2肩肉
由互相交叉的兩塊肉組成,纖維較細,口感滑嫩。適合燉、烤、紅燜羊肉
3上腦
肉質最細嫩的部位,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大理石花紋。適合涮、煎、烤。
4肋排肉
肋條即連著肋骨的肉,肥瘦互夾而無筋,外覆一層層薄膜,肥瘦結合,越肥越嫩,脂肪覆蓋率好,質地鬆軟,鮮嫩多汁,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適宜中餐涮、烤、炒、爆、燒、燜、和西餐法式菜肴。
5胸肉
前胸軟骨兩側的肉,像海帶一樣薄長,有一定脂肪覆蓋,熟制後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可以燒、燜,做清蒸羊肉效果很好。
6外脊(別名:紐約克)
外脊肉位於脊骨外面,呈長條形,長如扁擔,俗稱扁擔肉。外面有一層皮帶筋,纖維呈斜形,肌肉細膩、肉質鮮嫩多汁、是分割羊肉的上乘部位,由於出肉率太少尤為珍貴。適合整條燒烤或切成塊燒烤。
7羊裡脊(別名: 羊菲力)
裡脊肉是緊靠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因為形似竹筍,纖維細長,又稱「竹筍羊肉」,肌肉纖維豐富細長、鮮嫩多汁肉質細膩,是全羊身上最鮮嫩的兩條瘦肉,羊裡脊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適於熘、炒、炸、 煎等。一直是中餐爆炒的原料,作為燒烤原料口味會更好。
8羊腩
羊肚腩肉,肉質稍韌,口感肥厚而醇香。適合清燉、紅燜。
9尾龍扒
其中位於羊的臀尖的肉,俗稱「大三叉」,肉質較好,文理順暢,肌肉纖維豐富,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用。適合中餐和西餐煎、烤、烹、炸。
10針扒
肌肉較多,脂肪筋膜較少,肉質細嫩,文理順暢,肌肉纖維豐富。適合中餐和西餐煎、烤、烹、炸。
11羊霖(別名:元寶肉)
在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叫「元寶肉」。適合中餐煎、烤、烹、炸和西餐羊扒
12燴扒
臀尖下面位於兩腿襠相磨處,叫「磨襠肉」,肉質粗而松,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宜於烤肉串。與磨襠肉相連處是「黃瓜條」。肉色淡紅,形狀像兩條黃瓜,肉質細嫩。適合中餐和西餐煎、烤、烹、炸。
13腱子肉
大腿上的肌肉,肌肉包裹內藏筋,硬度適中,口感筋道。適宜醬、燉、燒、鹵等燉煮後稍帶肉質纖維,頗有嚼頭。
14羊小腿
羊腱位於羊膝的下部,肉中夾筋,肉質有韌性,肌纖維很短,溫補脾胃。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腱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適宜醬、燉、燒、鹵等。
羊肉各部位中英文名稱和質地簡介
1、 腰部(肉質細嫩):適合涮、炒、煎、烤、炸等。
fillet上腦(近頸部背脊肉,極嫩)
Boneless Loin-A Full Lgth羊外脊-A整條(沿頸後到腹腔脊骨背側肉)Boneless Loin-B Half Lgth羊外脊-B半條(沿脊背到腹腔脊骨背側肉)
Boneless Loin-Cubed羊外脊-C方塊(胸腰部脊骨背側肉)
Tenderloin-TipOn羊裡脊(沿脊背到腹腔脊骨內側條肉)
2、 後腿部(肉質略老,瘦):適合醬、烤、鹵。
rump-Cap off尾龍扒(腰臀肉-去蓋)
silverside燴扒(摩襠肉)
thick flank羊霖(大腿前與腰窩處肉)
topside針扒(後臀肉)
3、 前肩部(肉質較老、略肥):適合燉、紅燒、做餡。
neck頸肉
Shoulder Fillet去骨羊肩肉(肩背肉)
4、 小腿、腹腩(質老):適合燉、燒、鹵。
Flap-Boneless去骨羊腩(腹肌,五花肉)
shank腱子(前後小腿肉,瘦)
羊肉各部位適合的烹調方法
1、部位烹調
羊頸肉,肉質較嫩,可制餡、丸子;
羊肩肉,肉質較硬,可制燜羊肉;
羊胸肉,肉質厚嫩,可制餡、煎羊肉、清蒸羊肉;
羊腩肉,肉質稍韌,可制燉羊肉;
羊腰肉,肉質細嫩、爽滑,可制溜肉片、煎、烤;
羊臀肉,脂肪含量低,纖維細緊,可制羊肉串、或煎或烤;
羊腱肉,肉中含筋,紋路規則,可燉煮、醬。
2、不同吃法烹調
做餡用什麼羊肉,宜用頸肉、肩肉等,因其肥瘦兼有,肉質緊實,出餡兒率高。
燉燴用什麼羊肉,胸肉、腹肉熟後肥而不膩;肋條肉熟後肉質細嫩;腱子肉熟後有嚼勁。這些部位都適合燉、煮、燜、燴。
炒制用什麼羊肉,宜選用裡脊、外脊、上腦、三扒一霖等進行溜、炒、炸。
涮鍋用什麼羊肉,前腿肉、腰腹肉等涮制。
燒烤用什麼羊肉,最常見的烤羊肉串用後腿肉最好,搭羊尾油絕配。
3、不同飯店烹調
涮肉坊:上腦,外脊,裡脊,胸腹肉;
西餐廳:外脊,排肉;
韓式燒烤店:外脊,羊霖,帶骨腹肉。
羊肉烹飪小技巧
1、如何鑒別羊肉
色澤鑒別。質優的凍羊肉解凍後肌肉顏色鮮艷,有光澤,脂肪呈白色;質次者解凍後肉色稍暗,肉與脂肪缺乏光澤,但切面尚有光澤,脂肪稍微發黃;變質的凍羊肉解凍後肉色發暗,肉與脂肪均無光澤,切面也無光澤,脂肪微黃或呈淡暗黃色。黏度鑒別。質優的凍羊肉解凍後表面微干,或有風乾膜,或濕潤但不黏手;質次者解凍後表面乾燥或輕度黏手,新的切面濕潤黏手;變質的凍羊肉解凍後表面極度乾燥或發黏,新切面也濕潤黏手。肉湯鑒別。質優的凍羊肉解凍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浮於表面,具備鮮羊肉湯固有的香味或鮮味;質次者解凍後肉湯稍有混濁,脂肪呈小滴浮於表面,香味差或無香味;變質的凍羊肉解凍後肉湯混濁,有暗灰色絮狀物懸浮,浮於表面的脂肪較少。
2、如何去除羊肉膻味
1)將蘿蔔紮上幾個洞,和羊肉同煮,然後撈出羊肉,再進行烹制,膻味即除。
2)每1000克羊肉放入5克綠豆,煮沸10分鐘後,將水和綠豆倒掉,羊肉膻味即除。
3)煮羊肉時,每500克羊肉加入剖開的甘蔗100克,可除去羊肉的膻味,增加鮮味。
4)把羊肉切塊放入開水鍋中加點米醋(500羊肉加500毫升水、25克醋),煮沸後,撈出羊肉烹調,膻味即除。
4)烹制時適當添加白豆寇、白芷、香葉、小茴香、孜然、迷迭香草等香辛料可去膻增香。
羊肉的特點
1、 排酸肉特點:經過冷卻排酸後的羔羊肉,其肉質柔軟有彈性、好熟易爛、口感細膩、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少膽固醇、重金屬污染少、所含各種礦物質元素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遊離氨基酸含量豐富,必需氨基酸較為均衡。肉質鮮嫩,口感好,無膻味,富含鈣鐵等多種礦物質和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排酸肉具有汁液流失少、營養價值較高的優點。排酸肉在發達國家幾乎達到了100%的市場佔有率,因此「排酸肉」是一種真正的高品質肉類。
排酸肉的特點是: 1)色澤:肉質呈鮮紅色稍暗2)味道:無腥味和草酸味3)口感:肉質滑嫩可口4)營養:蛋白質易被人體吸收5)安全性:不含有害物質,食用安全。
2、營養分析
1)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2)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3)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4)其它:羊肉,古代稱羊肉為「毀肉」、「羝肉」、「羯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
3、相關人群
1)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適宜體虛胃寒者;
3)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癥狀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
4)每餐食量約50克
本文轉載自【肉類知識】羊肉的部點陣圖與做法攻略_小11_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