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偏見

沒想到啊,我居然有了我的第一個關注者,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我希望這個關注者是沖著我的文章來的,因為這樣就代表著我的文章開始起到了效果,這是個非常不錯的事情。

但是,如同我第一次說的一樣,我的文章是不定期更新的,所以我希望你們不會對我的更新日期感到期待,畢竟感悟這種東西不是那麼簡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今天講這篇文章之前,我希望你們先看一下電影/小說《傲慢與偏見》

zh.wikipedia.org/wiki/%

傲慢與偏見(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著長篇小說)_百度百科

我並不會在今天的文章中引用任何傲慢與偏見的題材。

因為事實上我沒看過。。。。 我之所以讓你們看這個,是因為這個電影的名字,通過該電影的名字我認為該電影中對於偏見有一個很好的描述。

我希望事實上也是這樣,因為我想這樣你就不需要看我的文章了,因為往往文章的描述有時候相比起電影起來還不夠深刻,不能給人一個深刻的印象。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文章吧

---------------------------------------------------------------------------------------------------------------------------

偏見(英語:prejudice,源自「prejudge」即「預先判斷」)指的是不給別人以公正的考查便貿然作出判斷。這種判斷沒有任何證據,只憑先入為主的成見而然。原因是懷持偏見的人所見的不是個人而是群體。這些人看來,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區內的成員都「一律相同」,具有共同的特徵、性格和習慣。懷持偏見的人往往拚命維護自己的偏見;即使事實證明他錯了,他仍會堅持下去。《今日心理學》雜誌指出,懷持偏見的人「喜歡留意和記憶『某』人的行動與他所定的形像相符之處,但卻拒絶與該形像相反的證據。」

zh.wikipedia.org/wiki/%

這種情況我們時常遇到過

比如「你這種人」或者「你們這些」

通過觀察,我發現人們的偏見其實很高。

在【歧視-大面積】這篇文章中,我就講過了以偏概全,而以偏概全這個詞,對於偏見來講也是一樣的。

我們如果不能剋制自己的偏見,我們就會對自己周遭中無辜的人產生一堆壞的影響。

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我還是有必要舉很多例子,因為通過我的觀察,絕大多數人僅僅只是口頭上的正義,並沒有多加的對周遭的「小細節」注意。

首先講一下男女之間的偏見。

維基百科已經給出一部分例子了:

國家主義[編輯]

某英語詞典對國家主義的解釋是:國家主義是一種整體的國民意識,認為自己的國家比其它國家優越,要將本國文化發揚光大,要增進國民的利益,把其它國家的文化和利益置於次等地位。政治學家Ivo Duchacek認為,國家主義使人類分裂,令人難以接受別人的觀點。結果人思考時會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通常先想到自己是美國人、俄羅斯人、中國人、埃及人、秘魯人等,最後才想到全人類的利益,不過很少人會往這方面想。[2]

種族主義[編輯]

種族主義者往往認為「每一個種族的特色和能力才幹都不同,各種族天生就有優劣之分。」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則指出,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證明『某個種族比另一個種族』更優越。[3]鼓吹種族主義的人不但對其它種族懷有偏見,還做出許多極端不公平的事情。例如有計劃的剝削其他人的權利。

宗教[編輯]

《偏見真面目》認為,當人想利用宗教來達到「自私的目的」或增加自己群體利益時,就會造成可悲的乎過。[4]這時,宗教和偏見其實已經合為一體了;一個本來很虔誠的教徒,有時候忽然變成一個很有偏見的人。例如現今有些教堂限定只有某些種族的人才可以參加,教派之間充滿仇恨和暴力,有些宗教還會煽動恐怖行動。

(事實上,這就是現代的極端穆斯林的問題,對於其他人很有偏見,以「不信你就下地獄去吧!」這種話來恐嚇大眾去信,有些極端基督徒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們有這些問題,我強烈建議你們改善它,因為沒有人會因為這種東西而「屈服」,尤其是在無神論者認為神不存在的情況下,這些懲罰也是不存在的。 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神是邪惡的,不應該「屈服於邪惡」,所以請抱著和善的心態去嘗試勸導。)

自驕心[編輯]

人的自尊心如果膨脹到一定程度,變成自負和自大就容易對人產生偏見。驕傲會使人自覺高人一等,看不起教育水平較低或經濟環境較差的人。這些人如果聽到本種族或者群體受到讚揚就會贊同這樣的說法。有些人呢善於挑撥民族感情,例如納粹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就善於挑動民眾對國家和民族的自驕心,醜化他不喜歡的民族來爭取民眾的支持。

演藝工作者[編輯]

由於演藝工作者的平日規劃常由公司內部負責包裝並隱藏,以維護藝人隱私,因此藝人對外的存在感可說是與世隔絕。因此大眾常以偏見眼光看待演藝工作人員,每逢演藝人員對於時事發表言論時,便會有人以偏見眼光撻伐藝人「炒新聞」,這也是促成網路霸凌的另一種社會現象 。目前沒有正式法規懲處此類偏見評論,僅有部份人士經常出來為演藝人員討公道,此類正義人士絕大多數被視為腦粉護航 。

然後再說說我個人想出來的、觀察到的、和一些人的回答

大男子主義:

假設:「因為她是女人,所以...」

所以她就該相夫教子

所以她肯定會重家庭而不是事業

所以她肯定喜歡高帥富

所以她肯定喜歡依賴他人

所以她肯定喜歡清閑穩定的工作

所以她肯定不會修電腦

所以她肯定了解女人怎麼想

??

也不對女性與生俱來的特徵(未必是所有女性都有的)作優劣判斷——

她不高大不強壯,所以她是弱者

她感情豐富,所以她會感情用事,把事情搞砸

她情緒多變,所以不可靠

??

zhihu.com/question/2000

大女子主義

如何評價《中國男人外表配不上中國女人》?

中國男人外表不配中國女人?_騰訊網

婚姻與階級: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嗎?-搜狐文化頻道

百度百科也有給出一系列的例子:

團體衝突理論

團體衝突(group conflict)理論認為為了爭得稀有資源,如工作或石油等,團體之間會有偏見的產生,從這一點上來看,偏見實際上是團體衝突的表現。團體衝突理論還用相對剝奪的觀點解釋偏見何時產生,當人們認為自己有權獲得某些利益卻沒有得到,這時他們若把自己與獲得這種利益的團體相比較時,便會產生相對剝奪感,這種相對剝奪感最可能引發對立與偏見。

社會學習理論

Ashmore (1980)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則認為偏見是偏見持有者的學習經驗,在偏見的學習過程中,父母的榜樣作用和新聞媒體宣傳效果最為重要,兒童的種族偏見與政治傾向大部分來自父母,兒童所接受的新聞媒體的影響使得兒童學習到了對其他人(比如少數民族和婦女)的偏見。

認知理論

認知理論用分類、圖式與認知建構等解釋偏見的產生,認為人們對陌生人的恐懼(貶低對其的認識)、對內團體與外團體的不同對待方式(喜歡內團體的人,排斥外團體的人。)以及基於歧視的許多假相關(多數人與少數人不良行為的比率相同,可少數人的不良行為被過分估計。)等都助長了我們對人的偏見。

心理動力理論

心理動力理論[1] (Psychodynamic theory)用個人內部的因素解釋偏見,認為偏見是由個體內部發生、發展的動機性緊張狀態引起的。心理動力理論有幾種不同的形式:一種形式把偏見看成是一種替代性的攻擊,另一種形式則將偏見視為一種人格反常,偏見是一種人格病變。其中最為有名的當數Adorno(1950)對「權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的研究。他發現30年代德國人的反猶太情緒是由權威性人格中發展起來的,這一人格的特徵包括:對傳統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的絕對固執;認同並誇大權威;將對某些人的敵意擴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傾向。

偏見(社會學及心理)_百度百科

仇恨:

很多人往往對著日本/美國/印度/韓國等國家有著敵對意識,認為這些國家的人都是壞人,對於其當中善良的,無辜的人一同恨上。

而偏見產生的原因,和歧視其實應該是一樣的,都是以偏概全

對於如何解決偏見,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大家得把整個社會以「人」為單位而不是以一個群體為單位,畢竟

一個群體中,每一個人的意志都是不同的,每一個人的意志不可能是同樣的,沒有多少群體可以做到真正的齊心協力,除非在志同道合的情況下,但是每個人做出的事情,其背景環境等都不同,所以即使是這種情況下,也不會是一個人=另一個人。

當然,百度/維基也給出了消除法:

百度:社會化

兒童青少年的偏見主要通過社會化過程形成,因而通過對這一過程的控制可以減少或消除偏見,而在社會化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父母與周圍環境以及媒體的的影響。

受教育水平

接受的教育越多,人們的偏見將越少。有時候人們的偏見更多地來源於自己的無知和狹隘,所以通過讓人們接受更多的教育來減少偏見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直接接觸

Amir(1969)、Brewer與 Miller(1984)提出的接觸假設(Contact hypothesis)認為在某些條件下,對立團體之間的直接接觸能夠減少他們之間存在的偏見。這裡所指的條件包括:地位平等(Pettigrew,1969);有親密的接觸(Cook1964 ,Herek 1993);團體內部有合作,並有成功的機會(Aronson,1978);團體內部有支持平等的規範(Blanchard 1991)。基於這一假設,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奧運會等都可以克服人們之間的偏見。

維基:

正確的教育刻意幫助人了解偏見的根本原因,讓人能夠更客觀地考察個人是否對人持有偏見;在遭到歧視時也刻意知道如何處理。

偏見能夠惹起憤怒感、報復心、還擊和反叛。人類歷史中,很多因為不平等和偏見導致的暴力革命運動雖然可以喚起人對不平的注意——有時甚至帶來若干舒解——但歷史表明,這些運動所帶來的結果充其量只是暫時的。仇恨能挑啟爭端。因此以憎恨還憎恨只會使事態更加惡化而已。

面對偏見時應作出合適的反應:

  • 避免反應過激。由於以往的經驗令可以是偏見受害者格外敏感,對任何帶點偏見的事都感到憤懣。但是憤怒往往導致不理智的後果。
  • 了解偏見的成因有助於緩解有此產生的心理不適感。人的狹隘觀念可能是從小養成的。與成年人如父母談論可能有所幫助。人懷有偏見是普遍的事情。特別是全球化國際化日益加劇的今天。
  • 防止『以惡報惡』。受到偏見對待的人可能産生強烈的反感。受害者也許很想加以報復。不過這樣的行為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 盡量保持心平氣和。一切話不必都放在心上,抑制『以惡報惡』的衝動。避免反擊令矛盾激化。不理會惡言,不是懦夫所為;剛相反,以長遠的效果來説,這是最切合實際的行動。
  • 適時挺身發言。未必所有的不平都必須默然忍受,採取適當步驟去自保是明智之舉。以仁慈、冷靜的態度與對方談談也許能夠使他改弦易轍。
  • 不要失去自尊心。不要把你的自尊心建在偏見之上。

最後,我希望

願大家能夠做到,觀察每一個細節,不要讓自己對別人再有偏見。

以下是針對宗教的

對教徒的鄙視,對自己和同自己同陣營的無神論者感到的驕傲:

因為有神父強姦男孩事件,所以大家說基督徒壞話,因為對聖經的話無法理解/誤解,而不去網上查找註解,就認為基督教很壞,神是邪惡的,聖經是邪書,而你們當中大多數明明連儒家/佛教/道教的話(比如論語)都沒辦法讀懂在講什麼,就自以為很懂的認為自己理解了聖經的話,神的意思,以及這麼做的理由。

因為穆斯林有人肉炸彈,所以人們就說出了「死掉的穆斯林才是好穆斯林」這種話。

因為沒有人感到命運對自己的改變,也因為看不到任何異象,而你們卻追求著這種異象,表面上你們還認為道教不可能呼風喚雨,但你們的潛意識認為可以,所以你們追求著這種異象,看不到異象你們就會說道教是「封建迷信」、「胡說八道」,因為i們追隨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你們對道教嗤之以鼻,說著「封建迷信」的話的時候絲毫沒考慮過那些信徒的感受,總是認為自己秉持著正義。

因為佛教至今為止過難沒幾個人修行成功,並且對於其教義也不理解,仍然認為「肉弱強食是叢林生存法則,而佛教的慈悲就是反自然」,認為「佛教徒不吃肉-邪教」等未被理解的意思,明明把問題放在網上就有答案,卻仍然不去查找,尤其是把自己的認知當做事實。

因為儒家的「三從四德」之類的,所以你們對整個儒家思想的想法是陳舊,腐敗。

因為墨家。。。。等等,墨家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了。。。沒人再有什麼偏見了。。。

而最大的問題是,無神論者本應該對教徒保持著敬而遠之不感冒的態度,在有些教徒在傳教的時候在網上說「他們很煩哎!」、「邪教! 邪教!」這種話,本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無神論不信就是了,但是現在有非常多的人,對於各種人說著各種壞話,僅僅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就牽扯到了其整個相關勢力。

比如基督教吧,因為人家整個教參入了政治等因素髮起了戰爭,大家就認為他們是邪教,其實我就很好奇了,戰爭無處不在,殺人放火強姦也無處不在,怎麼就因為人家信基督就認為整個基督是壞的,人家的教義甚至沒有提倡這個玩意,尤其是在其教本身提倡著「反對七原罪」的情況下。

我將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對大家對於各個宗教/家的常見不滿解答,因為對我而言也就是上網找找答案,轉載一下的事情,畢竟很多人都很懶或者對於自己的見解感到極佳的信任,所以我不得不主動給你們去找。

也歡迎你們來評論下方辯論,還有,別鑽牛角尖不停問,比如我答完一個你就又問一個,有什麼問題站在教徒的方面自己想,並且去網上找找答案,不要一個勁的問,真的蠻累的,自從我在YOUTUBE最後一次修正其誤解是失敗之後。


推薦閱讀:

TAG:道德 | 偏見 | 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