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完美教育形式

在我看來,從完美實現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追求的角度出發,現代社會中的教育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和高等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包括初中高中)的學校教育,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獲得基本的社會文化知識,掌握初步的自我學習技能。

素質教育就是依靠家庭的教育,是指在在學校教育的時間階段中,父母以身作則給予兒女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和灌輸,幫助孩子樹立比較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並提供各種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參與、試錯,基本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確定人生的大方向。

高等教育當然就是指孩子進入大學或更高學府之後,利用學校的課程和資源自行儲備專業知識、鍛煉實用技能,為走向職業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孩子能在前兩種教育模式獲得比較好的知識儲備並初步明白自己今後的大方向,在這個階段就是他進行自我學習、自由探索的理想階段。有著老師在專業方向的指導,有著各種學習資源,並具備各種社會實踐的可能性,一個方向明確、腳踏實地的大學生是可以在自己選定的方向上深入探索,用四五年的時間為今後的職業生涯打下無比牢固的基礎。

先來說說應試教育吧。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中,對一般人的文化素質需求是越來越高了,一直讀完高中,具備的知識量才達到社會所需要的基本起點。現在學校中提供的應試教育,在灌輸知識這方面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了。任何素質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量基礎上的,離開了量去談素質都只是空中樓閣。學校提供的條件,只可能滿足灌輸知識量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功能,不能指望普通師範出來的老師個個德才兼備,既能夠教知識,又能夠包幹家長的職責,培養學生的道德和人生觀。術業有專攻,現代教師拿著這麼一點工資,是不可能一個人將班上的四五十號熊孩子的道德提高多少。真正有這種能力的老師鳳毛麟角,更何況具備了這種能力,在社會上幹什麼職務都可以掙大錢了,又何必去做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人民教師?總之一句話,社會需求和教育條件的現狀,決定了我們的初級教育只可能是應試教育,在學校中只能進行知識的灌輸,用來評價它的只能是分數。

然後是素質教育了。父母永遠比老師更明白自己孩子的心,而且也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朝夕相處的一家人,作為長輩,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在給孩子做示範,孩子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模仿中逐漸具備了自己的道德意識和人生觀。家長們要當仁不讓,將人生導師的這份重擔挑起來。就道德教育而言,就是「用一片雲去推動另一片雲,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才能換得孩子的積極上進。初級教育提供的是知識量,決定了孩子前進的速度,而家庭教育提供的就是方向。方向對了,速度慢一點也不過是到達的時間長了一點,但一旦方向錯了,你的速度越快,偏離的差距就越大。也許,社會成功的方向有很多,但對於特定的每個人來說,適合的方向可能只有一個,最適合的方向是你在不斷前行的道路上時時刻刻都能夠感受到快樂,每一天的努力都讓你內心充實滿足。找到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然後投入所有的熱情和精力,將這份愛好做到可以賺錢養家的地步,在整個人生中不斷堅持付出,不斷的提升,讓人生的每一分努力都收穫著快樂。這樣的人生,才是每個人應該追求的人生。父母的責任就是鼓勵和協助孩子不斷嘗試,通過多次的試錯,引導他們一次次的詢問自己的內心,在付出、堅持、反省的道路上最終發現內心的真正渴求,確定自己今後的大方向。提升孩子的道德意識,幫助他們發現真正的自我,是家庭教育中父母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父母和孩子溝通和共同成長的樂趣所在。

真正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做到完善的話,高等教育其實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了。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儲備,一個大學生基本就可以為自己今後的職業生涯和人生道路開始奮鬥了。這條道路,註定是孤獨的,因為他是你自己的選擇,其他的所有人,都只能提供給你建議和意見,最後的決定權只可能在你自己手中;這條道路,同時又是充滿溫馨的,在你前進的每一步,都有著父母師長和朋友的陪伴和付出,每一個意志堅定的前行者都隨身攜帶著無窮的精神食糧。

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各盡其責,讓孩子從技能和思想上逐步成長,讓他們成為自己選擇的自我,並在成為最好自我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這才是最好的教育形式。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革命:登陸人工智慧時代(4):人類心理入門
王怡蕊 的 Live -- ??留學期間如何利用好學校提供的資源 - 以澳洲和美國為例
當環境不夠好時,我們應該責怪環境中的每個人
德國大學的教育體制有什麼優勢和弊端呢?
在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