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趣聞:古代人如何應對嚴酷的夏天
炎炎夏日,當代人能夠足不出戶依靠空調來解決酷暑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喝飲料、游泳等來達到降暑的目的,就算是天氣再炎熱,現代人還是有各種各樣的新方式解決炎熱問題,但是古人如何應對嚴酷的夏季呢?
1、冰鎮消暑小吃
金易先生所著《宮女談往錄》書中,宮女何氏對慈禧太后夏日在頤和園消暑有這樣的敘述:宮裡頭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餞、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來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裡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鎮了吃。
2、瓷枕消暑
女詞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陰》里有一句「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此處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了。
3、涼茶
清朝北京地區還有人選擇蘇葉、藿葉、甘草等中草藥避暑,也是一大特點。而蘇州人過三伏天則喜歡喝涼茶、涼湯,吃涼粉等清熱爽口的食物。
4、綠豆湯
明清兩朝,伏日最盛行吃蓮子湯避暑。據《帝京歲時記勝》載:「六月盛暑,食飲最喜清新。京師蓮食者二;內河者嫩而鮮,宜承露,食之益壽;外河堅而實,宜干用。」
5、避暑食品
清涼爽口早在南北朝時,民間就有自製「湯餅」避暑的習俗。至宋代,秋季養生小常識避暑食品更加品種繁多,諸如瓜、李、荷葉、綠豆湯、鱔羹、銀苗菜、新蓮等,而其中以西瓜最受歡迎,宋代詩人方回《秋熟》詩中就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的描述。
6、避暑「涼屋」
唐朝的宮廷就建有專門用於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後來發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
7、避暑冰塊
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8、搖扇子納涼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
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的,不同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來解決發生的問題,只是時代不同,應對的方式不同而已。
推薦閱讀:
※淮陽荷花節——忘不了, 故鄉那抹荷花香
※在沒有空調和風扇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度過炎熱的夏天的?
※從0元到7000元的10件家居避暑神器,總有一樣你買不起
※電娛時代:古人利用智慧如何度夏
※貴陽的後花園,避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