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判斷你會是窮人,中產還是富人
差一刀,你就可以讀懂金融了。 -- 金融雷一刀
曾經有人和我說,如果他是像王思聰一樣的富二代該有多好!
投胎於富庶人家,出入於上流社會,朋輩們高看一等,美女們青睞有加。
羨慕。
想花天酒地,家裡雪花銀大把大把;想出人頭地,上輩的資源渠道任你使用。
嫉妒。
明明我這麼努力老闆依舊不給我好臉色,雖然我這麼拼還是考不上哈佛北大。要是我是王思聰,老闆們不得倒過來巴結?家裡捐幾個樓,但凡是個人模樣,名校還不是任我挑?
恨。
人生觀價值觀不分高下,我無意於評價他的觀點;也不想談什麼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的勵志雞湯;更不想談什麼才智勤勉皆無用,時也命也運也,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運氣,不是我不努力都是環境太差。
我想講一個很短的故事,很早以前在哪裡看到已然忘記,唯有故事內容至今縈繞腦海。
如果有一天,上帝把所有人的財富都剝奪了。
所有的人都沒有了飯吃,餓著。
三天以後,上帝給了每人一隻雞。
第一組人中有些餓得老眼昏花,見到雞簡直喜出望外,啥也沒想,磨刀霍霍,雞湯滾滾,飽餐一頓曬著太陽嘮著嗑。另一些人一開始沒想好,可看到吃飽喝足的人享受的表情,就忍不住把雞也宰了。
第二組人同樣很餓,可是其中一些人看到自己拿到的是母雞,就忍住了飢餓,把母雞養了起來,母雞每天下一個蛋,雖然吃不飽,但也餓不死。拿了公雞的人,也不敢隨便吃,讓自己的公雞打鳴每天叫醒大家餵養母雞,換一個雞蛋吃。
剩下最後一組人,找到第二組人,說讓你的公(母)雞和我的母(公)雞交配產仔,生下小雞,小雞長大後下的蛋每天分你一個,如何?第二組人一想,反正自己也沒什麼損失,還白賺一個蛋,就同意了。
一段時間過去,
第一組人餓的瘦骨嶙峋,癱在地上埋怨上帝憑什麼不再給自己一隻雞。
第二組人吃著自己的雞蛋,又從第三組人那裡拿到了一個雞蛋,滿心歡喜過著小日子。
第三組人收穫了許多小雞,自己養不過來,於是找來了第一組人,問你願不願意給我幹活,我可以分給你雞蛋。
一開始每人一隻雞的平等社會,隨著時間流逝,又將再一次出現了窮人、中產和富人。漸漸社會上出現了這樣的祈禱,上帝啊,請你把每個人的財產都剝奪,還給我們公平吧。
故事結束。
1. 沒錢不代表窮,目光短淺才是真的窮
他們知道就這麼一隻雞吃了就沒了,可是就是忍不住。
最典型的例子,中了彩票的人,還有收入千萬的NBA球星,很多人風光一陣之後又變回了窮人,有的甚至破產,比之前還要凄涼。
為什麼?是因為收入出現問題了嗎?
不是。
雖然也許不會第二次中彩票,但是他們原來的工作難道不能讓他們溫飽?雖然退役後不再打球,但是擔任評論員、教練或者單純靠老球迷情懷走走活動難道沒有收入?
問題不在於收入。
當你看到他的奇瑞QQ換成了寶馬X6,租住的公寓換成了帶莊園泳池的別墅,名牌的包,貴重的表,吃不盡的高檔餐廳,喝不完的瓊漿玉液。
你會看到,問題在於消費,超出自己實際長期收入水平的消費。
不是每個人都會中彩票或者成為NBA球星,但是他們依舊會陷入消費-收入陷阱。看到名牌衣服、包包心癢難耐,一咬牙花出去整個月工資;摸著高檔汽車的方向盤心潮澎湃,一跺腳簽下了幾年都還不清的貸款。月光族,透支信用卡還不起的人,明明也沒去開公司做生意卻欠一屁股債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無法拒絕眼前的誘惑,總是追逐短暫的快樂。
收入——消費陷阱尤為可怕,因為你越是掙得多,你越是負債纍纍。
你之前因為買LV已經信用卡透支,可剛一加薪,你還是馬不停蹄地衝進了愛馬仕的專櫃。你的卡西歐伴隨你走過了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可剛一升職,你又想起了前幾天在雜誌上看到的百達翡麗。
沉醉於短暫的歡愉的人,無論出身富貴還是貧寒,總會慢慢變成窮人。
2.中產願意犧牲眼前,卻過分追求安穩
你知道雞肉的美味,可你相信一百個雞蛋,總是要比一頓雞肉好。一天穩定的一個雞蛋,不奢侈也知足。
成為一個中產階級最常見的途徑,就是拿個好學歷。當小夥伴們在外面開黑遊戲、唱K蹦迪的時候,你得多做那麼幾道題。因為你知道,就算考不上北清,985、211至少也不會讓你餓死。
當你拿到第一份工資的時候,你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第一份孝敬父母,第二份支付生活開銷,正當你打算用最後一部分犒勞自己的時候,你想起了買車買房、成家立業,於是你把它或者存了起來,或者買了理財,或者投了股票。
也許有過幾次跳槽、換行業,可你對每一份工作都很上心,至少一開始是這樣。你身邊的小夥伴有一些創業了,下海了,可你心想,我可不能冒這麼大的風險,一切安安穩穩就好。正如你所預期的那樣,你的銀行賬戶的數字就像高中時候學過的單調函數,不快卻也不停地增長。終於有一天,你把它取了出來交了房子首付。
你甚至成為了某個行業的專家,醫生、律師或者程序員。老闆非常看重你,你也穩步地在公司的權力階梯上越爬越高。你覺得只要努力肯定能成為主治大夫、金牌律師或者技術總監。
是的,你的生活慢慢變得充裕了。你可以給自己買一些高檔的奢侈品了,也可以去支付孩子去念昂貴的輔導班,甚至考慮起學區房了。你還在業餘時間學習了投資理財,股票賬戶也趕上了好時候賺了一點;可能你還開了一家酒吧、兩個餐廳,當然出的都是自己的錢,你認為欠別人錢的人每個晚上是睡不安穩的。
生活充滿了安穩的舒適,還有平淡的甜蜜。可是有的時候你躺在沙發上,抱著愛人看著嵌入牆壁的4K高清電視中的好萊塢大片的時候,你心頭偶爾會閃過這樣的念頭:
曾經的XX同學創業成了知名企業家,當初他剛創業叫我的時候,我答應了他現今會怎樣?
在股市剛起步,再好的公司股價都是白菜價的時候,如果我向銀行貸款了來投資,現今會怎樣?
比特幣從在2012年推出時的無人問津到5年後翻了700多倍人人追捧,如果當初能開放地接受它並買一些,現今會怎樣?
然而,這一切都已不會重來。
不過,至少自己比百分之六十的同學們過得都好,老婆孩子熱炕頭,夫復何求?
中產階級,多半是高學歷高技能的出賣勞動力者,再用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錢搞搞投資,圖一個長期穩定尚可,再多也只是奢望。
3.普通人只會利用自己的資源,富人卻把別人的資源當做槓桿
拿到雞的那一刻你就意識到,光守著自己的雞和蛋是沒有前途的。前途不在自己眼前的雞上,而在別人手中的雞上。
你查了查書,學術上把這叫做資源整合;你看了一篇雷一刀的文章,管這叫用槓桿。
你使用的銀行富有,它的槓桿是金融槓桿,借老百姓的錢再貸給老百姓。你把錢存在銀行一年,銀行給你的利率是1.75%。你找銀行貸款一年,銀行要收的利率是4.75%。
你所在的公司富有,它的槓桿是股權槓桿,借投資人和銀行的錢來擴大公司運營。一家初創小公司年利潤100萬,創始人CEO決定出手50%股權,用融資得來的錢招兵買馬擴大生產,第二年年利潤一千萬,比去年的100萬多到手400萬。
你頭上的老闆富有,他們的槓桿是人力槓桿,僱傭勞動力來幫自己掙錢。老闆每個月付你工資一萬,購買原材料一萬,運營開銷一萬,你一個月給公司造了一輛車,賣了十萬。老闆看著這七萬塊,抽出一萬塞到你手裡,笑著說公司能有成績都是有你在。
出賣勞動力的回報是有上限的,一天就只有24個小時。NBA球星有錢,但給NBA球星發工資的老闆才是富人。
資產回報率理論上是無限的,但實際的長期投資回報率依舊有上限。巴菲特50多年間的年化投資回報率是20%左右,大部分人應該很難超越巴菲特吧?
這兩個上限就導致了一般人哪怕從理論上都不可能成為富人。
做一個簡單算術,如果一個人初始工資每月一萬元,每年漲幅5%,不眠不休從20歲工作到70歲共50年。不吃不喝不買房不買包,全部的錢投在股市上年化收益10%(美國標普500長期回報率平均值)。完全不考慮繳稅,不考慮通貨膨脹,這個人一輩子能積累多少財富?
答案是,2118萬。
那如果這個人把錢都用定存存銀行拿利息3%,每個月再花一半收入作為開銷呢?
答案就變成,177萬。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的工薪階級或者中產階級,從幾百萬到幾千萬就是這輩子能夠積累的全部財富的上、下限了。
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億萬富翁?特別是還有像比爾蓋茨這種身家860億美元的人?
你應該能夠感覺到,他們玩這款叫做「人生」的遊戲的時候,一定用的是和一般人不一樣的方式。而這個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槓桿」。
誠然,借用他人資源,一定比僅僅使用自己的資源風險要大得多,高回報必然伴隨著高風險。謹慎規劃、充分調研後的大膽戰略是勇氣;而利欲熏心、盲目跟風時的魯莽賭博則是貪婪。
總之,一個人窮盡其一生的時間和資源也只能成為一個中產階級。有時候,與其翻來覆去地數自己家的雞每天下幾個蛋,不如去問問鄰居家的雞養得怎麼樣了。
這個世界,
窮人、中產和富人,
決定因素不是出身,
燕子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虎落平陽也會遭犬欺。
你的心態和眼光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眼前短暫的歡愉,貪圖安逸的保守,借用資源的勇氣
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自然就有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有一天,
上帝把你所有的財富都剝奪了,
只給了你一隻雞,
你會怎麼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