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業績扭虧股價仍低迷 雲智匯(01037)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千里眼」?

業績扭虧股價仍低迷 雲智匯(01037)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千里眼」?

6月22日,資訊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雲智匯科技(01037)發布了2017年年度業績,在台灣鴻海集團入股後的第二年,雲智匯科技也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

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7月3月31日止年度總收入達到了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49.6%,毛利也大幅增加至1.725億港元,報告指出,收益及毛利的大幅增加主要由於信息科技整合及解決方案服務分部成功向鴻海集團取得多個大規模解決方案訂單。

然而從股價上看,雲智匯科技卻似乎並沒有走出自2016年以來的持續低迷:

第二個「千里眼」?

在雲智匯科技的高管名單中,智通財經發現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略高——「千里眼」,包括公司大股東謝迪洋、公司董事會主席許立信會議及執行董事簡宜彬在內的三位高管,都曾經是一家名叫千里眼控股的公司的高管:

對於「千里眼」這個名字,港股「老炮」們或許還印象深刻,就是那隻與富士康鬧出大緋聞的股票,事實上近幾年來,雲智匯科技的股價走勢與曾經的「千里眼」 訊智海(08051)也頗有幾分相似:與鴻海傳出「緋聞」→股價暴漲→泡沫破碎→持續低迷。

當時,市場盛傳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部分業務將借殼千里眼控股在港上市,專家們對於一個10億市值不到的殼對富士康意義何在充滿疑惑,但市場情緒可顧不了那麼多,兩周內把千里眼的股價炒高了三倍多。

但隨後,千里眼發布公告稱,公司大股東僅以2.3億港元的總價向富士康出售了50%的股份,2.3億對於富士康來說甚至連合作都談不上,隨著市場情緒的逐步消退,投資者逐漸恢復理智,股價也開始蹭蹭地往下滑,2016年10月,千里眼控股將公司名稱改為了訊智海,但也未能挽回頹勢。

反觀雲智匯科技這邊,與鴻海集團的故事發生得比千里眼還更早一些,早在2015年上半年,當時雲智匯的名字還叫台和商事,市場就傳出了富士康即將入股的消息,股價也從不到1港元飆升到了最高4.69港元。

不過在停牌三個月後,台和商事宣布僅以2.8億港元的總價折讓74%賣盤,而且此次股權轉讓的要約方還並非鴻海,而是由鴻海精密以及韓國上市公司SKHoldings等組建的名為「Asia-IOAcquisition Fund,L.P.」的私募股權基金。

還是同樣的劇情,隨著市場情緒的逐步消退,儘管台和商事改名為雲智匯科技,也無法改變其股價兩周內縮水50%的事實:

那是否可以斷言,雲智匯科技就是第二個「千里眼」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相比於後者自從被收購以來業績就一路虧損,雲智匯科技剛剛發布的年度業績並不差,另一方面雲智匯科技與鴻海集團的合作方式也更為健康。

鴻海的大腿抱不抱?

其早在2015年12月23日,雲智匯科技就與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就簽訂了一份框架協議,涵蓋資訊系統運營及維護服務、執行資訊科技項目,包括"B-O-O"(建設—擁有—運營)項目以及軟硬體的銷售採購。

這份框架協議意味著,在2016、2017及2018年3月31日止的三個財政年度,富士康這個大客戶將會為雲智匯科技分別帶來1.04億、13.1億及17.1億港元的收入,這對於當前總市值僅為約13億港元的雲智匯科技而言絕不是一個小數目,這麼誘人的大腿必須得抱。

背靠大樹好乘涼,在富士康這棵參天大樹下,雲智匯科技在去年11月與英特爾公司宣布合作,以推動富士康在武漢工廠的電子產品組裝生產線向智能化工廠轉型;又在今年年初與中興通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打造新一代雲視頻終端及解決方案。

此外,雲智匯科技的主營業務也迎來了較大變化,原先台和商事的電子元器件及物業經銷商生意,被新股東認為不賺錢。於是在富士康的執掌之下,雲智匯科技未來的主營業務變成了資訊科技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和電子產品製作。

不過,雲智匯科技也並沒有打算就此抱緊大腿不鬆手了,畢竟千里眼的教訓擺在那裡,公司高管們心裡應該是最明白的。

因此,在剛剛發布的年度業績中,雲智匯科技也表示,儘管鴻海集團仍將是公司的主要客戶之一,但公司更希望能建立更多元化的客戶組合,並致力於三年內將來自鴻海集團的年度收益貢獻降低至集團總收入的40%以下。

這並非只是空談,報告中還提到,目前公司已與一家中國知名白酒公司就其瓶樽檢測線進行自動化概念實證,並致力於將其建立成為中國白酒行業標準的方案。如果成功建立,預期其他中國白酒公司也將隨之建立有關的自動化生產線,因此這將為公司龐大的商機。

而在消費性電子裝置及汽車行業方面,公司目前也分別為一家家電及一家電單車製造商實施SAP系統,預期將能大幅提高其經營效益及生產力,還在與同行業多家鴻海集團以外的潛在客戶就工業4.0方案進行商討,並預期不久後與其中若干客戶訂立服務協議。

一邊拿著鴻海的超大訂單,一邊發展著其他客戶,雲智匯這個小算盤打得也是精明。

未來尤可期

從雲智匯科技近期的動作來看,這家公司的未來同樣值得期待。

一方面,在公司還叫台和商事時遺留下來的電子產品製造業務,由於行業競爭激烈且客戶訂單不穩定,成本較高毛利率過低,所以公司已經將這部分業務佔總收益貢獻的比重由去年的84.6%降至20.7%,而將信息科技整合及解決方案服務的比重從15.4%升至79.3%,基本實現轉型 。

此外,在去年進行大規模的人員精簡之後,今年公司又將其團隊逐漸向項目設計、開發及實施方面進行建設,共花費約150百萬港元用於建立及擴大專業團隊,預期今年年底將專業團隊擴大至300人。

報告中也指出,「工業4.0」為具有獨創精神的生產商及系統供貨商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支持下,公司董事會對其信息科技整合及解決方案服務分部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總之從目前來看,雲智匯科技並沒有走向第二個「千里眼」的方向,幾位與千里眼有關的董事也沒有一錯再錯,而是將其作為前車之鑒,但具體會怎麼做,還得看公司管理層能否在即將發布的年報中給予投資者一個滿意的答覆。

業績扭虧股價仍低迷 雲智匯(01037)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千里眼」?
推薦閱讀:

香港是我的「提款機」:一個巴菲特信徒的港股18年
中報預增35%,東陽光葯(1558.HK)的神葯藥效幾何?
估值低到塵埃里,港股里的奇葩今年終於要爆了
朱曉軍、鄧海峰:獵物送到家門口了

TAG: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