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三大根本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人生在世,要找工作掙錢養家糊口,要和外人溝通聯繫,要自我提升自我滿足,這三大方面基本就涵蓋了整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用比較學術一點的語言描述,人生的基本問題有如下三個:人對物、人對人以及人對自身的問題。

人對物的問題:從社會層面,就是人們如何與自然界抗爭,獲得足夠的產品用於整個人類世界的存在與發展。針對個人層面,也就是怎麼獲得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從而保證自己和家人有飯吃有房住,能解決身體的各種物質需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明顯,就是科學啊。科學就是人們發展起來用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從而滿足自己需求的手段,這個手段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了它的有效性,任何信仰和思想都不能憑空變出麵包來。用愛發電,信耶穌有飯吃都只能是臆想。我們從小到大一直所接受的教育基本就是偏向實用的科學技術培訓,能保證大多數人成為技術流水線上合格的操作工,為社會產品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獲得養活自己的薪水。現在這個問題在科學技術的極大發展前提下,已經看到了徹底解決的曙光。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建立於可控核聚變和強人工智慧的實現,人們的生存問題將不成問題。相對而言,這個問題是最簡單的問題。畢竟外物死板礙滯,縱使你有千般變化,人們也能想出萬般對策,科技偉大,曲成萬物而不遺。

人對人的問題:人生在世,總需要和外人打交道。「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沒有人能夠離開社會獨自存活。人生倫常是每個人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因人成事的例子無處不在。夫妻、父子、朋友、上下級等等,都需要認真面對和經營這些關係。在這個問題上,儒家哲學的核心是「仁」,也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順從自己的本心,同理共情,以親疏遠近的等差實現情理的共鳴。五千年的文化流傳,儒學一直在人倫日用中下功夫,其理論實踐不可謂不精深。如能在此範疇深思精研,必定有所收穫。佛道兩家都是以出世遁世為宗旨,以取消和逃避人情為實踐,此等理論中如何能找到入世良策?至於其它西方主要處世哲學以及宗教,要麼以對待外物的態度來處理,則是物慾橫行;要麼妄圖以外在神明指點人事,以神性代人性,又如何能契合?孔子有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此中意味何等深遠,人需有自信自立之心,人世間的事情,自然要靠人們自己去解決。楊雄有雲「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人是天下鍾靈薈萃所生,具備無窮潛力,能充分發揮則人間即是天堂。

人對自身的問題:人除了這個會吃會喝,能蹦能跳的肉身之外,還有靈動的心靈,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界的供養。在前兩個問題得以解決之後,我們還具有自我提升和自我實現甚至是自我超越的客觀需求。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很形象的表明了人心的特點——它是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的。現實社會中這麼多宗教恐怖分子,生活無憂卻精神空虛,無法在精神的更高層次上獲得滿足,被邪理所蠱惑,為了虛無的目標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人是要有點理想的,要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兩樣?星爺也曾經這麼告訴我們。同樣,在儒家看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的向上奮進,永無停止之日。正所謂:存,吾順事;殞,吾寧也。這等心境,如何不讓人心折!抱持這種信念,人生無處不是生機盎然,世間何處不為人道天堂!道家以修身長存來躲避生死大事,其氣勢已經頹弱不堪,更有何面目來評價朝聞夕死的豪情?佛家以取消一切來應對問題,其勇氣可嘉,但出世滅世宗旨實在不應為生人所取。其它西方思想,小知間間,不足一取。

人生三大問題,順次即為真善美的解決之道,以科學求外物之真,以儒學求世間之善與人性大美,至矣!

(主要觀點參考梁漱溟及心學有關書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弱的人也可以很有自信?
如果一個人背負了很多很沉重的往事,是不是就不容易再感到快樂了?
大成就者都具備的兩點特質
愛上一個HIV感染者,何去何從?
你睡過哪些地方?

TAG:人生 | 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