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家大數據公司被查,看數據造假如何支撐市場繁榮!

5月20日,梨視頻發布了一個暗訪視頻,經過調查發現多家快遞公司為海淘假貨偽造物流信息,假貨廠商,快遞代理點,躲藏在網路背後的技術大咖,一個完整的利益鏈漸漸浮出水面。

再到最近放出的內部消息,監管部門開始對15家大數據公司進行調查,這15家大數據公司其中幾家已經是上市估值幾十億。數據行業產生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數據造假,獲取數據路徑不合法的問題了。而是如果在這樣下去,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將謹慎輸出數據,也不會相信別人的數據。

我們再說回數據造假。

當梨視頻爆出造假物流信息後,順豐首先為自己正名,堅定的聲明態度打擊造假行為,不過當深究是否參與時沒有任何錶態,其他快遞至今也沒有任何的表態。

面對這幾年的造假事件實在是數不勝數,作為深處底層的消費者來說恐怕不能在清楚了。出了消費者協會和每年只有一天的315那還有什麼打架的機構呢,曾經一個段子說,中國已經到了互害的時代。造假行為已經涉及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而維權打架的路我們只邁出了半步。

造假的思潮已經波及到互聯網行業,前景潛力最大的是互聯網業,泡沫最大的也是互聯網行業。動不動過億估值過億用戶使用量曝光千億級的字眼充斥著互聯網創業公司,每一個公司每一個VC都在追求數據的完美,而在創投圈流傳著一句話:一切用數據說話。在數據造假這個黑產慢慢被曝光後,看似繁榮的互聯網行業還能維持多久?

造假的思想是人性貪婪的體現,從最初的好面子到虛榮心攀比心,再到求而不得。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不得不作局編造謊言犧牲一些人的利益。

馬克思說過,有10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2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記得年初的時候,遼寧省因為經濟數據造假面臨強大的輿論壓力,而帶來的蝴蝶效應恐怕還在繼續。這種造假思想涉及到商業層面呢?各行各業似乎對虛報數據已經司空見慣,畢竟上司交給的KPI要完成。有時候一個好看的造假財報就會挽救一個創業公司,就會募集到下一輪的融資。

是的,有時候會認為不刷量就會死!

半年以來,在文娛領域,每部新作都會遭遇播放量造假的懷疑。

宣傳方會把總播放量的計量公式設置成由劇集播放量,花絮,預告片,混剪構成,以此提高所謂的播放量。其實,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真實的播放量約為宣傳的一半。打個比方:電視劇《擇天記》正片播放量65.4%,預告片33.1%,花絮剪輯宣傳視頻1.5%。視頻網站和投資方為了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和影響力只能拿全部的播放量作為本劇的播放量,為了利益一起吹泡泡的現象在文娛領域並不少見。

在應用程序領域,線上流量的消失殆盡,獲取用戶的成本有時甚至比線下更高,產品經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幾年互聯網企業互撕的事件也越來越多,而關鍵詞離「造假」都很近,前有優信二手車車源造假被曝出,後有瓜子網被起訴不正當競爭,這是不是代表著整個行業看似繁榮其實已經舉步維艱了呢?

去年的創業風口很多,這包括:直播,短視頻,內容付費,共享單車。而今年,目前為止只有沾了去年共享單車的尾巴,而2017年已經過去一半,下一個風口還未出現。從去年被媒體唱衰的資本寒冬,到現在用數據造假撐起的繁榮市場,看不出任何資本回暖的跡象。而VC需要賺錢,創業者需要逆襲,黑產還要賺錢,這些因素似乎為數據造假提供了合理存在的溫床。

不過由數據造假撐起了的繁榮市場,多少人會受益呢。

在網民的強大輿論和競爭對手(互坑)的施壓下,還是有很多企業走在了打假的路上:

視頻網站啟用播放量技術檢測,嚴格監管刷量行為。不過很難判定視頻網站在刷量利益鏈扮演的角色,畢竟播放量的多少對視頻網站也有一定的利益。

數據造假短期內難以杜絕,除非外部監管機構建立強有力的約束條件和違規處罰成本。

寫在最後:

我打開幾家互聯公司最近公布的財報,看了看裡面的數據,我笑了笑,心想,大家都好有趣哦!


推薦閱讀:

TAG:數據挖掘 | 互聯網泡沫 | 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