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傘,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生意?

最近西班牙媒體稱,在中國藉助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共享資源已經慢慢影響中國人的生活習慣。

時至今日,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的企業應運而生,繼共享單車後,出現了共享充電寶,甚至出現近日出現了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

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創投圈天天被共享經濟刷屏,最風光的莫過於摩拜和OFO了。後來國民老公王思聰豪賭吃翔的話語讓共享充電寶躥上頭條,在共享充電寶的領域中,40天融資12億人民幣成為業界的投資神話。

資本市場已經冷靜

共享雨傘已經入場10餘家,或融資不過三家。

目前來說,市面上的共享雨傘有三種運營模式:

自助設備型如:如魔力傘

特點:依靠設備自助借還:布點在人群密集處,如地鐵,車站。

優點:自動化,及其自助完成借還操作:效率高,借傘還傘流程精簡。

缺點:設備成本高,需要大量資金;場地推廣受限。

自由借還型:如e傘

特點:雨傘掛在扶梯上,隨處借還,傘上自帶類似ofo的密碼鎖。

優點:成本低,無需找機器借還傘,用完掛於扶梯即可。

缺點:隨處放置,會被管理者清理。

就在5月26日,陸家嘴城管中隊表示,共享雨傘不允許綁在市政設施上,某投放企業已經自行整改並且把違規傘具收回。

商戶借還傘型:如JJ傘

特點:上海,服務人員管理傘架,借還需人工參與,

優點:效率高,人工服務可容錯率高,

缺點:運營人員人工成本高,依靠商戶推廣速度較慢。

目前,多家共享雨傘的使用方法都是下載app,付押金,掃碼,使用,支付租金,還傘。每個運營邏輯都有著各自的理由,但是單獨靠租金能夠盈利嗎?「科技資本論」通過途徑找到了相關的商業模型。

在這個商業模型里,我們坐標深圳,以3萬把雨傘為例:

從圖中我們可見,每三萬把傘每年虧損250萬。同時,每把傘的使用壽命是2年,2年後將會有新一輪的換貨虧損,也就是說,單獨的靠租金,盈利無望。

對於一些互聯網公司,相比傳統企業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流量,這也是很多互聯網公司把廣告業務作為最重要的盈利模式的原因。

魔力傘CEO沈巍巍說,魔力傘已經接到廣告,廣告主要通過在傘面印製logo,按照一定的比例投放。e傘方面也表示已經接到廣告,每把傘每個廣告周期價格為10元。

說起為何看準共享雨傘,創始人沈巍巍說道,他要改變中國人對雨傘保有的廉價低質的觀念,南方多雨但很多人不習慣帶雨傘,即使外出遇雨也只會買個低質的雨傘,這樣的痛點讓他產生了共享雨傘的想法。對待共享經濟,他認為這是一種減少浪費的理想模式,對環境和節能減排非常有利。

不難看出,對於創業者來說非常看好共享雨傘的前景,但從融資情況來說,投資者還是非常謹慎。

經過分析:

共享充電寶的本質是:非剛需的、低頻的、重資產的租賃經濟。

而共享雨傘的本質是:非剛需的、低頻的、輕資產的租賃經濟。

二者唯一的區別就是共享雨傘是輕資產,輕資產勢比比重資產在同等價值的基礎上更能快速規模化搶佔市場,但是為何遭遇資本冷眼呢?

先說說VC投資共享充電寶的三大原因:

  • 錯過了共享單車,還能錯過共享充電寶嗎?

  • 不能錯過這麼共享經濟的紅利,要給合伙人,股東一個交代;

  • 認為共享經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力。

但以共享雨傘為界,資本市場會更加冷靜和剋制,共享充電寶短期內融資12億的投資神話未來幾年不會再出現,而且很可能共享經濟的資本寒冬已經到來

當我們從一開始騎著共享單車用著共享充電寶,大談共享經濟的時候認為這就是共享經濟。60天後的今天,市場遇冷共享產品遭遇資本冷眼,共享產品融資再也不那麼容易的時候,我們再次重新審視什麼是共享經濟。Uber,滴滴,和現在的ofo,充電寶,雨傘早已不是一個性質的共享,前者是真正意義的共享產品,所屬產品為私人,後者是包裝後的共享產品,所屬產品歸企業所有,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租賃公司。

而這個美麗的謊言利好的時候誰都不願意戳破,等資本寒冬來臨,或許幻滅期就在不遠處!

VC們對於共享雨傘的前景也看不準,正把這個決定交給時間和市場,而對於新創共享雨傘公司來說,融資能力幾乎成了創始人贏得這場戰爭的最關鍵因素!

「科技資本論」對於「共享雨傘,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生意?」已經給出了觀點,你的看法呢?


推薦閱讀:

物聯網是共享經濟的技術基礎

TAG:分享經濟 | 融資租賃 | 移動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