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危險的麻木

不作為比腐敗更可惡。

對中國股市的頑疾,我已經有了吐槽疲勞症,因為近十年來翻來覆去說的就是那幾個問題,然後換了一屆又一屆領導,核心問題一個都不觸及,得過且過,只要任內無大跌,無大漲,IPO能發,就是政績,然後加強監管,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口號喊起來,混一天是一天,如此等等。

如果不改變根本的認識,怎麼變,怎麼出台臨時政策都是權益之策,還是得過且過的大框架,早晚會出事的,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監管們甚至到了睜眼說瞎話,徹底罔顧事實的程度,比如強調新股IPO和股市漲跌無關,這個樣子,那就沒法兒對話了,這不危險嗎?

不從根本上改變對股市的認識,做什麼都意義不大的,會永遠保持牛短熊長,這是必然的邏輯和結果 : 長期持續磨人痛苦的熊市,為扭轉態勢,出台一堆利好無人問津,積累到一定程度,產生急促猛烈嚇人的牛市,吸金效應過分,以至於到後期,又不得不幹半夜雞叫,或者猛然中斷資金供給的事,一次又一次大規模製造慘劇,而且從07年的半夜雞叫,到15年的猛然拉斷配資供給,產生的傷害程度是劇烈上升的,影響力,深度廣度都是在擴大的,由於有了槓桿,對個人的財富傷害威脅更巨,如果這個模式不能徹底扭轉,早晚有一天會變成一把刺向監管者的利刃,在當今世界總體和平的大背景下,其威力不亞於導彈核彈,金融危機的威脅比軍事上的要大多了!因為它打擊的是內部信心和認同。

如果我的這個推盤被認為是危言聳聽,那我更有必要調高一個八度來強調了,情況不是越來越嚴重的話,2015年需要調用國庫來救市嗎?調用了又怎樣? 還不是十分吃力,無非是起了個緩衝作用而已,而照現在這個IPO速度,市值規模擴大的程度,再來一次瘋狂上漲之後的暴跌,扛得住嗎?一定扛不住的!!!

這問題就又回到源點了,牛市完了,暴跌就暴跌唄,關政府和監管者什麼事呢?沒有哪個國家股市暴跌政府要開國庫救市的,頂多是政策層面呵護即可,輪迴是必然的。我們的政府和監管為何要如此擔責?究其根本,問題就出在因果製造上,如果牛市的上行,沒有喉舌媒體的鼓動和推行,而牛市的關鍵終結動作,沒有監管的半夜雞叫或陡然拉斷配資行為,炒高了讓它跌好了,不要緊的,真正市場化的下跌是一步一步下來的,死不了誰,監管用各種配套政策名正言順的跟進即可,足夠相對從容的應對,完全到不了動用國本的程度;所以核心問題就在於:你有沒有真正的把它當作是一個市場,並給予足夠的尊重。

所以弄權管控,其實是很不好玩,很笨很危險的做法,市場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麻煩,並且做的更好更有效率,讓你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做好立法執法,偏要越俎代庖,人為降低市場功能,加大人治的成分,直接參与本屬於市場功能的領域,結果在股市上,便是麻煩無窮。投資者是不需要保護的,千萬別去保護他們,因為道理很簡單,他們受到傷害時一定會來找你保護者的麻煩的,客氣的話,責罵你:你怎麼保護的么?不客氣的話,就很麻煩了。。。。

我就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要這樣給自己做局呢?後來想通了,可能就是像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那樣吧,明明有英國人奉上的槍炮火器給你用,但不用,就要用刀槍劍戟,那種弄權俯視的感覺好啊,玩意兒好不好在其次,行不行跪拜禮才更重要。

看來歷史是有脈絡的,改變沒那麼簡單,但即便慣性使然,也要用腦子想清楚問題的嚴重性,管得越多,責任越大,一直大到你完全承受不起為止,大到以後派誰去做證監會主席就和官場生涯判死刑差不多!那個火藥桶越來越大,要多大的屁股才能坐在上面?聰明的做法就是儘早儘快的把自己脫身出來,把麻煩交給市場去處理,那麼好的利器,它一定做得好,投資者不需要保護,要嚴刑峻法,去規範投資行為,培養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基本認知,只要規則公平公開透明合理,監管哪裡會受投資者群體情緒上的壓力,連宣洩的機會都不應該留的。

所以不徹底改變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它早晚變成向你索命的惡魔,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結果,2015年股災後我就說過,股市不怕被扭曲,因為它的反作用力會遠大於人為施加給它的不合理,一旦發作起來破壞性會非常大,我們目前的新股IPO制度,通過必須擁有股票進而關聯二級市場托起所謂的「漂亮」50,然後人為大幅壓低新股市盈率,造出新股發行上市必然翻倍的神話,設計成一種只要中籤則必賺的反市場模式,完全抹殺了市場判斷一個企業優劣的最基本功能,等到給市場這個功能的時候,股價早就被炒到雲里霧裡,除非企業極為優秀,否則經歷這一輪反市場化的非理性爆炒,絕大多數是下跌無盡頭的,這個設計長期看對市場的損害是極大的,因為它徹底的反市場,漂亮50到底因為什麼被追捧也被扭曲了,虛化了指數,異化了市場對價值的真實判斷能力,任何健康市場的藍籌對上市公司總體上都是一個媽媽的作用,是有能力維護整體的,只要藍籌好,多數企業和行業景氣度就會好;我們A股恰恰相反,這些所謂藍籌變成吸血鬼了,只要他們漲,則中小企業一定不斷下跌,不僅如此,還會有一幫吹鼓手打著所謂價值投資的名義,對其他品類的投資者各種教訓羞辱甚至謾罵,這簡直是極其令人不齒和氣憤的,那些你們嘴裡的垃圾股們,具備上市資格本身,投資者就要先出一筆錢投給所謂的「藍籌」們做上路錢,雖制度上沒有明確這麼指定,但是長期的引導是有極強的暗示作用的,實施結果一定走成現在這個樣子:「漂亮」50漲,其他不斷跌,新股10個20個甚至50個一周也能發(假如不管二級市場死活的話,一定可以,無非是獲利多少而已),從這個制度設計就可以看出來,中國A股完全就是個商業銀行的低代價替代品,純粹就是為融資而存在的,多數投資者在被保護的名義下被蠶食,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樣走下去的結果 ,必然是無數次走不下去然後調整,直到徹底無效為止。

新股發行制度的好壞,一個重要的判定標準就是市場化充分與否,一個正常的市場是歡迎新鮮血液的,新股發行成功與否來自自身質地,和參與者是否持有二級市場股票不應該有關聯,這個關聯的本身會雙雙歧化新股和老股的價格內涵,完全是人為製造的價值扭曲。在投資領域,不能做無風險對沖的盈利模式設計是一個基本的金融常識,因為這種無任何技術含量的必贏模式一定會傷害整體市場,本質就是一種寄生,成為大市場營養的流失源, 而我們的新股IPO模式居然就公開的做出了這樣一種設計,為數不菲的資金為打新成立基金,專營此道,以規模優勢獲取固定收益,長期侵害整體二級市場;而新股上市後多年來形成的墨守成規的必然爆炒模式,挑起創業和管理團隊極大的減持衝動,基本上可以不做什麼努力,只要合規立即減持,因為與原始成本相比,放大倍數實在太過巨大,即便股價從最高處下跌幾倍,他們仍然獲利豐厚,所以不需要什麼艱苦努力,立即減持是符合人性的多數人的自然選擇,我在國外就遇到過這類高管,不在少數,都是能人,只是,條件那麼優厚,創業那麼艱苦,為什麼不退出來享受生活呢?作為個人選擇無可厚非,制度漏洞使然,但是對於整體資本市場,那就是長期的失血啊,是在保護中小投資者名義之下,公然合法的吸血,新股上市越多,這個進程和規模就越大。

這個新股發行的模式就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它告訴創業者,奮鬥上市吧,只要一上市,只要自己的良心和事業心過得去,一切都可以懈怠下來,一定會有個不菲的財富保障,所以,初上市企業的財報都非常亮麗,無一例外,而迅速變臉,也是很好理解的。所以在A股,減持成為巨大的壓力不是企業高管的道德問題,更多的是制度設計問題,因為新股的多重市場價值判斷權,被歧化,被行政化,被嚴重扭曲,為應對這種壓力出台一些限制減持的規定,解決不了根本,隔靴搔癢而已,不從根上治理,就是不作為,就是一種麻木。

資本市場,早就不是簡單的經濟的晴雨表了,否則是無法解釋許多歐美國家實體經濟不好,股市大好的邏輯在哪裡,確切的說,它逐漸成長為未來經濟好壞的晴雨表了,並同時參與到未來經濟的組成、設計和推動上,肩負著把社會資本引導到具備未來發展潛力的行業和企業中去的偉大功能,起到為整個社會發展探路的作用,通過對企業價值的判定和未來方向的界定,來主導和配置資源,通過兼并重組達成產權交易,來製造和孕育真正的藍籌企業和把握未來脈動的那些種子選手,這兩大重點交相輝映,共同建立資本市場的基礎價值觀,這才是發展資本市場的最核心要點,相比之下,融資功能只是一個基礎的功能,新股上市完全可以做到是一種正常普通的市場供需關係,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即可實現,第一,把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兼并重組功能還給市場,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企業獨立上市,實現股份證券化的途徑很多,接受兼并就是一條很好的捷徑,對企業迅速發展有極大地好處,既利好已上市企業,也節省社會資本和運作成本;第二,做好退市標準並嚴格執行,進退有據,有進有出;第三,建立充分的 IPO市場化體系;

新股上市,一部分被熱捧,一部分交易寡淡,一部分跌破發行價,如此這般,至少在形式上是走對路了,目前的狀態,是寅吃卯糧,害死後人的做法,說的更嚴重一點,就是你要以發行IPO多少為重點考核政績那我就去做,不想別的,哪管我死後洪水滔天,如果每一屆監管的官員都只是看著自己任內這一小段,為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服務,根本不去考慮長遠,考慮市場根本性的健康和長期發展,那這種不作為遠比腐敗更有破壞力,這種麻木一屆一屆積累起來,最後的坍塌引發的對國家的傷害不可估量。

資本市場有持續的熱度,投資者有長期的正向回報,市值的持續增長是通過兼并重組+內生性發展+進出平衡有度的新股發行和衰股退市來保障,這是發展健康資本市場的初級考核指標,更高階的指標,是要看你製造了多少個未來的偉大企業,這個難度很高,就暫時不要求了,但是至少,先做出一個能通過初級考核指標的市場吧,管理著那麼巨大的一個市場,這些基本的ABC,難道還要現學來轉變思路的嗎?沒有一個長期的、統一、一致的綱領性目標來規範實施的嗎?有時候,真有點悲哀,因為一直以來看到的堅持只有一個,那就是融資融資,發新股,發新股,除此外,基本也就沒什麼可圈點的了。

對現代化與未來麻木無感到可怕。

推薦閱讀:

用友軟體2012第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3億元,比2011第三季度凈虧損增加0.96億元,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凈資產收益率(ROE)是選股神器嗎?
人類社會的經濟總量是否有上限?
在用比特幣把巨額財產轉移到境外去的時候,會因為比特幣行情而蒙受較大損失嗎?行內有沒有辦法規避風險?
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風控崗位,對目前及以後如何定位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規劃有點亂?

TAG:金融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