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 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物聯網平台

  大家好,我是Harry.火。

  今天想聊聊物聯網,哦不,是物聯網平台。

  物聯網平台隨著行業的宣傳以及各企業自身的需要,確實變得愈發重要,但這個新興市場同時也正在變得擁擠、層次不齊,甚至讓人費解。所以如何找到一個對自己企業業務合適的物聯網平台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平台的層次不齊

 如果說為了從物聯網(IoT)浪潮中獲得相應的價值,那麼對於非專業人士或者企業來講,如果有一個完整的平台可以讓我們創建或管理各種應用程序、進行分析並安全地儲存數據,那會是很有的幫助的。就像電腦上的操作系統,作為一個平台,由於它在後台完成了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任務才使得前端的最終消費者例如程序員、經理和用戶都可以輕鬆,而且用更低的成本去完成一系列日常工作與操作。

  在許多成熟的平台市場,通常會有兩個主要的玩家和若干個比較小的跟隨者,例如移動操作系統里的iOS和安卓,電腦操作系統里的Window和Mac OS,在遊戲主機方面的PlayStation和Xbox。但目前來看,IoT領域卻不然。說個笑話,好比說在現在的物聯網市場里,「網」要比「物」還要多。在百度上隨便搜一下物聯網平台,輕輕鬆鬆出來幾十上百個結果,這還不包括跨國科技巨頭投資研發的IoT平台,例如微軟、IBM、SAP、Oracle等,以及那些有著同樣願景的跨國工業製造型企業,像GE、博世和西門子等。

  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大小」和「樣子」的物聯網平台,有服務於特別場景的像商業地產(connecting store、shopping mall,etc)和家庭健康(一般涉及穿戴設備和家庭電器)的。有隻關注一種類型設備的,例如現在至少有2個以上物聯網平台號稱只關注基於AR(增強現實)的耳機。還有一些注重一個特別領域的像我們說的比較多的工業物聯網平台。現在甚至還有專門服務於狗的物聯網平台。

  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就關於如何選擇平台這件事都表現得很迷茫,到底我有哪些選擇、這些選擇又會帶來何種不同的功能和能力,這些問題現在看來對於最終用戶而言,是難以回答的。很顯然,「平台」這個詞在這個時代愈來愈多的被濫用了,很多時候人們口中的「平台」似乎只是告訴客戶我們組裝了各種功能、軟硬體和服務,除此之外,你得不到更多的信息。

到底什麼是一個平台,我們為什麼需要TA?

  廣義上來講,平台是一系列軟體、硬體、有時候也會包括操作系統、存儲、算力、安全性、開發工具和許多其他常用功能的集合。平台旨在支持各類較小的應用程序從而實際地解決那些業務問題。 構建平台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可以從特定的應用邏輯中摘取出許多擁有共性的功能。舉例來說,無論你是要寫一個程序來優化燃油消耗還是教室的使用空間,許多基礎技術從本質上來講是一樣的。程序猿只是希望可以聚焦在解決特定的問題上,而使用常用的能力來解決計算、存儲和安全性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好的平台應該可以顯著地減少應用開發和維護的成本。

  在物聯網的世界中,平台旨在快速地部署各類應用可以監控、管理和控制互相鏈接的設備。物聯網平台必須要能夠從海量的、潛在的、不同的各設備端點中處理諸如數據連通、數據抽取的問題,這些端點有時候隱藏在隱蔽的地點,不方便被找到,就算找到了其網路鏈接可能也會有問題。

大家都想做平台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平台?看看成功的軟體平台像操作系統中的Windows就知道了,平台不但可以賺很多錢、而且這種高利潤的「特許經營」模型還能保證你賺很多年。用戶和企業不太會頻繁的更換平台,因為通常轉移成本會高得離譜,而且平台的選擇會持續很久。因此很顯然,許多初創公司渴望構建平台是因為勝者會為股東創造大量的利益和價值,投資者會迫使初創公司將其定位成平台公司,因為最終獲勝的平台會創造100倍的回報。

  然而這樣的戰略有兩個主要的問題。首先,這些平台公司不像玩應用的公司直接聚焦消費者的商業價值。一個純粹的平台不會解決任何商業問題,上層應用還是需要的,因此平台的價值主張很難解釋給到企業的高管或負責人,這就造成了較高的銷售成本。其次在每個平台領域通常只會產生一小簇贏家。程序猿不會願意去學習多個平台開發技巧。業務人員與消費者也不會花錢購買多個平台。如果市場里有100個物聯網平台,也就意味著什麼平台也沒有,僅僅是各種故事和願景。從長遠來看市場最終會做出它自己的選擇,並且物聯網平台的勝者會整合2到3個領先者。

所以該怎麼選擇物聯網平台?

  到今天為止還很少有一個大而全的最優平台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也許市場會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最終才能在這場物聯網平台廝殺中決定出最後的勝者。與此同時,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平台是基於企業對自身物聯網戰略要有一個充分的理解。識別想要解決的問題、得到一個類似的解決方案和用例的短名單、並且嘗試去決定何時何地會用到何種專業及何種深度。如果你已經知道了你要去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哪裡,那麼應該可以很快地就可以得到一張備選平台的短名單。

  在做選擇的時候要避免很簡單甚至草率的就做出決定,而這決定僅僅是因為某個物聯網平台包括一些你感興趣的用例。這就好比我為了某個好玩的遊戲就決定了我要去買那個遊戲主機一樣(只是打個比方,現實中可能真會這樣。因為遊戲主機現在很便宜了,有兩個多個遊戲機的也大有人在)。平台包含的預設應用固然重要,但它們只是你整個平台戰略的一個部分而已。我們大致可以識別出五大類特性,企業在考慮物聯網平台的時候需要考量這些特性是否符合自己的戰略。當然這不是一個詳盡的清單,不過已經足夠從重要性和可持續性兩方面來區別各類不同的所謂平台了。

應用程序的環境

  在選擇平台的時候關於應用層方面有三個主要的考量:什麼應用程序是可以開箱即用的?應用程序的開發環境是怎麼樣的?什麼是通用的企業應用程序介面?有些平台或許提供了那麼1個或多個可以開箱即用的、還算有意義的應用,比如說iphone自帶的股票軟體和天氣軟體。有時候,那些非常簡單的應用程序往往是最「流行」的。有一個製造業的總監曾經說:「如果有一個App可以直接告訴我在我的工廠車間里到底有哪些機器,並且它們是開著還是關著的,我會很高興的。」但是,企業可能還需要自己開發複雜的物聯網應用,因為平台提供商不會像你一樣那麼了解你的業務痛點。企業需要確認平台中包含的應用開發環境與自身的開發團隊或是負責開發的合作夥伴之間的契合度,團隊是否有需要的技巧,或者平台是否符合團隊對於開發的要求。同時還要確保這個開發環境支持使用某種通用服務的方式來「容器化」業務應用,以便企業決定要切換物聯網平台的時候可以較容易的「插拔」。最後,企業可能需要平台與大型的企業應用程序進行介面構建,例如常見的客戶關係管理或企業資源規劃套件。 某些平台可能包括與流行的CRM或ERP套件的連接,這或許是一個還算重要的功能,當然具體取決於企業先前設定的IoT用例。

數據攝取與清洗

  通常數據科學家80%的時間會花在組合、集成、格式化、清洗以及處理數據上,以便將數據準備好進行分析工作。其他一些公司還設立了新的職位「數據工程師」,專門來計劃和培養數據源。一些平台包含了快捷方式或特殊工具,可以更快地基於企業的重要數據來構建健壯性很強的模型,從而大幅降低人員成本和縮短上市時間。確實有一些受到高度評價的平台公司專門從事這一功能,並在平台的其他方面使用現成的技術。除了需要有概念化數據並理解其內容的能力之外,對於平台而言,能夠處理和管理海量異構不同源數據流的能力也格外重要,現在有專門處理和解決這一問題的技術與供應商,他們把這些能力打包,licensed之後在賣給不同得物聯網平台。

雲基礎架構的擁有權

  大型的物聯網平台提供商也傾向於提供自己的雲硬體基礎架構(包括存儲,計算,網路和數據中心)。例如,Amazon和Microsoft都提供了具有IoT服務的軟體平台層,以及廣泛適用於公有雲應用程序的硬體 - 基礎設施層。硬體基礎設施層屬於資本密集型,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和規模經濟效應,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趨於貨品化(註:不是commercialization)。因此,大多數較小的平台玩家避免提供它,只是提供軟體層,而把硬體的基礎架構層放在一個或多個領先的公共雲提供商裡面,而許多新興的平台公司可能沒有在所有主要的雲提供商(通常只能運行其中一個)上獲得認證,這關係到那些因為某些原因希望可以標準化公有雲方案的企業,因此企業要確保自己的IoT平台供應商和總體的企業雲戰略是兼容的。

數據主權和安全

  企業可能需要通過標準加密的方式將數據存儲在公有雲上——沒人知道這片雲在地球上哪個地方。或者由於公司的數據安全性、法律法規等考量,數據必須被存儲在本地。亦或者也許數據可以在公有雲上但有一定的、明確的界限。除此之外,企業當然還會有其他特定的安全需求,無論是在雲上還是在遠程設備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種數據的加密管理、連接管理或授權管理,其中區塊鏈可以被使用但不是必須的。在目前這個階段看來,不同的物聯網平台供應商在數據安全領域提供的解決方案會很不同,有些很出色,有些則不然了。

邊緣處理和控制

  基於物聯網平台從終端設備中獲取數據並向雲端集聚使之準備好被人為分析是一回事,在邊緣設備或系統上執行分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時候,把數據移動到雲端所需的通訊過程是很麻煩的,例如從遠程的一個礦井中或是從加勒比海上的一艘船上傳輸TB級別的數據到雲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IBM之前在與KONE電梯合作的IoT項目中,數據傳輸也是一大問題:電梯一般不安裝在開放空間,必須保障無線信號傳輸穩定,其次舊大樓電梯間不一定能部署新的實體網路)。針對這類問題,有些平台提供專門的處理能力。有時候所謂「地方自治」是必需的,有些平台允許用戶刨除人為的影響因素而將平台設置成可以獨立自主地變更連接端點的行為,或僅在方便的時候才傳輸數據。我們現在看到的需求是要求供應商將應用程序從雲端移到邊緣,並且在可控的情況下允許邊緣設備直接調整操作參數,例如燃料流量或方向或溫度,來滿足動態的需求。

所以?

  為了從多個用例中最大的獲取物聯網的價值,建議企業僅使用一個平台。物聯網平台市場目前還沒有成熟,市面上至少有幾十個可供選擇,隨著這個市場的鞏固,要從整個技術環境去看,而並非僅僅是應用層面,企業應該嘗試尋找一個大的、長期存在於市場中的合作夥伴,或者可以高度聚焦、有一定特色的、可以成功的解決企業最困難問題的供應商。在實施物聯網項目的過程中,企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數據清洗、安全和邊緣計算(包括本地自動化),對於不太關鍵的設備可以使用方便取代或者現成的技術。選擇一個平台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為無論是遊戲機,智能手機還是物聯網,您選擇的任何平台都很可能會陪伴你很長一段時間。

  IBM Watson 物聯網平台可以輕鬆安全地連接設備,實現快速開發物聯網應用,通過在實體環境中學習,提高認知智能水平;它不但分析任何來源的數據。還可以通過基於雲的服務實現擴展,具備豐富的分析能力,可以提供新銳洞察,幫助企業實現創新和轉型。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侵刪)

***********************

版權聲明:本篇文章來自Harry.火原創,轉載請註明原文鏈接和作者。了解更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據驅動智能」。任何問題可以聯繫harryhuo23@163.com,謝謝。

***********************

我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推薦閱讀:

物聯網PaaS平台承載未來業務論壇成功舉辦
物聯網平台的生態化趨勢
產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的關係
定時功能就是自動化嗎?
物聯網平台是未來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

TAG:物聯網 | 大數據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