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忙,不是你放棄學習的理由
最近讀了小山龍介的《整理的藝術4:升職從整理開始》,這本書有點像生活小技巧一類的書,提供的是很多的小方法,如封面所說一共是88個職場學習秘技。
其中有一些方法我不敢苟同,但有一些方法還是很有用的。
我認為很有啟發的內容主要是這麼四個方面。一個是關於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一個是關於如何找時間學習的方法;一個是關於如何堅持長期學習的方法;最後是關於做題應試方面的技巧。
第一方面: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認為學習是一種清零的過程,就是把舊的不適合的東西更新的過程,他還提到一個概念叫「避免惡性成熟」。
什麼是惡性成熟呢?
就是一種過度自信,認為自己以前的某種做法是對的,然後一直遵照做下去,不知改變。
作者認為學習是避免惡性成熟的好機會。所以學習要秉持開放和自省的態度。
這本書叫《整理的藝術》,也就是說,作者是把學習認為是一種整理的,一種以零壓力為目標的整理術。代入整理的概念,學習就是整理清除那些不適應的舊知識,接納新知識,形成新陳代謝的良性循環的過程。
作者舉了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進一步說明這個過程。
如圖所示,人是容易遺忘的,就像一個漏水的池子,上面在流,下面在漏。
一方面,這說明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另一方面,作者建議我們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阻止水漏出去上,因為阻止不了,而應該集中精力灌更多的水進去。這似乎和平常大家的認識不太一樣。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作者認為學習就是一個讓記憶體系吐故納新,循環起來的過程,所以儘可能忘掉已經記住的東西,讓自己的大腦記憶新的信息。
愛書的人大概總喜歡往書架上擺書,買很多書,看很多書,家裡屯很多書。與平常的認識不同,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清空書架,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
為什麼?
常有人說「書不借不能讀」,借書看是一種逼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提升效率的方法。因為書馬上就要還,所以我們沒有借口說因為一直有這書,所以等我有空了再慢慢看不遲,也沒有借口說因為書都在,所以筆記也沒有必要做。正因為書馬上就要還掉,所以我們必須趕快行動起來。同理,作者提出要清空書架,因為扔書、捐書就能產生這種「書不借不能讀」的效果。同時,因為書架被清空,我們也會重燃買書獲取知識的慾望。
這個例子也是要說明學習就是一種讓信息循環起來的過程。
那麼,從方法論上來講,還有哪些整理信息、讓知識新陳代謝的方法呢?這本書有許多精彩的方法,這裡我總結以下三點。
第一、one pocket的收集整理學習法,讓你更安心。
作者認為應該遵守一個叫one pocket的原則。什麼是one pocket原則呢?
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匯總在一個載體上,比如參加考試,可以把主教材沒有的內容抄寫到主教材上,比如把各種信息以自己個性化的方式存到在線筆記app如印象筆記evernote上。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很安心。
你想要提取你記得但又遺忘細節的信息時,你只要去一個pocket裡面找就可以了,因為你確定所有的信息都在這裡。
第二個好處是:方便收集匯總信息、素材以備使用。
你如果平時需要經常寫文章,就會發現收集素材的重要性。這個one pocket的方法可以有效集中生活中發現和收集到的故事素材、案例等,將材料用自己慣用的語言表達放到一個pocket裡面,那麼當你想要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在這個素材庫里整理一下,快速擬出文章的初稿來了。《零秒工作》這本書里提到過保存工作文件的副本到同一個文件夾里,也是出於相同的道理。
至於具體怎麼收集,書中也提供了一些小點子,如通過定期訂閱專業雜誌獲得一些專業的圖表,把這些圖表用照相機拍照或者掃描之後保存起來。如果有紙質材料也有電子材料,書中建議把大部分的紙質資料轉化成電子資料,存到一個雲存儲中去。總之,放到一個地方去,需要時,就去那裡找就夠了。
第二、輸出型的學習方式,理解效果更好。
書中有一個關於理解知識的效果的調查結果。結果如下:
聽到的內容,理解率佔10%;看到的內容佔15%;聽到又看到的內容佔20%;和別人交談佔40%;親身體驗佔80%;教別人高達90%。
如圖所示:
不同信息接收方式的理解效果調查表這個調查如果是真實的,那麼是非常有意義的。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最重要的幾個學習途徑。
我們看到,理解效率最高的三種方法不是被動地聽、看、甚至又聽又看,而是主動地和別人交談、親身體驗、教別人。尤其是親身體驗和教別人這兩種方式,理解效果已經超過50%。
就我的理解,將上圖抽象一點總結的話,可以發現,理解效率高的都是輸出型的學習方式。
再從抽象到具體。聽說讀寫,由於調查中沒有提到寫,我就想推測一下寫的理解效果,比如說我時常做的寫書評這件事。
在我看來,寫書評也是一種輸出型的學習方式。是不是理解效率也很高呢?我覺得應該是。
因為我覺得寫書評可以視作是在和別人交談、可以認為是在親身體驗、也可以認為是在教別人。難怪劉未鵬在《暗時間》一書中建議大家把學到的知識寫成文章發到博客上,這種過程與其說是在分享知識給別人,不如說是在提高自己的學習理解效果。
從這個圖表,我們得到這樣一個有益的認識,學習要多和他人交流心得、學習要多實踐所學內容,學習還要好為人師。
第三、不安的環境,讓你提高注意力。
本書從進化心理學出發,認為在警覺性高的情況下,人們的注意力會提高。
什麼樣的環境,人的警覺性提高呢?
陌生的環境、周圍都是暗的只有一盞聚光燈的環境、紅色背景色的環境等等。總之,在不安、感覺不受保護的狀態下,人的注意力會提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家裡舒適、安全、明亮的環境其實是不適宜集中注意力的,是不適宜學習、發揮創造性的。但沒關係,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不妨對書房做一些改造,比如時常變動一下書房布置、點一盞檯燈學習等。
第二方面:如何擠出學習的時間?
我不知道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已經離開學校,步入職場?就我個人而言,我有時確實覺得我醒悟得不算早,工作以來,感覺自己學習得比上學時候還要用功,只是再沒有學生時代那樣擁有那麼充足的時間了。感嘆:要是現在也能學習這麼長時間,該多好啊。
但是,作者不這樣認為,他反而覺得踏入社會後能更加充實地學習。
作者說,正因為時間短,所以要更集中精力學習,更積極利用時間高效地學習,同時,因為時間短,也正好能夠避免因長時間學習產生倦怠感。其實我們不必後悔,如果真給我們那麼多時間,我們也真不一定像擠出時間學習時那樣有效率。
這實際上就是成人學習的常態和關鍵。
不要把不能長時間學習當作是一個消極因素,而應該把它轉化為積極思維,因為無法長時間學習,所以才能夠更集中注意力學習的積極思維。
為了解決工作後學習時間少的問題,作者認為就要利用好零碎時間,同時更要珍惜整塊的時間。
針對零碎時間的利用,作者建議使用「同時學習法」。
這個所謂的「同時學習法」和劉未鵬在《暗時間》中提出的利用暗時間學習,基本上的道理是相通的。劉未鵬說的暗時間,簡單地說,就是那些不用大腦思考的時間,比如坐車、等車、洗衣、做飯、走路、散步、跑步健身等。
「同時學習法」大概也是如此。
第一層含義是建議我們在做一些自動化的事情的時候,伴隨著進行學習。
比如說邊吃飯邊聽有聲書學習,早飯30分鐘、午飯晚飯各一個小時,加起來就有兩個半小時。同樣的,車站的長椅上等車的同時、走路的同時、做家務的同時、健身的同時,都可以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說等方式來學習。
這個方法對我挺有啟發的。我平時堅持健身,每天大概要花30多分鐘做一些無器械的運動,為了不覺得健身枯燥,我以前總是打開電視,一邊聽電視,一邊運動。現在看來,我完全可以改進一下,在運動的同時,聽聽有聲書嘛!
第二層含義是合併學。
如果同時要學習英語和某個要學的專業知識,那麼乾脆就用英語來學相關的專業。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是,有些專業內容用英語學起來或許比用翻譯過來的學習起來更容易理解。
這個方法,劉未鵬在《暗時間》里也曾提到並親身實踐。他是軟體工程師,為了提高英語,乾脆直接看英文原版的編程書。
學習不能僅靠零碎時間,還是需要一段集中時間的。周六周日能夠有一定的集中時間,那麼平時從哪裡找到這樣的集中時間呢?
我想到的是下班回來後的晚上。但作者認為可以在清晨找這麼一段時間。因為清晨時人的頭腦清醒、創造力強,非常適合輸出型的學習。作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早起一點,利用清晨時間進行輸出型學習。
當然晚上也能找出一段集中時間。作者認為,晚上的集中時間適合輸入型的學習,因為學完之後馬上睡覺,可以用睡眠來消化輸入的知識。
說到要早起,這裡要提醒注意的是,職場人士忙於工作,還要堅持學習,很可能自覺不自覺地去犧牲睡覺時間。作者認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為睡覺充足才能提高記憶力,人的記憶是在睡覺時固定下來的,強制減少睡眠時間對於學習而言,百害而無一利。不睡覺擠出來的那點時間產生的效果要低於不睡覺產生的消極影響,得不償失!
為此,作者划出了一條紅線:不管怎樣,睡覺時間應該保證超過七小時。
我看過一本書叫《奇特的一生》,也寫過書評文章叫《該如何完成一萬小時成長計劃》,從《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作息來看,人應該睡10個小時。《奇特的一生》是一本講一位生物學家使用終身的時間統計法的奇書,大家不妨找來看一看。看看柳比歇夫是怎樣在保證10小時睡眠的情況下,做出那麼多驚人的成績的?
第三方面: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
本書認為堅持長期學習不是靠毅力,而是靠習慣,或者說是靠一種不由自主要做的自動機制。這個觀點正好和我在一篇文章中表達的觀點一致。
關於習慣的養成,我曾用一篇4000多字的書評文章來討論過這個話題,也讓自己受益良多,題目叫《為何我們那麼用力堅持卻還是做不到持之以恆?》,大家有興趣可以點開來看一看。
這是一個極有價值的認識:讓自己長期堅持學習,絕不是依賴只能維持很短時間的毅力,這就像馬拉松運動員完成馬拉松長跑一樣,靠的絕不是毅力。是靠什麼呢?靠習慣!
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整理的藝術4》中提到的一些具體、實用的養成學習習慣的方法。
第一、利用外在的環境壓力督促自己學習。
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花錢上課強迫自己學習,我報名參加考研,就是出於逼迫自己啃心理學專業教科書的目的。
比如找一群有共同目標的同伴一起學,當你覺得累了煩了,不用一個人死扛,中途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會得到來自夥伴的鼓勵。同時,這個過程,也是結交志同道合好友的機會,是擴展人脈的絕佳機會。沒有利益瓜葛的好朋友常常是通過學習認識的。
再比如在網上彙報學習進度。只有一個人在心中喃喃自語的話,是很難堅持下去的,索性公開,強制自己執行,利用我們害怕失信的本能,讓執行力大大提高。因為一旦你違反約定,身邊的人就會開始吐槽:「咦?你不是說暫時不出去玩了嗎?」
第二、制定計劃、做記錄是養成習慣的關鍵。
計劃性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制定完計劃後,就扔在一邊,往往制定了一個假的計劃,沒有執行。
怎樣讓計劃更易付諸實踐呢?
作者說他參加中小企業諮詢師考試時,就是先規定每個月的學習時間,然後再制定每周每天的學習計劃,這樣一來,能把一個大的目標細化到每天的具體行動中去。
所以第一步是制定一個操作性強的計劃。
比如作者提出了一個1000小時學習的年度計劃,經過分解後,就變成了一天學習3小時的每日計劃。
比如目標是一年時間,英語閱讀超過一百萬個單詞,那麼以一本書15萬字來計算,就分解成兩個月看1-2本書的子目標,這樣我們就有行動的可能。
同時,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將學習的過程量化、可視化。拿英語閱讀為例,當我兩個月快結束時還沒看完一本書的時候,我會產生想要完整完成它的慾望。
這個例子如果不好,那麼還可以再看一個例子。
很多人有健身計步的儀器,如果說我制定了每天走路要走到8000步的小目標,當我看到自己走了7000步的時候,我就會想再去走1000步,完成它!
第二步是對執行情況的記錄,包括進行時間統計,這是比制定計劃更關鍵的。
下圖是我每天對學習生活的時間統計
時間統計示範
記錄是養成習慣的一大法寶,堅持記錄的好處很多。第一是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在一步步接近目標,產生成就感、進步感。即使只有一小步也好,但是每天都在進步,人就會有快樂的感覺。前面提到過可以在網上彙報學習進度,這既是尋求社會監督的方式,同時,寫下學習進度,也讓我們有一個學習效果的反饋,也可以有一個依據,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
第三步體驗學習本來的快樂。
我們常常強調很多外在力量的激勵、強迫,但是真正要讓一個學習習慣可持續,最強的激勵來自內部,就是真正體驗到學習本來的快樂。
習慣是一個和情緒動機緊密相聯的東西,所有外在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堅持下來,最終體悟到快樂。
玩遊戲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列計劃、不需要宣言、不需要外在激勵,為什麼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我們感到快樂。那麼這種學習的快樂是什麼呢?作者說是頓悟的體驗。
我來說說我自己的體驗。我學習寫書評並堅持到現在,已經有一年的時間,最近一段時間,每完成一篇書評文章時候,我都能體驗到一種平和、安寧、滿足的感覺。這種感覺,如果大家平時有長跑鍛煉的習慣的話,應該能明白我要表達的意思,在跑步中,有人稱這種感覺為running』s high,沒錯,就是一種high的感覺。
像作者說的,大腦本身會產生快感,用漫畫來表示就是小燈泡「啪」一聲點亮了的感覺,大腦會釋放出腎上腺素。這種學習本身的快感,會讓我們愛上學習,對學習上癮。
其實我覺得,我們想盡辦法想讓自己堅持,如果最終沒有體驗到這種學習的快感,養成的學習習慣還是不夠牢固的。當然,前提是,我們要先堅持到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的那一刻。
要體驗到這種快感,大概還要分析分析自己學習的動機的核心。每個人的動機不同,有人因為不懂太丟人的自尊心作祟而學習,有人因為想要不斷了解新知識的好奇心而學習,還有人抱著人生就應該如同一場修行的苦行僧般的心態學習。找出自己的核心動機,在滿足自己的動機的時候的那種滿足感,應該就是你學習的快樂所在。
第三、用獎勵來強化學習。
也許你目前還沒體驗到學習本身的快感,也不要氣餒,因為很正常。你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那樣也許你也不會來看我寫的這篇文章。
沒關係,我們還是可以用外在獎勵來犒賞自己的進步。比如《整理的藝術4》的作者非常喜歡用甜品來獎勵自己。
學習有所進步時,對自己進行犒賞,學習的疲勞就能拋到九霄雲外。此外,我們還可以自我表揚,為了得到更多的獎勵,學習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第四方面:考試方面的一些技巧。
總的原則是大膽取捨,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帕累托法則說80%的產出,源自20%的投入。這個法則也在說明應該把資源都集中在這重要的20%上,對於考試來說,就是集中戰鬥力。
主要是三個步驟:一、做習題集,把握出題規律;二、看教材,重點學習在習題中出現過的問題,pass掉沒在習題中出現過的教材內容;三、已經答對的題目就無需再做第二遍了,第二遍只需做錯了的部分,第三遍再做第二遍做錯的部分,以此類推。
對自己的實踐要求:
1、不要怕忘記東西,關鍵是堅持學習,以輸出型學習帶動輸入型學習;
2、零碎時間用同時學習法,集中時間分兩種情況,早上的時間用來輸出,晚上的時間用來輸入;
3、探求內心,發現學習的核心動機,體驗學習本身的快樂;
4、從動機出發獲得學習目標,分解目標,制定計劃,並用每日時間統計的方式記錄執行的過程;
5、完成一年1000小時的專業學習目標,完成100萬單詞閱讀量的英語學習目標。
推薦閱讀:
TAG: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