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機構做不好語文培訓?
為什麼大機構做不好語文培訓?
賈景頗
教育培訓行業,提起英語,有新東方,提起數學,有學而思/好未來。儘管這種簡單化的提法遮蔽了新東方和好未來的其他優勢項目,但也基本代表了各自的學科長項。語文呢?若說重要性,語文從來都是主科,從來都是大科;若說趨勢,語文一直走熱,是大熱門。但是,新東方、學而思、高思、巨人們,為什麼不下力氣把語文拿下,培育成優勢項目呢?語文為什麼沒有什麼響噹噹的品牌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語文缺乏杯賽、考級等作為指針和出口。
儘管數學、英語的杯賽、考級等已被扭曲得不成樣子,然而,這些體現「榮耀」「等級」「我行」的標誌,仍舊讓家長們趨之若鶩。
語文也不是沒有杯賽,比如春蕾杯,葉聖陶杯,但都太邊緣了,對升學沒有貢獻,家長並不熱衷於此。
二,語文科能力層次的劃分有難度。
數學、英語等學科,對於校內老師來說,幾年級有什麼內容,講什麼,幾乎是固定的;對於課外機構來說,因為有學校這個參照系,構建體系也不難。
語文則不然,高二教的高一可不可以教?初二教的初一可不可以教?五年級教的四年級可不可以教?恐怕可以。如果坦誠些的回答:當然可以。劃分層次的難度相當大。
培訓行業有沒有探索過語文的階梯體系?當然有過,課外機構不會放著這麼個機會不管的。學而思在2010年之前據說曾經做過細緻的等級,但是,家長並不買賬。大語文,不管是巨人大語文還是高思大語文,看似體系完備,實則華而不實;只能講講文學故事,其他方面則乏善可陳;除了少數老師名聲在外,任性挑東家、甩學生外,語文部分的利潤和數學、英語比起來九牛一毛。
但是,語文能力層次的劃分(也就是成體系的難度階梯),意味著留存,意味著續費;如果沒有這種留存和續費,就意味著難以凝聚口碑,就意味著巨大的獲客成本。
語文能力層次的劃分,還意味著教師培訓體系。能力層次劃分難,導致機構很難有真材實料來培訓新老師。沒有自己的培訓體系,沒有源源不斷的自己培訓的新老師,很難形成規模和壁壘。
語文能力層次難劃分,導致獲客成本高的同時,又難以形成項目壁壘,這使各大機構望而生畏。
三,家長意識的阻礙。
比如,在家長的意識里,語文提分慢,提分不明顯。再比如,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多閱讀就能提高成績。這些都只是部分正確。然而,大多數家長也確實沒有看到相反的案例;或者,相反的案例出現,也被家長感知為偶然事件。
——————
「語文教培交流群」歡迎各位校長、老師一起來交流。請加我微信jialaoshiw,我來邀請你^_^
推薦閱讀:
TAG: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