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允松:雲計算的謊言與野心
前言
在主題為「雲領未來」的青雲QingCloud 保險行業私享沙龍上,青雲QingCloud CEO 黃允松(Richard Huang)發表致辭,分享了雲計算如何悄然興起並顛覆傳統 IT,IT 與 CT 的融合及其對製造業帶來的影響。本文為黃允松致辭內容整理。
今天我主要談談雲計算行業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青雲如何應對這些趨勢,先說一個引子。
Google 無人駕駛的項目最近發生了一些重大的改變,實際上是由三方主導:
一是 Google 旗下無人駕駛公司 Waymo;
二是整車製造商 FCA;
三是打車軟體 Lyft。
Google 將很快對汽車行業形成強勢影響,預計明年下半段,美國市場將看到真正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新一代無人駕駛汽車出現在老百姓身邊。這也意味著全球第一個完整的無人駕駛汽車生態系統聯盟成立,由軟體供應商 Google、硬體供應商 FCA 和消費端互聯網接入平台 Lyft 三家公司共同構成。
無人駕駛已經不止於 Demo,它將改變汽車工業,也將對人類出行和對汽車的理解產生根深蒂固的變化。
>>>>雲計算的謊言回到雲計算,模式幾乎一模一樣。
過去 6 - 8 年間,雲計算試圖推翻和改變一切,然而卻一直掩飾自己的野心。
雲計算從全虛擬化起家,代表廠商是 VMware。伺服器虛擬化讓大家忽略到雲計算的野心,也讓傳統 IT 硬體製造廠商放鬆警惕,誤以為雲計算只是搞虛擬化,而虛擬化最終是在賣伺服器而已。
實際上,雲計算既然能做虛擬化,也一定能在用戶空間實現更輕量級的虛擬化,即 User Space 的虛擬化,雲計算還可以做到線程的隔離管理,進一步做到進程級別的隔離管理,直到實現一套系統運行一個獨立的 Task(任務),也就是容器化和單核化。
所以,如上圖所示,我們能看到 IT 從物理設備走向全虛擬化、容器化、單核化。
>>>>雲計算的野心未來還有什麼?我們不確定,但云計算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了。
野心表現得最強烈的是亞馬遜和 Google。
去年 11 月,AWS 大會讓大家感受很強烈的是,再也沒有人談論如何管理 Server,而是談論各種各樣的 API 和 Service。
剛落幕的 Google I/O 2017 大會雖然缺乏新品發布,但依然讓大家覺得激動萬分,一是 Google 的服務化涉及到各個方面,二是 Google 正式進軍 AI-first 時代。
從中可以看出,雲計算在展露自己真實的目的,IT 不再是一個個的 Hardware(碎片化設備),不再有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硬碟、存儲櫃等等,而是一個信息科技與通訊科技集合在一起的綜合性科技交付平台,可以稱之為 IT 及 CT 一體化。
它的底層有 Bare Metal(物理主機)、虛擬化設備(Virtual Machine)、容器化設備(Container Machine),甚至是單核化實例(Unikernel Instance)。
往上層看,Middleware(中間件層)將消失,應用程序無需放在令人頭痛的中間件上才能運行,開發者無需關注 WebSphere、學習 Tomcat 和 HTTP session 複雜的管理方式。
舉個例子,青雲即將推出的分散式資料庫,實現縱向與橫向 100% 高度離散化,中間非常重要的分散式路由層,使關係型資料庫脫離傳統的、完全遵循主從結構的架構,災難備份及災難回滾機制等。
我們交付的 RDB Service 與 RDBMS 不同,不是軟體,而是通過 API 形式交付 Service。如果用戶要存儲、修改和刪除數據,只需要輸入相應的命令即可完成。此外,MySQL 完全兼容所有的 ODBC、JDBC,採用的標準是美國 1992 年的 ANSI SQL-92。
>>>>存儲對象化已成趨勢存儲方面,企業不需要考慮硬碟,只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存什麼,二是要存多久。
隨著雲計算面向 AI 化、移動互聯網化,顯然存儲對象化是最重要的趨勢。同時,為保持對過去的兼容而採取 NAS 化,只是對傳統 IT 表現友好的途徑。但毫無疑問的是,基於一個通用的、永久有效的訪問協議能夠到達某一個對象,是對存儲唯一的定義方式。
所以,以雲的方式觀察存儲時,基於對象存儲( Object Storage) 是必然之路。
>>>>骨幹網版圖青雲重資投入建設骨幹網將近 3 年,從 2014 年年末開始,到現在為止已經完成建設北京、上海區,目前正在進行廣東省的建設。在未來 3-5 年時間,青雲將完成全國骨幹網拓撲,並擴展海外建設。
為什麼我們要投資建設骨幹網?跟電信、聯通有什麼區別?
首先是我們在國內實現了超過 10 條 BGP 線路的匯聚,然後透過我們的香港節點(位於亞太區最大的光纖匯聚點 Mega-I),可以和全世界所有的頂級骨幹網運營商進行光纖對接(一跳對接),比如 Tata、Infosys、新世界、香港電訊、NTT、AT&T 等。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是,青雲的網路是百分百的 SDN 化。從 2013 年 Beta 上線,青雲是全球雲計算領域內第一家將 SDN 功能在雲端實現商用的雲服務商。
現在大家都在做 SDN,但是做法都不一樣。青雲的 SDN 方案是純軟體的,完全不依賴於硬體製造業。與硬體強捆綁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因為硬體不靠譜,這是對設備應該持有的正確認識。
>>>>以軟體為靈魂的新製造今天,雲計算已經肆無忌憚地實現對傳統 IT 的替換,實際上這一進程在美國已經划上了句號。在中國,句號划了一半,另外一半也將在未來兩年完成。接下來,整個 IT 行業和 CT(通訊)行業將完全由軟體定義。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詞是「新製造」。
打從青雲公有雲上線起,我們一直在新製造領域努力塑造青雲的超融合一體機。所謂的超融合不是簡單地去製造業工廠買一台伺服器,安裝青雲操作系統,這只是第一步。
現在,我們在設計自己的伺服器,晶元是基於當下流行的 ARM 或是 X86,並進行低能耗、高度離散伺服器設計,使之成本和能耗降到極低。與此同時,它運行時的故障對整個線上生產環境沒有分毫的影響,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今年 7 月的 QingCloud Insight 大會現場也會展示整體機櫃。
經常有說法是硬體已經過時了,其實,過時的是 Traditional Hardware(傳統硬體),我們即將迎來的是「以軟體為靈魂的新製造」。
很久之前,每一個在中關村出沒的人都陶醉於配置兼容機,我年輕的時候就經常幹這種事。為什麼現在沒有這樣的生意了?原因在於軟體先行,根據軟體定義硬體,消費 IT 也從台式機變成蘋果筆記本、平板電腦。舉個例子,Google 推出的 Android Spy,所有工廠都要按照 Google 的要求製造硬體,這就是消費者 IT 領域的新製造時代。
類似在消費者 IT 領域發生的一切,企業 IT 領域的製造也在發生同樣的變化。
各行各業的 IT 相關人士再也不用關心硬體了,並且 IT 成本也將極大降低,因為省去了品牌溢價。以『網易嚴選』為例,這是去年中國大陸最搶眼的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其亮點在於專門經營去掉品牌溢價後的貨物。品牌大多時候是為了幫助消費者篩選出優良的貨物,而在企業 IT 領域,硬體的可靠性將轉由軟體系統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保障。
世界正在發生顛覆性的改變,希望本文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發。
推薦閱讀:
※容器5大深坑莫要踩,5種實踐出真知
※數人云|12條軍規說Dev,3大重點講Ops——噹噹網的雲原生之路
※很遺憾,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容器!
※噹噹彈性化中間件及雲化之路(據說讀完可以少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