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6質量問題頻發,小米還有希望重回巔峰嗎?
作者:龔進輝
1個月前,小米發布了創業7年以來的巔峰之作小米6,雷軍對其寄予厚望,以扭轉銷量持續下滑的尷尬局面。不過,不少首批買到小米6的用戶在微博、MIUI論壇上反饋,小米6存在發熱、漏光、充電重啟等問題,嚴重打擊用戶信心。
照理說,小米進入手機行業已有7年之久,產品打磨能力日趨成熟,不可能在攸關企業信譽的產品質量上出岔子,可惜事與願違。無論其甩鍋高通晶元是否成立,加上上市初期產能不足讓用戶反感,不禁讓人為小米6的銷售前景打上個大大的問號。
考慮到小米有產品質量問題的「前科」,小米1發熱、紅米Note 3「斷流門」曾引起巨大爭議,雷軍口口聲聲說做打動人心的產品,似乎更多停留在口號層面,並未真正落到實處,這種姿態顯然難以幫助小米走出低谷。
小米從國內第一跌至第五
2015年11月,雷軍在紅米Note 3發布會尾聲深情告白,期間一度哽咽,當時他已預感到小米無法完成8000萬—1億台的年度出貨目標,並反思在激烈競爭環境下容易被銷量綁架,而忽略產品本身。雷軍稱未來只關心產品能否讓用戶尖叫,小米目標不是爭奪市場第一,而是做出打動人心、價格公道的產品。
儘管雷軍再三強調這絕不是一句漂亮話或口號,但從後續小米產品表現來看,他還是食言了,研發周期長達18個月的小米5身陷「發熱門」漩渦,再次透支用戶期待。小米開年便遭遇出師不利,霉運一直貫穿2016年全年,即便其將觸角伸向線下,瘋狂開設小米之家,並破天荒啟用代言人助力宣傳,但仍無法止跌回升,與OPPO、vivo強勢崛起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最具說服力,在蟬聯2014、2015年國內市場銷量冠軍後,2016年小米目送OPPO登上王者寶座。IDC數據顯示,OPPO、華為、vivo位居行業前三,昔日霸主小米則降至第五,出貨量更是由2015年的7000多萬台暴跌至4150萬台,這一頹勢一直延續到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出貨量只有930萬台,同比再呈現下滑趨勢。
或許你會說,小米淪落到今天這般田地,主要歸咎於其過於倚重電商鋪貨而忽略線下渠道的重要性,雷軍也承認小米線下渠道布局晚了1年,但問題在於,作為「風口論」提出者,雷軍怎麼可能沒有覺察到手機行業的渠道變革趨勢?線上線下出貨量二八分的零售規律一直擺在那裡。
當前小米麵臨三大挑戰
在我看來,小米之所以跌落神壇,並非渠道單方面原因造成,而是產品、品牌、渠道三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其想要徹底走出陰霾,必須「三箭齊發」,每個環節都要查漏補缺、做大做強,形成一股合力以搶佔市場。
一、說好的打動人心的產品呢
不知你發現了沒,「友商是傻逼」一直是手機行業發布會的保留節目,各大玩家賣力向公眾安利的傑出產品只活在PPT或嘴炮中,實際產品或多或少會出現問題。其中,小米無疑是重災區,各種質量事件層出不窮,而且其樂此不疲宣傳的跑分飽受詬病,因為跑分不等於體驗。
毫不誇張地說,小米創業史儼然就是一部質量門的合集,除了早期被形容為「暖手寶」,小米2S自燃門、小米4點膠門、小米Note發熱門、小米5發熱門、紅米Note3斷流門、小米Note2顆粒門等大大小小的質量事件,在讓用戶累覺不愛之餘,也有損小米自身品牌形象。沒有嚴苛的產品品質作支撐,雷軍引以為傲的款款爆品也就大打折扣。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很多人購買小米產品,往往是價格驅動,而不是看中其質量過硬,雷軍倡導的新國貨運動再熱鬧,短期內也無法改變國人「便宜沒好貨」的傳統認知。同時,用戶買手機是為體驗買單,而非鍾情跑分,手機跑分高只代表硬體性能出色,優質體驗則有賴軟硬體生態的結合。
為突出自身技術創新優勢,去年小米開始高喊「黑科技」,小米5搭載驍龍820被視為黑科技,讓人大跌眼鏡,好不容易打造出無比驚艷的小米MIX,因良品率低而局限於小眾產品。種種跡象表明,小米宣稱打造打動人心的產品似乎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二、品牌認知未能深入人心
小米在2014年、2015年接連登頂國內市場,與面向千元機市場的紅米貢獻不俗出貨量密不可分,但也為小米品牌塑造增添煩惱。雷軍曾坦言,「我們沒有處理好小米跟紅米兩個品牌的區別,兩個品牌太近了,這一點是我們初期沒經驗。」由於二者未能形成明顯區隔,導致紅米拉低了小米品牌,甚至被貼上低端、low等標籤。
眾所周知,小米時常扮演價格屠夫角色,性價比是其重要品牌調性,而性價比並不等於低端,渴望在中高端市場有所建樹的小米急需擺脫低端機標籤,考慮到用戶對性價比、發燒等高頻字眼已形成固定認知,於是小米改變思路,在小米6發布會上提出了「生活中的藝術品」這一全新口號,與小米立志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相呼應。
儘管這一方向值得期待,但小米離「生活中的藝術品」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要知道,熟悉、購買、忠誠、推薦,是品牌對用戶影響逐漸加深的四個層次,越往後走難度越大,用戶對小米品牌的觀感介於購買和忠誠,之所以沒有上升到忠誠,原因在於用戶對小米產品和服務的直觀感受是滿意度有待提升。
去年下半年以來,小米賣力兜售「科技界的無印良品」這一公司新定位,用戶並未形成強烈認知。如今小米品牌內涵升級為「生活中的藝術品」,植根於用戶心中並非易事。試問提起小米手機,多少人會聯想到它是生活中的藝術品?不說「屌絲機」就給足雷軍面子。
事實上,想要改變用戶對品牌的固有認知,難度非同小可,品牌建設不是靠一款爆品就能輕鬆搞定,而是要通過一系列基於品牌內涵的產品共同打造,華為憑藉P系列、M系列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就是個最好的證明。因此,「生活中的藝術品」想要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光靠小米6遠遠不夠,更何況小米6質量堪憂。
三、線下渠道亟待破局
創辦小米之前,互聯網是雷軍20多年職場經歷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對互聯網、電商的優越性深信不疑,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小米完全通過電商鋪貨,「小米網是中國第三大電商網站」曾一度掛在雷軍嘴邊。直到2015年下半年電商增長疲軟、線下初露鋒芒,他才意識到布局線下渠道的緊迫性。
事實上,無論是互聯網手機轉戰線下還是深耕線下的玩家兼顧線上,屬於市場策略而已,不同廠商在某一時期有各自側重點,但手機零售規律表明,想要在國內市場有所作為,必須走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道路,其中線下渠道是不可缺失的一環,而且將直接決定手機廠商成敗,這恰恰是小米的短板。
去年2月,小米將小米之家由服務店升級為零售店,由此拉開進軍線下的序幕,截至目前已突破72家,計劃3年內開通1000家,5年內力證營收突破700億元。與OV通過密密麻麻的零售體系搶佔線下市場不同,小米之家採取自營模式,店員全是小米員工,與Apple Store模式類似。
姍姍來遲的小米之家是雷軍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零售業的產物,坪效世界第二讓他信心滿滿,但別忘了,目前小米之家對小米整體出貨量的拉動仍非常有限,與雷軍決策失誤導致延遲進入不無關係。即便3年後開通1000家小米之家成為現實,其貢獻的出貨量可能不及電商,更無法與OV相抗衡。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小米之家主要覆蓋一到三線城市熱門商圈,門店數量與OV、金立等玩家不在一個量級,效率再高出貨量也不可避免佔下風,其在四到六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場滲透率較低,這些地區用戶習慣在門店購機,小米顯得有心無力。即便小米直供這一全新銷售方式全面鋪開,其列出的每項承諾都是難題,短期內難成氣候,線下渠道破局之路任重道遠。
寫在最後
在手機行業洗牌陰影的籠罩下,綜合實力成為生存、突圍的關鍵指標,不允許存在明顯薄弱環節,各大玩家圍繞產品、品牌、渠道展開激烈交鋒。其中,產品是手機廠商立足的基石,對供應鏈管理和品質要求極高。其實小米底子並不弱,但不給力的產能和馬馬虎虎的品質不斷消磨用戶信心,也讓自身陷入尷尬境地,重回昔日巔峰難度著實不小。
推薦閱讀:
※【清華大學】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
※華為野心勃勃、小米觸底反彈,OPPO如何在手機大戰中破局?
※尷尬的小米Note 3:剛上市就降價,還談什麼狙擊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