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跳槽往事
司馬遷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說它有意思的原因,是這篇文章,跟其他任何「世家」有著非常顯著的不同的一點是,它名為名為《越王勾踐世家》,其中倒有一大半是描寫范蠡的。
關於范蠡,我們所熟知的大多是關於他與西施之間的故事,但是少有人知道的是,范蠡是一個跳槽與創業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范蠡跳槽的那些事兒。
范蠡的第一個老闆是越王勾踐。對於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想必如同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一樣,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卧薪嘗膽說起來容易,但是難在堅持。勾踐自被夫差打敗之後,這個習慣堅持了二十年,范蠡作為勾踐手下的高管,也結結實實的跟勾踐一起創業二十年。正好應了另外一位經理人伍子胥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化」的創業周期,這中間的酸甜苦辣,想必不足為外人道。但是范蠡的長處,不僅長在他看的准勾踐能夠成就大事,更長在他能夠協助勾踐,扎紮實實的把一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步一步的推到成功的臨界點,這樣的眼光和執行力實在是鳳毛麟角。
倘若說范蠡僅僅做到這樣一個地步,那麼他的成功或許還帶著那麼一丁點運氣的因素,但是他在成功幫助越國復國後,對多年來老戰友文種說的一番話,則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他對於人的精準判斷:他的看法是勾踐可以與同患,難與處安,就是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也是出自於此。在文種不聽的情況下,范蠡自己一個人遞交了辭呈。這時候勾踐不愧為老闆中的高手,他的反應極為乾脆:「我的天下是你跟我一起打下來的,我必須分一半給你,要不我跟你翻臉。」
面對二十年來患難與共的老闆說出這樣的感人和掏心窩子的話,想必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被感動的感激涕零,會立即表態肝腦塗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云云。但是范蠡再一次表現出他的高超職場水準,他的反應非常簡單、直接而切中扼要,《史記》記載中,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君行令,臣行意。」意思是老闆的說法當然要符合老闆的身份,但是我做臣下,還是得根據老闆真正的意思行事。於是,范蠡仍然辭職而去。
有句話叫做「觀其言而察其行」,職場生活中,每個人免不了同時擔負著雙重的角色,一個是所謂的本我,另外一個則是職場角色賦予的超我。勾踐所下的命令,顯然受到了他國君身份的制約,他希望能夠表現出一個禮賢下士,知恩圖報的明君形象。但顯然,范蠡根據自己的觀察,,識別出了勾踐潛意識下的真實想法,結合吳越爭霸之後的國家形式與利益格局,準確的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這才是范蠡眼光的獨到之處。
與范蠡相比,無論是跟他同期稍早一些的前輩伍子胥,還是後來國士無雙的韓信,他們在戰爭指揮方面的能力或許都是范蠡有所不及的,但是在洞徹人心方面,這兩位無疑跟范蠡同學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同樣苦苦幹了二十多年的文種,沒有逃脫掉「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
范蠡的第一次跳槽,以完美的表演謝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