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研方法論——技術流派 or 人脈流派?

本文首發於「解螺旋」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七八年以前,酸菜還是一個英俊瀟洒的少年,躊躇滿志地打算做一番事業。2006年RNAi正火,我讀了一把一把的功能基因研究文獻,不要誤會,我一直從事的是銷售工作,鑽研技術純粹為了提升業務能力。但一不小心悟性還行,竟然被我琢磨出來了門道。念研究生時候不曾領悟的東西,在自學後成了才。

老談一直對此很不屑,他不相信不做實驗的人也能做科研。知識分子的清高我理解,科班出身的老談一直念的是最好的大學,最好的研究所,一路保送上來碩博連讀,骨子裡有一種東西,叫「傲氣」!終於經過這幾年的磨合,他到底服了。老談現在的大Boss也沒做過幾天實驗,但老闆依然是老闆,在幫主的level已頗有點大神的風範。

相信很多人聽過這麼個故事,劉邦稱帝之後四海降服。閑下劉邦找韓信談心,討論統領軍隊才能的大小。這一出正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雖然表示劉邦帶兵不如自己多,但韓信的馬屁依然很到位,他說劉邦是「將將之才」,而把自己的才能定義為「將兵之才」。這麼看來,不做實驗的人玩轉科研並非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一種不同的技巧。今天,帶來科研方法論系列第-1-篇——技術流派 or 人脈流派,簡稱技流、人流。

——酸菜

搞科研的人對「技流」一般不陌生,在實驗室,他們常常自稱屌絲。求學階段的科研型博士走技流路線的也不在少數,他們跟科學院里那些搞基礎的並沒有太大區別,除了實驗技能各種不行、各種水以外。博士二年級還連PCR都不會做確實有點說不出口,但是在熬了兩年之後,科博同學的實驗也做的很溜了,因為學醫普遍英文功底不錯,寫文章自然也是信手拈來。真正在實驗室潛修過兩年以上的,出來都透著一股子專業,聊科研思路,SCI那是一套一套的,更別說那些進修到美利堅去做博士、博士後的精英了。

技流對自己的科研能力都比較自信,他們只崇拜那些文章發的比自己好的人。雖然畢業上了臨床之後基本難得再看點文獻,思路已然落伍,但因為有些底子,申請基金總是身先士卒,百折不撓的,熬幾個通宵往往也能憋個課題出來。但是不爭的事實是,博士畢業之後,基本科研的產出就斷了,沒時間做實驗自然也不會有數據,要不是還發點臨床的文章,還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工作基礎。一兩篇低分的SCI混個學位還湊合,在國自然的慘烈競爭中根本不夠看。

但是「人流」是另外一種風格,你可能從沒有看到他們做了幾天實驗,但是該發文章發文章,該畢業就畢業,人家一點都不耽誤。實驗自然是有公司做的,老闆那裡演點苦情戲經費就有了,即時沒有經費,保不齊也有個中科院的兄弟在百忙之餘,熱心地、無微不至地幫他完成了研究工作,他的任務就是請客吃飯,稱兄道弟,肝膽相照,署名帶上。講到這裡技流朋友們就懂了,你們一直很鄙視人流,覺得他們投機、浮誇、胸無點墨,但是當你身邊出現了一個這樣哥們的時候,其實你總是很難拒絕他,這就是人流的魅力。

拿出來這兩種風格進行比較,重點在於分享走上從醫這條道路之後,在沒有時間,沒有經費,沒有勞動力的情況下,如何在科研中獲得競爭優勢。自身能力強固然重要,依靠實驗室階段潛修憋出的大招一舉攻克國自然青年基金,你已經走在小富之路上,未來更有機會引領風騷。然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還是在於我們對周遭資源的利用,講專業點,叫「發揮人脈資源在科研配置中的主導地位」。

酸菜絕對不贊成關起門來做科研,反而推薦大家要打開門來做,歡迎各種合作。因為基礎科研本來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繁重的臨床工作縫隙間,無論你技術功底再好,倘若沒有幫手,即使連實驗的延續性都難以保障,而脫產攻堅又會把臨床業務給耽誤掉。這兩者都需要全情投入才能做好,因此本質上是衝突的。

善用資源,第一要緊密依靠老闆的資源,無論這個老闆是曾經的導師,還是現在科室的大佬,只要你肯干,討巧一些,總可借勢發展。善用資源,第二是要充分利用優秀的同學資源,一群同學中,總有人「先富」,要積極主動地要求他們帶動「後富」。人跟人的交往,付出是相互的,你在科研上仰仗兄弟,也許在其他方面他也有求到你的地方,人情世故,莫不如此,醫學這樣一個封閉的圈子就更是通行法則。最後,善用資源,要多結交做基礎的朋友,這些打通任督二脈的高手往往稍作指點,就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別忘了,解螺旋也是你資源的一部分,只要不是太忙,諸位的問題酸菜還是會使勁回復的,我回復不了,不是還有那自命不凡的老談么,那絕對是少林方丈級別的。

(哎,這位朋友,我這是比喻,不是隱射,你看你老提師太幹什麼,老談雖然有點小帥,但絕對是從一而終的好孩子。)

推薦閱讀:

用經營青樓的思想來做你的科研

TAG:中國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