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誠,則勝(3) - 《從零開始做銷售》

關於代理商

隨著項目推進,競爭對手和各路角色逐漸活躍起來,這也包括了從山東而來的代理商。他們與我主動聯繫,希望獲得項目授權,而且打包票一定能夠拿下項目。

山東的代理商,在客戶總部有生意,打的是董事長的關係牌,言語中也流露出和王總也很熟。代理商還做過客戶基層工作,張工就曾跟我提起過那麼兩家公司,但張工也說不清這關係到底有多深。如果我能確定山東代理商確實有這實力,那麼放手讓他們去運作項目沒有問題,我省事,拿個訂單,將來客戶也還在我手上。但萬一判斷失誤,和代理商並無交往,而且對方不在本地,溝通不暢、項目失控,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本地代理商也並非沒優勢,他們雖和客戶沒有合作歷史,但近水樓台,佔據著地利,如果還能藉助政府關係,N客戶多少得賣面子,畢竟是在他人地盤。客戶還要考慮到後期的維護和支持,這些也是山東代理商不具備的。

我的考慮是:

客戶從山東來,原有的關係戶跟過來,希望分一杯羹,自然無可厚非。但當項目結束,後續戰線太長,利潤率不低但利潤未必符合預期,所以他們肯定會撤出。既然只做一次買賣,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提高利潤,圍標是最好選擇,而我會被做旁觀者。如果高價成功了,他們撤退了,我卻跑不了,客戶很可能上二期三期項目,後續業務和價格維護都是定時炸彈,現在我和王總處得不錯,我這是要賭上名聲和口碑的。再說客戶哪裡這麼好忽悠,或許他們準備之充分,遠出乎意料。關鍵是,關係能到哪一步?

本地代理商是佔了地利,但客戶未必認可,這點無論是從代理商自己提供給我的信息還是客戶的反饋來看,都不讓人信服。即使能藉助地方關係,但對一家引資而來的外地企業,一是未必敢打招呼,二是好不好用,三是就算好用,吃相也不能太難看,吃哪塊蛋糕?

但反過來,代理商找合作品牌,並不只有我們,還有競爭對手。

這些考慮讓我下不了決心,但也不能長時間拖延。我把問題拋給客戶,拋給王總。王總並不會怪我唐突,反而覺得我真心為他們考慮,如果他信任這兩家山東代理商,自然有明確信號,說不定我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有人可能會問怎麼可以去和客戶高層商量,事實上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王總的反饋:

l我們是股份制企業,董事會授權我全權負責項目,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我要對董事會負責,對每一位員工負責,項目上的每一筆開支都要經得起集團審核。

l我們公司不缺錢,但也不會浪費錢,我們團隊為此準備充分,做了充足的市場調研,同時也有採購歷史價格作支持。

l代理商是誰不重要,有什麼關係也不重要。他們如果要賺錢,就憑本事去向廠家要折扣,而不該打我們的主意。

l如果可以,我希望直接和廠家建立業務,確保產品質量以及售後服務,畢竟我們離總部遠,技術上支持可能不足。

l絕對不允許別人來蒙我。」

我是這麼解讀的:

l雖然有董事長,王總才是項目的實際決策者;

l公司並非一言堂,所有的決定,都要有依據的。不然面子上也下不了台。

l各類產品的採購價,客戶心裡是有譜的(歷史合同翻一下就知道);

l山東代理商的關係,一般而已。

l如果我代表廠家直接來做項目,他們是歡迎的。

l客戶對我的印象還不錯。

這個重要信息解決了後顧之憂,也讓我掌握了主動,後期我能隨時繞過代理商和王總洽談。時機未到,我也就沒有回絕任何一家代理商。出於虛榮,我覺得有必要把好不容易獲得的內幕消息分享給銷售同事,讓別人也覺得我水平挺高,只可惜並不是人人覺著有用。(我們公司按產品線劃分了不同業務部門,所以同一個客戶隨時要面對好幾撥銷售,客戶也曾要求唯一介面來對接需求(特別是大客戶),但全世界一個樣,不好意思,愛莫能助。銷售們害怕客戶在供應商間的搞平衡,便宜了友軍,自己反而成了犧牲品,所以各自耕耘,彼此溝通少,也缺乏信任,就沒法形成合力。)

DCS控制系統招標在我們之前,山東代理商的熱情也隨之轉向了他們,這成為我做投標參考的風向標。DCS銷售同事並沒有直接與王總接觸,而是在張工的介紹下,與山東代理商建立了聯繫,傳說中的董事長關係起了很大作用。同事還受邀到山東做了考察和洽談,代理商帶著一同拜見了董事長,這更堅定了與山東代理商合作的決心。

(是不是代理商帶你見客戶高層,就代表他與對方的關係很好?多半,你看到的並非事實。我也曾碰到好幾次代理商自稱有高層關係,約一同去拜訪,我一打聽,其實不然。代理商是有可能與高層牽上線,但中介兩頭說話,在客戶面前,他代表廠家,廠家面前,他又代表客戶,玩的是空手套。除非能確認對方是如親戚、同學等強關係,不然就得留個心眼。這些也是信息戰的一部分,銷售戰場上的致勝法寶。)

客戶招標

DCS控制系統的招標過程,印證了我對代理商的顧慮,也印證了王總的話。

三家來自不同地方的代理商(2家山東、1家江蘇)代表三個品牌投標(含我司)。

l第一次投遞標書,報價都很高,但彼此之間相差不明顯;

l第二輪郵件報價,各家下調了價格,幅度仍在同一水平線(約10%),按規定淘汰一家;

l第三輪郵件報價,兩家再次降價,但又差不多(約5%)。

表面上看,過程合理,各品牌定位相當,三家勢均力敵。客戶只要在最後的兩者之間選一家作為中標對象,那麼招標就結束了。

手下人是這麼想的,但王總卻不這麼認為,這事跟唱戲似的:價格偏高不說,供應商還像統一聯盟僵持著互不降價。難道是前期準備不足?這才是真實的市場行情?也好,那就看看到底買東西的著急還是賣東西的著急。按理招標流程已經結束,客戶遲遲不宣布結果,時間一拖,代理商們怕雞飛蛋打,就有些沉不住氣了,四處打聽消息。

破冰的是率先出局的品牌方銷售。他打聽到項目還沒結果,覺得還有機會就直接給王總報了個冰點價。天平被打亂,王總牢牢把握了主動權。山東代理商與客戶總部有業務往來,是他的根本,這時如果大幅降價,那就是硬打自己的臉,所以拼著項目不要也要死扛價格,配合方也不會鬆口。廠家銷售眼見形勢不對,就跳到了前台直接與王總談判,而代理商就此借坡下驢,退出了項目。這相當於重開一次招標,參與者成了三位廠家銷售,既然這樣,客戶也就放開了干,價格如雨水般砸向地面,客戶心理價位不斷被刷新。但價格終歸是有底限的。

競爭對手在最後一次報價後的第二天一早,直接來到現場拜訪王總。他用的是向客戶逼單的技巧。只要王總點頭,他將在原先的報價基礎上再降5%,前提是當天簽合同。王總本就是商人,實實在在的價格(低於他們預期),對方品牌和口碑也都一流,對方還比別人多了一份誠意(一早就來等),手下的人也沒什麼意見,最後草簽了合同。

同事在當天得知了消息,剛好他在外地拜訪客戶,分身乏術,自然懊惱不已,原以為有張工他們的關係,也知報價差不多,多了份大意,誰知對手比他有決心,有狠心。第二天,同事從外地匆匆趕來,給王總開出了比對手再低5%的報價,這價格也是豁出去了,希望扳回局面。

但王總態度明確,他是這麼說的:「原本我們確實傾向於你,如果你早來一步,或是價格早報給我一天,相信與我們合作的就是你。但現在這個時候,如果只是因為你報價更低,我就和對方取消合同,那我們誠信何在,將來又怎麼在這個地方開展業務。」(如果標的夠大,5%等值於30萬甚至50萬,會不會是另一種情況?這也是大項目和中小項目的區別。)

我是在投標前獲知這些詳細情況的(後來談判王總也主動提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不管招標方式如何,王總都會接管項目主導權,並堅定與廠家直接談判的策略。我靜候投標通知,等待著談判到來。此刻,本地代理商並不知內情,為免風吹草動,也為了其他項目打算,我還繼續著虛與委蛇。


推薦閱讀:

之樂日記: 銷售流程-銷售步驟
心誠,則勝(1) - 《從零開始做銷售》

TAG:銷售 | 銷售管理 | 銷售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