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攀比,源自於自卑

一切為有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為「如是觀」。

失落是一種很磨心的情緒。你告訴自己,不要失落,裝作不知道,沒看見,那是在逃避。當你去面對時,又會發現,失落的感受真的好難過。

可是怎麼樣呢?為什麼會失落?很多時候因為比較,比較出了問題。

人與人的橫向比較, 總會令人失落。為什麼你擁有這樣多,而我擁有這樣少,為什麼你可以這樣做,而我同樣做卻得不到同樣的結果。為什麼呢?這樣的為什麼問多了,人的心便很容易走向極端了。

有人會告訴說,要多看自己所擁有的,不要把目光放到別人身上。可也有人會說,佛語有云,世間萬物都不為自己所有。 苦惱就來了,那到底自己是擁有還是沒有?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偏好異質,說的是不同的人的偏好是不同的。其實來說便是,你覺得別人擁有的,是很好的,如果你也擁有,對你的收益會是非常大的。但在別人那裡,可能並不是這樣的,那所謂的擁有對別人來說,可能不過是普通一物。而真正給你帶來收益的,不僅僅是因為得到了那一物,更多的是你跟那一人,同樣的擁有了同樣的物,你們平起平坐。

回歸溯源,可能是因為原生家庭中,經常受到不太公平的對待。所以會去在乎,會去追求別人有的,自己沒有的,不管那有與無是不是自己所真實需要的。只要他有我也有,那說明我們是同樣重要的,我們是被平等對待的。

所以,看到攀比的奇妙之處了嗎?

所以,攀比,來自於自己內心的自卑。一方面覺得自卑自己不值得,低自尊感,一方面來自於自己出於公平性的需求。

如何克服?還需自己調整心態。你會告訴自己,其實你不比任何人差,其實你值得所有好的對待以及物品,與人平等的對待。你不比任何人差,不是要比較,而是要明白,你是可以的,你是ok的,你可以自信起來,你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尤其是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推薦閱讀:

進入體制內工作後,此前積累的閱讀量還很重要麼?
在刻意訓練自己的思維時,是先訓練思維的靈活度呢,還是先訓練思維的深度,又或者應該先不以訓練思維為目標,轉而以訓練自己智力的方式,來曲線地提高、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想必下雨並非雨的本意,太陽也並非自己想要升起,那為何又有日升雨下之說?我又為什麼要思考這個的問題?
笛卡爾是為什麼需要證明上帝的存在(第3和第5沉思)?他是基於怎樣的背景或是怎樣的思考?

TAG:心理學 | 思考 | 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