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民生銀行30億虛假理財案之後,我總結出一個道理

近日,民生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曝出一樁虛假理財大案,涉案金額或高達30億元 。事件一出,全民愕然。讓人不禁想起去年農業銀行北京分行39億的票據挪用大案,還有今年浦發銀行成都銀行被曝涉嫌千億違規資金操作等事件。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銀行理財就一定能賺錢嗎?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銀行就是「銅牆鐵壁」,錢只要投進銀行,就可以等著收回本金和利息,其它什麼也不用管,最安全的就是銀行,這是在中國根深蒂固的觀點。

信用是銀行賴以生存的根基,應該是銀行堅守的底線。但是人,是不可靠的。

銀行理財的最大的風險就在於銀行前線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

通常你走進銀行大門,都會相關的理財經理類的工作人員過來主動給你介紹理財產品。因為業務部門都是有業績考核的,為了完成業績,自然會特彆強調銀行背書,再加上收益率的宣傳。只要是普通的老百姓(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有存款的都會嘗試。

其實,真正涉及風險的關於這款理財產品到底是自發還是代售,這個重要的點卻被簡單帶過或者刻意隱瞞了。

為了規避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先給大家普及下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

1)確認銀行理財產品是自發還是代售:

如果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必有一個唯一的大寫字母C開頭的防偽編碼,叫作——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登記編碼,格式都是統一的:14位編碼,大寫的C開頭,後面跟著13個數字,放在產品說明書或者合同里(合同里會有銀行名稱)。也可以在中國理財網(http://www.chinawealth.com.cn)上輸入編碼直接查詢真實的產品說明,能查到就是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是有銀行保障的。

而代售的產品只能通過網點公示的代銷清單查詢。代銷產品主要有基金、貴金屬、私募、信託、保險等。產品的盈虧都由管理公司負責,銀行不擔負責任。

2)記住你是來理財的,不是來買保險的

銀行裡面賣的理財型保險,保障功能極其微弱,能否獲得保險金是不確定的,如果提前退保還要承擔損失。切記不要被理財經理混淆了概念,忽悠到最後買了份既不能保本又沒利息賺的保險,要買份實實在在的保險別找銀行,找保險公司或者專業保險人員諮詢。

記得有位朋友和我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我朋友的表妹打電話給他,說她本想著在銀行存入3萬塊錢,但是銀行方面卻表示要簽訂購買協議書之類的文件,說這樣不僅可以達到存錢的目的,而且到期之後還有高額利息回報。這不就是赤果果的推銷保險么,當即,朋友就立馬讓他表妹放棄購買,態度強硬的向銀行表示僅僅需要辦理存款業務,其他一概不辦理。所以進銀行前要記住你是來幹嘛的。

3)買銀行理財賺不到錢就對了

預期收益的計算公式是本金×年化預期收益利率×期限÷365天。通過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收益才是理財產品到期後能獲得的實際收益,記得自己算一算。通常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5%,這樣的收益率是相對安全的。超過的就要仔細甄別下。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四個期限階段中只有儲蓄期是有算理財收益的,其它募集期,投資期和清算期都不獲利,而且佔用的時間還不少。這就相當於投資人現在常說的資金站崗期很長。

所以,銀行產品的投資價值其實真的不知道在哪裡,如果是短期理財,又必須保本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反正不賺錢就對了。

說實話,當你賺錢一直停留在做一筆賺一筆的階段,其實挺無聊的;而當你的理財只是停留在簡單機械不用動腦的水平上,真的挺沒勁的。

是時候花點時間好好研究其它有燒腦點的理財方式了。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花掉年終獎,還能實現財富增值?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有關係
最近很火的賺錢項目,非洲小朋友都被玩壞了
「我那些不會花錢的朋友,最終都變成了窮人」
一個小故事判斷你會是窮人,中產還是富人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