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隨筆」遇見村上春樹,發現另一個自己

一個周末的清晨,坐在圖書館中,手捧著一本《尋羊冒險記》,喝著咖啡慢慢地看著。瞬間放下書,抬頭看著窗外,腦海中慢慢浮現出了一些畫面

童年的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精力的下降,很多以前喜歡的事情在慢慢的失去興趣,這應該說是一種悲哀,因為畢竟喜歡的事物曾經佔據過你很多的時間,也曾經為此投入過心血(至少對於我來說是如此)

我是一個從小表現出內心膽怯,外表剛強的人,到現在我都沒法明白,這種性格的根源是從哪裡來的的呢?也許是基因傳遞,也許是教育。。。好吧,況且把它理解為獅子座,就該是這樣的吧

在我的映像里,有著與我相似性格的孩子天生就不喜歡讀書、比較逆反、比較調皮,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一拿起書本就哈欠連天」,就因為這個特點,不知道從小被父親訓斥過多少次,痛打過多少回

不愛閱讀的小獅子

自古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聽著好有道理,可好像我卻從來沒有體會到,無論是帶圖片的與不帶圖片,歷經千辛萬苦來到我們家中的書籍,除了放在櫥中積累灰塵,好像就再無用武之地

偶然相識,嘗試閱讀

從我有記憶開始,對於書籍或閱讀的態度從未改變,這樣的認識應該可以貫穿從識字到學佛(1990 - 2016)的所有人生歷程,是不是有點荒誕?可能是有著從結果角度看而不錯的運氣吧,這些荒誕的人生歷程至少幫我累計起了足以自食其力的資本,讓我有了些精力思考更高層級的追求

進入2016年之後,如何理財?這個話題時常會被我們夫妻所提起,有人問我什麼?首先當然和經歷有關係,因為我們夫妻兩個都分別從事金融領域的工作,另外就是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手段去加固或維護那些靠荒誕歷程累計起的資產,無意的一次機遇,讓我聽到了吳曉波頻道這個專欄,在內容中,吳老師經常會提到他自己的喜好,讀書學習的經歷

村上春樹,是他比較喜歡的一個小說家,也可能是那句「專業陪跑諾貝爾文學獎好多年」讓我產生了興趣,我從微信閱讀上下載了第一本書 —— 「遠方的鼓聲」

遇上村上春樹,發現另一個自己

其實像我這樣的人,安靜的坐著想必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更別說拿一本文藝青年的小說來讀了,的確,在初次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回歸了本我,感受到了書有千斤重,頭有萬分眩,讀了才10分鐘,我就繳械投降了,打開了手機APP,聽起了盜墓筆記 —— 首秀失敗

  • 「這是什麼書?」

  •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寫的」

  • 「啊?我們家裡怎麼會有這書?誰的?」

  • 「哦,前幾年我買的,讀完放那裡的」

這段對話是首秀失敗的兩周後,我和妻子的一段對話,沒想到她的文化底蘊比我高那麼多,頓時感覺到了失敗

第二天,我把書放進了背包,利用起了所有碎片化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從那以後,我也徹底喜歡上了村上同學

本文的標題中的動詞是遇見,由於這個遇見,改變了我的一些東西,這種感覺很微妙,我嘗試著把它羅列出來:

  • 堅持 — 每年出一本新書
  • 狀態 — 每天堅持跑步,少則40分鐘,多則1小時
  • 顛覆 — 放棄人生存量,追求人生理想(在酒吧事業巔峰時期,轉型為專業作家)
  • 特色 — 每本書都有點小黃,每本書都有著超乎的描述
  • 執著 — 一直在努力,從來未得到(陪跑多年 - 諾貝爾文學獎)
  • 自我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長路漫漫,有更精彩的自己在等待

其實,人類本來就是一種群居動物,有著複雜的社會關係與精神追求,渴望被他尊重,渴望擁有財富,渴望家庭和諧,渴望身體健康,可大部分有理想或有抱負的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往往忘記了本我,在這條永無止境的追求大道上轉型為行屍走肉

在人生路中,有很多的精彩等著你去發現,等著你去開拓,不要總低頭走路,應該多抬頭看看,看看四周,看看自己,可能有那麼一天,你會從雨後的路邊水潭中看見另一個自己,難道不是嗎?
推薦閱讀:

TAG: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