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本質和歷史》

本文章最早於4月16日發表在我個人公眾號「陸杭的筆記本」,後發表在貳壹學社公眾號,於20170421發表在知乎。

名稱《漢語的本質和歷史》

作者:高本漢〔瑞典〕,聶鴻飛 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版次:2010年7月第一版

這本書不長,只有80多頁。在亞馬遜上只買六塊錢。雖然很便宜,但是我還是在網上下載的pdf版在手機上看完了。

高本漢是瑞典漢學家,青年時代在中國遊歷,對漢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歐洲的殖民時代使歐洲對世界各地的語言產生了了解和認識,基於這些認識,歐洲語言學發展一直走在中國的前邊。

本書由引言,文字,音韻,訓詁,語法,結語六個部分組成。篇幅不長,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這是一篇長文好了。

這一篇文章講的內容並沒有太高深,但是體現了一種思想:文字和讀音是語言的兩個方面。文字是先依託於語言而存在,但是語言由於文字賦予的新的生命。

後者無需贅述,前者在作者舉出的《詩經》中的例子加以說明。在上古時期的漢字存在著尾數不少的同音假借——這是文字依託語言存在的證據,因為文字的作用就表達語言的工具。人總是先會說話,後會寫字,所以才會出現漢字的假借現象。

另外就是漢語的語法部分,漢語作為全世界中典型的孤立語,其語法與西方語言有較大差距。文章通過對於漢字語音的論述來闡釋語法中的特性——漢語具有典型的孤立語特徵:沒有源於同一詞根的諸多單詞,沒有用不同形態表示不同詞類的語法差別等。但是這些孤立語特性不是與生俱來的,通過對中古讀音和近古讀音的考證告訴我們:上古漢語仍然有人稱的曲折変格(我和吾的用法區別),某些東西還有時態変化的蛛絲馬跡,然而在三千年前的漢語中,已經很大程度的孤立了。

這篇文章我覺得對漢語面相世界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漢語作為孤立語,漢字作為表意文字,和西方語言完全處於兩個體系當中。所以看一看我覺得也還是有幫助的。

——20170416 陸杭 於宿舍

推薦閱讀:

TAG:漢語 | 漢語言文學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