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反雞湯之一: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但是我們經常忽略的一個問題是,金子本身是不能發光的,讓金子發光的,要麼是對其他光線的反射,要麼是因為其本身的財富屬性讓人眼中放光。如果非得執著於金子放光而期望把金子當燈泡用,則會大失所望。我們在做職業的抉擇的時候,在缺乏充分的信息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如果持有這種觀點,草率的做出決策,則往往會遇到不少的困難。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裡面有一個觀點,即李鴻章是時勢造英雄,而非可造時勢的英雄。就是說強如李鴻章,也僅僅可以在其所處的時代、大勢、政局中因勢利導,最終雖然毀譽參半,但畢竟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如果持有「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觀點」,寄希望於李鴻章能夠改變那個時代的大勢,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則顯然對他要求就太高了。
李鴻章顯然是難得一遇的超級牛人,但即便是他,也難以說自己這塊金子無論如何都會發光,更何況大多數在諸多方面都有所不及的普通人。能夠造時勢的英雄並非沒有,但是概率實在不高,其際遇的特殊性,也往往很難納入一般性的規律當中,所以「金子總會發光」這個觀點,用於激勵自身則可,用於指導職業生涯,則往往大謬,畢竟在企業中,彼之砒霜,我之蜜糖的情形極為常見,所以期望自己能夠在適用於所有的企業甚至改造所在企業的想法,往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類似的例子在企業中也不勝枚舉,從一直都不絕於耳的「外企空降民企水土不服論」的大討論,到中國企業出海遇見的跨文化差異,再到近來流行傳統企業到互聯網跨界的失敗,諸多的案例都說明,缺乏了一定的前提,不但金子有可能沒法發光,即便是明珠,也存在著相當大的暗投的可能性。
所以將所謂「金子到哪都會發光」應用在職業發展領域,既不符合現代社會大分工的現實狀況,也是對於行業、技術、企業等相關領域都需要深入鑽研與積累的漠視。真正的態度應該是尊重每家公司的不同狀況與狀態,努力做好功課,尋找自身與企業在利益上以及文化上的契合點,才是雙方真正和諧協作,共同發展的基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