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動力,別讓時光在指尖流逝!

同發:微信公號、簡書、大魚號 「老盧庸觀」(微信公號原文鏈接:《提高行動力,別讓時光在指尖流逝!》)

早晨你剛起床,打算洗漱鍛煉後去讀書,走到單位打開電腦,一些吸引眼球的內容讓你足足耽擱了30分鐘,才拿起準備讀的書。

可好景不長,拿起書還沒有一分鐘,你想喝水了,又走出去打了杯開水,開水沒味道,你又想是不是放包咖啡呢?十五分鐘後,你如願以償的喝著咖啡,準備開始讀書了。

這時候手機上的微信發出了聲音,你下意識地拿起了手機、打開微信,一個寫著「謝謝大家投票」的大紅包在社交群里靜靜地躺著,下面有個同學或朋友的留言,附帶著一個投票鏈接。

你打開紅包領到了0.69元,然後點擊投票鏈接準備幫忙投票,突然發現還得先關注訂閱號才能投票。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訂閱號,找到投票對象,在投票對象左邊的小方框或小圓球內打上對勾,迅速把頁面拉到最下方寫著「投票」二字的大長條上,點擊投票成功,然後把投票頁面截屏後發送到社群。

你長舒一口氣,心想這下可以開始讀書了,儘管又過去了5分鐘。

但此時,你辦公室的門打開了,幾個笑嘻嘻的年輕人敲門而入,背著大背包,手裡面拿著幾瓶不可知的商品,直奔你而來。大哥,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的產品,可以輕鬆地清理皮包、皮鞋包括電腦、汽車上面的污漬,我先給您演示一下。

你終於可以開口了,說已經買過了、也掃過二維碼了等等,然後笑著讓他們去其他地方推銷,在他們略顯不快的神情下看著他們不情願地離開。

你看了下時間,原先預訂8:30開始的讀書計划到了9:30了還停留在剛打開書的狀態下沒有能夠得以實施。

例行的一天工作就要開始了,昨晚謀劃的讀書計劃未能實施便以流產而告終了。你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天了。

但,悲劇的是大多數人都陷入了這種不斷拖延至第二天美好願望的泥淖中無法自拔,直到蹉跎老去。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我們如此孱弱的行動力呢?

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過於追求完美。比如,你總覺得自己幹得工作有欠缺,不如某某,導致工作持續力不足。你總覺得自己寫的文字像個狗屎堆,既無文采、又無思想,比不上某某旁徵博引、洋洋洒洒、文藝范兒十足的文章,導致剛開始的寫作計劃由於信心、動力不足而淺嘗輒止。

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專註力不夠。比如你無法擺脫想喝咖啡、打開智能手機上面微信等腦海中不斷跳出的誘惑,無法快速善意地拒絕他人的干擾,等等,導致自己的整塊時間碎片化、自己的專註力被牽扯分散,使得既定的規劃無法完成落實。

過於追求完美、專註力不足成為制約我們行動力的主要因素。

過於追求完美,是因為你沒能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主觀世界中,這個被稱為理想國的主觀世界雖歷經千萬年人類的不斷構築,依然沒能定型,仍處於不斷動態演化中,本身是不完美的。而這也導致我們每個生活於其中的人在個體基因、家庭、教育、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變得不完美。

不完美的我們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上,是真相與客觀存在。

而專註力不足,是因為理想國構築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遠古人類沒有電視、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等來分散注意力,導致他們睡眠時間都比較早,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人、自然社會的觀察、詩詞畫賦的研究。這就導致古人在某些領域遠勝今人,比如詩詞歌賦。

從經濟稀缺性角度看,今人雖然壽命比古人長了些,但由於分散稀缺精力的因素遠多於古人,導致無法長期專註於一些需長期積累的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因為固然有天賦之說,但大多數人技藝的精深、技術的創新、思維認知的躍遷都需要時間積累的。現代社會1萬小時的專家理論就是最好的例證。

很大程度上,專註力決定了我們專業技能與認知水平的高低,並在中長期決定著收入與社會地位。

改變追求完美的心態和做法,想辦法減少外界因素干擾提升專註力,對一個人的行動力而言至關重要。

其實,當你明白世間萬物都是由簡入繁而來,當你讀了很多名人傳記知道所有牛逼人物也有人生囧途,當你細細觀察周圍人、事發現從來沒有絕對的完美,你就不會總糾結於「完美」而恐懼、擔憂自己的言行舉止等被人嘲笑、諷刺、貽笑大方了。

你需要跨過這個心理障礙,獲取心靈的釋然、洒脫。

邁出這一步,你就明白了自己身為一名理想國度的人類,是多麼的獨特、與眾不同,不會再如同以往被困於他人的說法、情緒當中,而是走在了為自己活、向世界表達自我的路上。

此時,你心靈自由祥和,不為外所惑,可以嘗試通過微小習慣的改變、養成來提升專註力了。

你可以先做減法,去改變不好的習慣。

比如,我正在減少工作時間段接觸手機的次數來減少智能手機對我的干擾。沒有電話不接、不拿手機。

另外,也要做加法,來培養好的習慣。

比如,每天上下班走路七千步,來減肥。目前我已走路半年多,走了幾千公里,平均每天 1 萬步。這個帶來最直接的好處是:我每天日更碼字,但脖子不疼。

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鍛煉、碼字、讀書、學英語、高質量社交的最小值。比如,每天做 1 個俯卧撐、走路 500 米、碼字 300 個、讀書 3 面、記憶 2 個英語單詞、與兩名新朋友互動等等。

結合實踐看,由於一開始設定的預期比較低,誰都可以輕鬆愜意地完成。

而一旦做起來了,比如俯卧撐,你可能連續做了二十個也不累,超額完成,增強了信心,腦部硬體、心理都會激勵下次再接再厲,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勵循環系統,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好習慣。

一旦好習慣養成,你會發現以往如同蒼蠅般嗡嗡作響、分散精力的雜事忽然不見了,腦海中只有預先設定的主要事情需要投入精力、付諸行動。

讓人煩惱的拖延症、時光的白白流逝都不見了,已為按部就班、立馬就辦的高效行動力所替代。

(完結)

封面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

推薦閱讀:

TAG:行動力 | 時光 | 拖延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