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遭遇史上最大信任危機,暴露三大核心問題?
理應風頭十足,不料麻煩纏身。
上市之初,華為P10手機沒有使用指紋鍍膜塗層,很多看客猜測這是華為公司省錢的舉措。現在,華為P10手機的內存門事件已經成為手機行業的熱門話題。華為P10成眾矢之的。
在三星S8未發,蘋果8還在搖籃中的時候,華為在頂級手機新產品面世空窗期發布了P10。正是憑藉著P9千萬級的銷量,華為P10是帶著絕對的信心向用戶撲面而來。在風雲變幻之下,華為狀告三星再次把華為手機推向神壇,華為P10更是特殊的時間節點下,最受關注的一款。
然後,正是這麼一款左打三星,右踢蘋果,下鎮國產的「機皇」,上市以來,卻面臨很多負面。是「槍打出頭鳥」的不變規則,亦或是「打鐵還是身自不硬」的邏輯怪圈?究其根源,「成本」或是罪惡之手!
極端:膨脹下的代價?
中國的手機企業從來不缺少夢想,與蘋果三星比肩之心從未消除。華為,近幾年發展的順風順水,讓華為的全球夢更為清晰。
在一片讚揚聲中,華為把三星告上法庭。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這麼做是應該的,也是華為超越三星,接近蘋果的最佳契機。然後,在這種契機之下,華為有些飄飄然。在網路上,「華為真的很牛!國內有幾家企業能做到,默默的問一句,華為還要掃地的不?」這種絕對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是,專利的戰爭能否擺脫國產手機產業鏈受制於人的現實。或許,這不一應該把責任推到華為。
但是,華為近向年一直有一種苗頭。那就是「口號的戰爭」:
可查的報道顯示,在網路上超越三星的話題最早出現在2012年,在評價三星Galaxy S3,余承東微博公開表示,「過去他們一直以硬體見長,這次發布會很聰明不強調硬體了,因為最快四核處理器、最薄厚度、最大電池容量、最緊湊超窄邊框機身、最好BSI背照式攝像頭都率先被華為使用」。簡而言之,華為的硬體已經超越了三星。
2013年的CES展上,余承東再次「取法其上」:「最好的產品來自於華為,不是來自於蘋果,不是來自於三星。」志在超越三星與蘋果。有意思的是,在2013MWC世界移動大會上,時任華為終端CEO萬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放出豪言稱,未來五年內華為有可能超越三星、蘋果成為全球(手機)第一。
也許2013年是一個分界點,從此之後,華為超越三星蘋果的聲音就不絕於耳。
在2014年P7的發布上,余承東明確表示,「華為是長跑型選手,雖然起步較晚,但貴在堅持,而且排名第一的(三星)並沒有什麼華為不具備的競爭優勢,我相信我們可以超越它,只是需要時間而已。」
如果說,這三年,華為把三星蘋果當作目標無可厚非。但接下來的言論,似乎有讓華為進入了「浮誇」之年。
在2015年10月的某發布會上,「華為品牌將會超過蘋果和三星品牌。在全球市場份額,華為目前排名第三,明年到後年會做到全球第二。」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說。而在年底mate8發布會上,這種言論進一步升級,「華為在中國市場手機銷量是三星的三倍。華為不把三星當作對手,我們的目標是在高端市場佔比上超越蘋果。」
2017,正好是華為要做到全球第二的一年。
在這個關鍵的節點,P10的「內存門」似乎來的有些不是時候。
惶恐:纏鬥下的應招?
除了外患,還有內憂。
眾所周知,在去年的Q3,某調查機構的一個銷量排名讓敲響了華為的警鐘。憑藉線下渠道的布局,OPPO與VIVO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撲向華為冠軍的寶座。
實際上,這種苗頭早就有所顯現,中商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分析及發展戰略諮詢報告》指出,由於抓住了三四線以下城市的線下市場換機需求,在2016年第三季度中,OPPO一共賣出2200萬台手機,市場佔比17.5%,同比增長106.1%。對比之之下,華為的同比增長為5.1。
而在2016年度的手機銷量戰爭中, OPPO 全年的出貨量為 7840 萬台,佔據 16.8%的市場份額,以微弱的優勢戰勝華為而登頂。
正是這一年,網傳華為內部掀起了學習OV的風潮。華為公司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號召華為手機虛心學習這兩家手機的優點,這意味著它開始正式將目標對準OV。
其中,渠道就是華為的突破發力點。據悉,在第14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明確表示,在中國市場,2017年將強化三線以下城市渠道覆蓋,並進一步激活手機增值雲服務及售後服務體驗。目前,華為已在全國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了近300多家體驗店(縣級除外),超過10000多個專區專櫃。
針尖對麥芒的近身纏鬥,向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急迫:利潤下的短視?
競爭急切,終端的根源是企業在生存發展,要獲得利潤。
實際,「利潤」不僅是中國手機廠商的痛,也是華為之痛,90%以上的利潤被蘋果拿走是不變的事實。
華為會看著這一切順其自然而不爭么,答案是否定的。
2014年,手機行業「價格戰」正酣之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業務管理團隊中的內部講話被曝光。在這段講話中,任正非要求華為消費者業務尤其是電商手機產品上,不要強調銷售額,而要說利潤。「銷售額是為了實現利潤需要的,不是奮鬥的目標。」
就在那時,任正非的表態,引發了業界軒然大波。
在今年的CES大展上,余承東的一翻言論再次印證了任正非的經營法則:「盈利能力還是不足,利潤增長太慢,太多利潤都被渠道商賺走了,我們成了為渠道商打工的了。這是任總比較不滿意的。」
華為消費者業務營銷總裁邵陽也在近期表示,華為可能退出市場份額低於10%的智能手機市場,盈利能力是華為的底線。
這是否顯示,利潤追求已經成為華為的另一個目標。那麼,這種目標會影響到產品質量么?
三年前,余承東的話還歷歷在耳,「中國企業間的低價搏殺最後往往都會以降低質量作為代價。同時,沒有足夠的利潤,就沒法保證持續的投入,也就沒有未來。」余承東表示,華為會根據不同擋位的手機產品,按照不同的策略逐步提高價格,追求合理的利潤。
提價已經在逐步實際,質量呢?
對於此次「內存門」,網友建築工人搞數碼保持了理智:「一方面要保持手機的品質,一方面又要在這裡邊獲取利潤,肯定會有地方縮水,但這次p10貌似做的有點過分,從屏幕到內存,希望華為且行且珍惜。」
華為品牌到現在被用戶認可,實屬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關言論來源於網路公開報道。
推薦閱讀: